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文提炼课文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篇
摘要:任何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出一条清晰的课堂教学主线。
这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还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研究课题,并简述提炼课文主线的方法。
关键词:课文主线;课题;教学实践
既然课文主线如此重要,我们应如何准确把握课文,提炼课文主线呢?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课题切入提炼主线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抓住课题就犹如抓住了文章的核心。
以课题作为“切入点”设计阅读教学主线,有利于帮助学生直入课文的中心,突出课文的重点,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梅花魂》时,首先要求学生针对课题提问。
学生提出了“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是“精神”。
然后学生快速投入到课文阅读中,从而直接捕捉到“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个重点段。
学生在理解中感悟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及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在读中体会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二、捕捉细节提炼主线
小学阶段的文章以记叙文居多。
文章在叙述事件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刻画细腻。
细节描写愈生动,人物形象愈鲜明。
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设计阅读教学主线,仿佛“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了解:这对父与子真是了不起的。
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你从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体会到的?”父亲的了不起:学生抓住父亲语言描写‘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的不放弃。
父亲外貌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体会到父亲三十六个小时为寻找儿子不停歇地挖着。
儿子的了不起:抓住儿子的语言描写“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体会出在长达四十八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和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的情况下,七岁的阿曼达的镇定,舍己为人。
最后水到渠成感悟到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三、关注训练重点提炼主线
人教版的新教材在每组课文前都安排了单元“导读”。
它提示本组语文学习的重点。
教师在进入一个新单元的教学时结合“导读”中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主线,能使整组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例如,教学《鲸》一文时,单元“导读”训练重点是“学习本组说明性文章,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由于在四年级《太阳》一文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说明方法的种类,如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那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时,我设计的主问题“课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主问题的抛掷如一枚礼花在学生中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学生笔头勾画着,标注着,交流着……有的说:“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这句是打比方,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画面真美。
有的说:“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
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这是列数字和举例子,让我们看到齿鲸食量大,吃得快……
四、围绕课后习题提炼主线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
教师在提炼主线时,应潜心研究课后每一道习题所蕴含的目标指向。
这样设计的主线才能合理、精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课后就有这么几道习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带点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这三个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来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题是关于通过归纳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线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加以解决。
根据第三题的提示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详写部分。
根据第二题提示,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以及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李丽,现任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四校教师,参加工作29年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年级教研组长20年。
多次荣获区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市、区级语文引路课、优秀课。
所带班级多次获市、区三好班级,教研组获市级雷锋号教研组。
•编辑张珍珍
准确把握课文提炼课文主线
李丽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抚顺城四校,辽宁抚顺)
10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