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物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目前世上最轻的固态材料是“碳海绵”,其性能有:对有机溶剂(如油)有超强的吸附力;具有超强的储电能力;放在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弹性依然;有很多空隙,可以做保温材料;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mg/cm3.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可能被用来清除海上漏油B.有可能被用来制造大容量手机电池
C.有可能被用来制造抵抗低温的宇航服D.1m3“碳海绵”的质量最小为0.16g
D
【解析】
【分析】
①已知碳海绵内部有很多孔隙,有超强的吸附力;②碳海绵具有超强的储电能力;
③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做保温材料;④已知不同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关系,利用公式m=ρV比较质量关系.
【详解】
A. 碳海绵内部有很多孔隙,有超强的吸附力,有可能被用来清除海上漏油;故A正确;
B. 具有超强的储电能力,有可能被用来制造大容量手机电;故B正确;
C. 有很多空隙,可以做保温材料,有可能用来制造抵抗低温的宇航服;故C正确.
D. 由ρ=mV得,1m3“碳海绵”的质量m=ρV=0.16×10−3g/cm3×1063
cm=160g;故D错误.
故选D.
2.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的情况下,下列选项
A.F甲>F乙η甲=η乙
B.F甲<F乙η甲=η乙
C.F甲>F乙η甲>η乙
D.F甲<F乙η甲<η乙
A
【解析】
【分析】
由图知,甲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所以1
2
F G G =+甲物动(); 乙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13
F G G =+乙物动(); 所以甲所用的拉力大于乙所用的拉力,即F 甲>F 乙.
由题知,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两滑轮组中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均相同,提升相同的高度,所以额外功相等,有用功也相等; 根据()W Gh G
W G G G G h η=
==++有用总动
动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即η甲=η乙. 故选A .
3.如图中,重为5N 的木块A ,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 ,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 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5N ,竖直向下
B .3N ,竖直向上
C .2N ,竖直向上
D .8N ,竖直向下
B 【解析】 【详解】
绳子没断之前,受重力、浮力、绳子的拉力且三力平衡,故重力等于浮力、绳子拉力之和,则可求得浮力为5N-3N=2N ;木块A 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只受浮力和重力,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而木块的质量不变,其重力不变,因浮力大于重力,则木块所受合力等于浮力减重力,即5N-2N=3N ,合力方向与较大的浮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上.故选B .
4.如图所示,骑自行车出行郊游,是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自行车停下,其依然具有惯性
B .自行车受到的动力等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C .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路面受到人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详解】
A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自行车停下时,同样具有惯性,故正确;
B .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自行车受到的动力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正确;
C .把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正确;
D .路面受到人和车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车上,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5.图1中力F 1水平拉动重为G 的物体A 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 .改用滑轮组拉动A 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 ,拉力为F 2(如图2).此过程滑轮组
A .总功为2F s
B .额外功为1F s
C .机械效率为()
23Gs F s ⨯
D .额外功为213F s F s -
D 【解析】
滑轮组中,有三段绳子承担,因此拉力移动的距离为3S ,则总功为3F 2S ,A 错误;拉力的有用功为F 1S ,则额外功是3F 2S-F 1S ,B 错误,D 正确;机械效率为12==
3W F S
W F S
η有总
,C 错误; 考点: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 .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 .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逐渐变大
D .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B 【解析】 【详解】
A .∵潜水艇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V 排=V 艇,∴当潜水艇上浮时,V 艇不变、V
排
不变;∵F 浮=ρ液V 排g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 错误;
B.气球是利用在空气中的浮力来工作的,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才可以升空,故B正确;CD.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即越往上浮,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值越大,故C、D错误.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A
【解析】选项B属于光的反射,选项C属于光的折射,选项D是漫反射
8.如图,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冷风
B.吹风时容器内物质被升华
C.吹风时容器内物质内能减小
D.撤去吹风机容器内物质凝固了
B
【解析】
【详解】
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说明吹风时容器内的碘吸热内能增加,发生了升华现象,即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热风;撤去电吹风机,温度降低,碘又发生了凝华现象,而在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综上所述,只有B正确.
9.如图所示,是街边常见的种“套圈”游戏,套中玩具时,即可获得该玩具.“套圈”出手后,从a点到c 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c的过程中,“套圈”不受力的作用
B.从a到c的过程中,“套圈”的动能保持不变
C.在最高点b时,“套圈”的重力势能最大
D.在最高点b时,“套圈”的动能最大
C
【解析】
【详解】
A、不计空气阻力,从a到c的过程中,“套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套圈”由a到c过程中,“套圈”的质量不变,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动能先变小后变大,故B 错误;
C、“套圈”在最高点b时,高度最高,则重力势能最大,故C正确;
D、“套圈”在最高点b时,速度最小,其动能最小,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木块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C.D.
C
【解析】
【详解】
物体浸没前,深度增加的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增加了,所受浮力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浸没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故只有C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
A.在3~6min内,甲是固液共存状态
B.甲属于晶体,乙属于非晶体
C.在4~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
D.甲固态时的比热容比乙小
A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A、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温度到达50℃后不再升高,则甲为晶体;在3~6min内,甲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故A正确;
B、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由A项分析可知甲为晶体;虽然乙物质的温度逐渐升高,但乙可能是还未达到熔化温度,不能确定其一定是非晶体,故B错误;
C、在4~6min内,甲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知,在0~3min内甲升高的温度为△t甲=30℃,乙升高的温度为△t乙=20℃,所以△t甲>△t乙;根据Q吸=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所以甲固态时的比热容比乙小,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 a 端向 b 端滑动的过程中(设灯泡工作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
A.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大
B.通过乙灯的电流逐渐变大
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小
D.甲灯逐渐变亮
CD
【解析】
A.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乙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在与灯泡甲串联,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a 端向b 端滑动的过程中,并联部分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小,故A错误.
B.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变大,灯泡甲的电阻不变,由U=IR可知,灯泡甲两端电压变大,甲逐渐变亮,电源电压U不变,灯泡甲两端电压U甲变大,由U滑=U并=U-U甲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小,乙灯两端的电压变小,故通过乙灯的电流变小,故B错误.
C.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并联部分电阻变小,两端电压变小,故C正确.
D.电路中电流变大,甲灯实际功率变大,甲灯逐渐变亮,故D正确.
答案为CD.
13.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搬运货物时,在地面和卡车的车厢间放一长木板搭成斜面,将货物沿斜面匀速拉上车厢。
已知车厢高h,木板长L,货物质量为m,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工人拉货物做功的功率为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人沿斜面所用的拉力为
B.工人所做的额外功为
C.将货物沿斜面匀速拉上车厢用时为
D.木箱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工人师傅搬运货物时,在地面和卡车的车厢间放一长木板搭成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知,本题考查功、功率和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
根据功、功率的概念和机械效率公式进
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根据斜面的机械效率可得,工人沿斜面所用的拉力,故A正确。
B.已知,,则工人所做的额外功为
,故B正确。
C.根据可得,将货物沿斜面匀速拉上车厢用时,故C错误。
D.额外功,所以木箱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故D错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_____改进了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发现了______,促成了发电机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
瓦特电磁感应现象
【解析】
【详解】
每一次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推动了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成了发电机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15.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中继卫星“鹊桥”号用______为嫦娥四号提供地月通信支持.在发射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是______(“运动”“静止”)的.
电磁波静止
【解析】
【详解】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中继卫星“鹊桥”号是用电磁波为嫦娥四号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相对于火箭位置不变,所以火箭为参照物探测器是静止的.
16.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会逐渐变小,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是_____;我们能够闻到樟脑的气味说明分子在_____。
升华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樟脑丸放在衣橱里会逐渐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是升华;我们能够闻到樟脑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支点左侧30cm刻度处挂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现被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向上的力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的作用点应在杠杆支点的__(选填“右侧”或“左侧”),若该点距离杠杆支点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N.
左侧 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如果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则力应施加在支点的左侧位置;由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可得,当动力臂为10cm时,动力应为阻力的3倍为3N.
【考点定位】杠杆平衡条件
18.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悬挂着的泡沫小球靠近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该泡沫小球带______电;小明发现空调和台灯的电源线虽然都是铜线,但规格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填“长度”或“横截面积”)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小明家的空调电辅热系统的电阻丝阻值为40Ω,工作时的电流为5A,则通电10s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__J.
10
负横截面积1×4
【解析】
试题分析:(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与悬挂着的泡沫小球靠近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该泡沫小球带负电.
(2)空调和台灯的电源线虽然都是铜线,但规格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横截面积对导线电阻的影响;(3)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焦耳定律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背漂”是儿童练习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如图甲)。
小宇和小亮为测量背漂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部装有定滑轮的底面积为1000cm2 的圆台形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再静放在水平台秤上,此时台秤的示数m1为6kg(如图乙)。
然后把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背漂浸入水中,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背漂拉入水中,拉力 F 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此时台秤的示数m2为5kg(如图丙);当背漂浸没在水中时, 台秤的示数m3为3kg.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在整个过程中水始终没有溢出,背漂不吸水、不变形, 且未与容器接触。
求:
(1)从图乙到图丙,容器对台秤的压强变化了多少Pa ; (2)该背漂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
(3)若用台秤测得该背漂的质量为0.5kg,穿上该背漂的儿童需把头部露出水面,才能确保儿童 安全,若儿童头部的体积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儿童的密度取1.04×103kg/m 3,为确保儿童游泳时的安全,则穿着此背漂游泳的儿重的质量不能超过多少kg? (1) 100Pa (2) 40N (3) 26kg 【解析】 【详解】
(1)图乙台秤读数为m 1=6kg ,图丙台秤读数为m 2=5kg ,容器总质量变化了△m= m 1-m 2=6kg-5kg=1kg ,则容器总重力变化了△G=△mg=1kg×10N/kg=10N ,所以容器对台秤的压力变化了△F=△G=10N ,则容器对台秤的压强变化了△p=
F
S ∆=-4210001100N m
⨯=100Pa 。
(2) 把丙容器中的容器、水、滑轮、背漂看做一个整体,从背漂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到全部浸入,台秤示数从m 2=5kg 变为m 3=3kg ,减小了△m ’=2kg ,则容器对台秤的压力减小了
△F’=△G’=△m’g=2kg×10N/kg=20N ,则说明细线向上的拉力也增加了△F 拉=20N 。
对浸在水中背漂做受力分析:背漂静止在水中,受到重力G 、细线向下的拉力F 拉、向上的浮力F 浮三个力作用,且F 浮=G+F 拉,则背漂受到的拉力增大了多少,其受到的浮力就增大了多少。
因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细线对背漂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细线向上的拉力,背漂从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到全部浸入,细线向上的拉力增加了△F
拉
=20N ,则细线向下对背漂的拉力增加量也为△F 拉=20N ,则背漂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F 浮=△F 拉=20N 。
因
背漂从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到全部浸入,所以V 排增加了总体积的一半,根据F 浮=ρ水gV 排可知,则全部浸入时受到的浮力为F 浮=2△F 浮=2×
20N=40N 。
(3) 背漂的质量为m 背漂=0.5kg ,则背漂的重力为G 背漂=为m 背漂g=0.5kg×10N/kg=5N 。
设儿童的质量为m ,
则儿童的体积为V=
m
ρ。
因头部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V 的十分之一,则儿童排开水的体积为V 排=910V=910•m ρ,则儿童受到的浮力为F 浮人=ρ水gV 排=ρ水g 910•m
ρ。
因背漂能够产生的浮力为F 浮背漂=40N ,所以F 浮人+F 浮背漂=G 人+G 背漂,则F 浮人+F 浮背漂=mg+G 背漂,将F 浮人带入得:ρ水g 910•m
ρ
+F 浮背漂=mg+G 背漂,
则儿童的质量为m=
910F G g g ρρ
--浮背漂背漂水 =3333
40N 5N
910N/kg 110kg/m 1 1.00N 4/k 10kg 1m g /0⨯--⨯⨯⨯⨯=26kg 。
20.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压力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BO 为一水平杠杆,OA 长120cm ,O 为支点,AB :OB=5:1;已知报警器R 0的阻值为10Ω,压力传感器R 固定放置,R 的阻值随所受压力F 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
闭合开关S ,水平踏板空载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 ;当水平踏板所受压力增大,电压表示数达到5V 时,报警器R 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
踏板、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求:
F/N 0 5 10 15 20 25 30 … R/Ω
45
34
24
18
14
12
10
…
(1)电源电压为多少?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为多少? (1)11V (2)150N 【解析】 【详解】
(1)闭合开关时,压力传感器R 和报警器R 0串联,电压表测报警器R 0两端的电压,由表格数据可知,当踏板空载时(即F=0N ),压力传感器的电阻为R=45Ω,已知R 0=1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 ,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00U R =2V
10Ω
=0.2A ,电源电压为U=()0I R R +=0.2A (1045)⨯Ω+Ω=11V 。
(2)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R 0两端电压为U 0’=5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
0U R '=5V 10Ω
=0.5A ,则传感器两端的电压为U R =0U U '
-=11V-5V=6V ,此时传感器R 的阻值为R=
R U I =6V
0.5A
=12Ω,由表格可知,当传感器的阻值R=12Ω时,对应的压力F 压=25N 。
因AB :OB=5:1,OA=120cm ,则OB=
1
6
OA =1120cm 6⨯=20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 压×OA=F 踏×OB ,则F 踏
=
F OB
OA ⨯压=120cm 25N 20cm ⨯=150N ,即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为150N 。
21.近年来,汽车逐步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汽车出现故障后,需要进行维修.小明家的汽车发动机在维修时,工人师傅要用一个滑轮组(如图所示)把车里的发动机提起来.已知发动机质量为120kg ,工人拉力为400N ,在10s 内发动机被提起了1m .求:
发动机的重力是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1)1200N;(2)75%;(3)160 W。
【解析】
【详解】
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s=3h.知道发动机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其重,利用W=Gh求有用功;求出s=3h,知道拉力大小,利用W=Fs求总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知道拉力做功和做功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
(1)G=mg=120kg×10N/kg=1200N
(2)W有=Gh=1200N×1m=1200J
滑轮组有4段绳,S=4h=4m
W总=FS=400N×4m=1600J
η= W有/ W总=1200J/1600J =75%
(3)P= W总/t=1600J/10s=160W。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重为3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
(____)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漂浮在水面上,则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由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知,浮力的大小为3N,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作用点可画在小球的重心上,设标度为1N,浮力的图示如下图:
23.物体静止在墙面上,请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解析】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其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作用点可选择在物体的重心上,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睛:首先要明确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摩擦力是与重力为一对平衡力的,这样可判断其方向,再按照作图的要求进行作图即可.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为了探究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方形金属导体,利用电子万用表测量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大小,如图所示,小明将测量的相关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_____.
②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4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_____.
③根据实验序号4、6或5、7中的数据,分析比较方形金属导体宽度与厚度的乘积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_____.
④小明认为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材料有关,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添加_____的方形金属导体继续实验.
厚度相同时,电阻大小与宽度成反比宽度相同时,厚度越大,电阻越小宽度与厚度的乘积相同,电阻大小相等长度10cm宽度10cm;厚度5cm不同材料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由实验1、2、3中的关数据可知方形金属的长和厚度相同宽度不同,越宽的电阻越小,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厚度相同时,电阻大小与宽度成反比.
②由1、4中的方形金属块长度、宽度相同,4中的金属块宽度大而电阻则小,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宽度相同时,厚度越大,电阻越小.
③根据实验序号4、6或5、7中的数据,分析比较方形金属导体宽度与厚度的乘积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宽度与厚度的乘积相同,电阻大小相等.
④小明认为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材料有关,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添加长度10cm宽度
10cm;厚度5cm不同材料的方形金属块继续实验与A相比较.
25.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到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7/7/2241885230047232/2242627895902208/STEM/916c77da26fe4ec0970
abc364229aebe.png]
(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水平面,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由静止滑下.
(2)通过比较________,可以判断出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
(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大/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________(快/慢).
(4)根据实验情况推理可得: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一直做________运动.提出此观点的科学家是________.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在上述的三次实验中,若棉布的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1,木板的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2,则W1________W2(>/</=).
同一高度小车在水平路面滑动距离大慢匀速直线伽利略改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使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水平面;
(2)在实验中阻力大小是由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来体现的,这用到了转化法;
(3)由表格数据可知,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的越远;
(4)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科学家伽利略提出此观点,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5)因为物体在斜面的末端具有相同的动能,而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并且最后具有的动能都为零,故物体在毛巾和在木板上克服摩擦做的功相等;
26.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
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正确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 C 小更暗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