如何有效制定历史课堂教学目标-5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制定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诚哉斯言!但起点固然重要,“终点”同样不可或缺,“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很可能你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还不知道走错了。

”教学的“终点”即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完成某一阶段(比如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应达到的行为指标。

因此教学目标除了具有导学、导练、导测评的功能以外,还具备激励的功能,激励师生为达成既定目标而持续努力。

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它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可以避免教学中过多的随意性;也是测量和评价教学结果的依据,评价一堂课有很多标准,但最可靠、最客观的标准显然是看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教学活动中最持久的动力,激励着师生走到终点。

因此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以下笔者试图从教学目标的来源和教学目标的编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教师如何才
能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知道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来源,有利于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来源自然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其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毫无疑问,它对教材的编订、教学的实施和评价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归宿和灵魂所在,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所系。

因此不论教材怎么编撰,
不论教学怎么设计,不论评价怎么实施,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为它服务。

教学目标的第二个来源是学科教材的实际内容。

教材是课标深刻内涵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重要载体。

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编排体系、前后关联以及各年级、各单元、各篇目的具体要求,从教材的实际要求出发,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

比如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标题是《繁荣与开放》,它还是整个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在制订新课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展开,而在复习课的时候,更是一条重要的基本线索。

教学目标的第三个来源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特征。

“不同类型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类型相似的目标可能要求相似的教学方式”。

[2]反过来说,特定的教学方式更能促进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方式和水平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制订目标,选择教学方式。

自己能否有效的运用教育机智,驾驭各种类型的课堂,妥善处理各种教学矛盾?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教学有哪些特色,能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

对这些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因为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自己时,制订符合自己实际教学水平的目标时,教学才不会强求,不会做作,才能扬长避短,游刃有余,才能得心应手,实现高效课堂。

如果一味求新求异“赶时髦”,教学目标“高大全”,而自己又不擅长,或者力有不逮,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固步自封,不要创新,不要发展。

发展创新也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最后,教学目标的第四个来源是学生。

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而学情是
最大的实际。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实现学生的发展。

因此要实现高效的教学,必须在“知己”的基础上做到“知彼”――了解学生和学情。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能力,培养哪些情感,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会有针对性,真正的因材施教。

如果对学生的实际把握不准,再好的教学设计都只是在做无用功。

教学目标的来源只是给教学目标描绘了一幅蓝图。

但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师必须把编写好的教学目标清晰的呈现给学生。

如何才能有效的编写教学目标呢?“目标越概括,学生的测评表现足以描绘该学生全部学习情况的可信度就越低。

当目标侧重较为概括的知识类别或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3]可见教学目标的编写越具体越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并且在编写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首先,精心挑选行为动词,精确描述教学结果。

结果是目标的第一构成要素,一般用某个行为动词来呈现。

这个动词是描述学习行为或者学习结果的,所以必须是可观察或者可测量的,这样有助于教师评价学生行为的完成度。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例举了几类动词并阐释了其内:“行为动词,分为‘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

‘了解’意指能够懂得史事的基本情况,形成印象;‘知道’意指能够知晓和把握史事的内容,并加以记忆;‘理解’意指能够认识史事的性质、特征、影响,以及史事之间的联系等;‘分析’意指能够对史事进行分辨、比较、概括、归纳等,并加以说明、论证及评述。

”据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
解”“文艺复兴”这一历史概念,意味着学生要认识“文艺复兴”的性质、特征、影响以及它在近代社会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根据这个目标,学生是否达到学习要求也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陈述学习条件,描述学习情景。

教学目标的第二构成要素是对学习条件和情景的详细说明。

诸如教学使用的材料、课文、设备、资源和时间段等条件都要交代清楚。

而情景是学习者行为发生的必要环境,一般可以描述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用什么工具做什么或完成什么任务”。

最后,明确能及要求,规定测量标准。

目标的第三构成要素是明确的学生最低的学习表现水平。

当这些标准或者要求具体呈现给学生时,他们也能据此准确地掌握评判学业的标准。

教学目标把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等都组织起来,在课前引导学生的预习,在课上是师生导学、导教、导测评的抓手和标准,也是课后进行命题测试、课堂评价的依据。

可以说教学目标贯穿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如果教学抛弃或背离了教学目标就会犯“?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的错误,使教学偏离正轨。

这实在应该引起每个人的注意和重视。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