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发明专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19181.3
(22)申请日 2016.05.13
(71)申请人 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新杭镇
彭村村
(72)发明人 黄金祥 过学军 吴建平 胡明宏
杨亚明 程伟家 李红卫 徐小兵
杨志伟 高焰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22
代理人 叶丹
(51)Int.Cl.
C07D 239/5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主要包
括以下步骤:向反应釜内加入邻羟基苯乙酸、原
甲酸三甲酯异丁酐,进行保温反应20h;再减压浓
缩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用甲醇溶解后进行重结
晶;充入氮气进行保护,再加入4,6-二氯嘧啶和
甲酸甲酯,缓慢滴加甲醇钠溶液,反应结束后蒸
馏得到残渣混合物;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降低
温度,再加入甲苯后静置,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将
有机相脱溶后加入KHSO 4,升高温度反应后得到
油状物,继续加入2-氰基苯酚、碳酸钾,反应后冷
却;加入甲醇,将体系冷却至0℃进行重结晶,过
滤、干燥后即可得到嘧菌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
发明的工艺方法简单,原料价廉易得,对环境污
染小,且嘧菌酯的收率高,
工业前景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CN 105968057 A 2016.09.28
C N 105968057
A
1.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釜内加入邻羟基苯乙酸10-15重量份、原甲酸三甲酯20-26重量份和异丁酐60-80重量份,开启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
(2)开启夹套蒸汽的阀门,升高体系温度,待反应釜内温度升高至100℃,在此温度下进行保温反应20h ,在反应过程中,收集低沸点液体;
(3)在85℃下减压浓缩步骤2中的混合物,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4)用20-30重量份甲醇溶解16重量份该黑色固体后转移至结晶釜内进行重结晶,离心后得到离心母液和结晶产物;
(5)待上述结晶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13重量份结晶产物转移至另一反应釜内,充入氮气进行保护;
(6)再向步骤5中的反应釜内加入15-18重量份4,6-二氯嘧啶和甲酸甲酯40-45重量份,继续搅拌充分;
(7)在10h内缓慢滴加20-27重量份甲醇钠溶液,加完所有的甲醇钠溶液后,将混合物搅拌2-3h;
(8)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低沸点的物质,得到一种残渣混合物;
(9)向步骤8的残渣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50-70重量份,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90-95℃;
(10)搅拌反应0.5h后,停止加热,使反应体系内温度降低至80℃,再向步骤9的生成物中加入甲苯65-70重量份,搅拌反应0.5h后静置;
(11)静置分层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将有机相脱溶后加入3-8重量份KHSO 4,继续升高体系温度至130-140℃,反应1h后得到油状物,可以不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2)在130-140℃下,向反应体系内加入2-氰基苯酚11-20重量份、碳酸钾8-15重量份和步骤11中的油状物27重量份,加热反应6h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60-70℃;
(13)然后向步骤12的体系内加入甲醇45-55重量份,搅拌,使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待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后,将体系冷却至0℃进行重结晶,过滤、干燥后即可得到嘧菌酯。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5968057 A
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具体涉及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嘧菌酯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或strobilurins类似物。
嘧菌酯可用于谷物、水稻、葡萄、马铃薯、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嘧菌酯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地下水、环境安全。
它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等特点,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菌害均有很好的活性。
嘧菌酯是农药界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的又一类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菌剂。
由于国内生产此产品的厂家较少,因此,嘧菌酯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0003]合成嘧菌酯的路线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先合成中间体(E)-3-甲氧基-2-(2-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然后分别与4,6-二氯嘧啶、水杨腈反应生成最终产物。
另一种方法是4,6-二氯嘧啶先与水杨腈反应后再与(E)-3-甲氧基-2-(2-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得到嘧菌酯。
但上述路线的制备方法复杂,步骤繁琐,产品嘧菌酯的收率普遍不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
[0005]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主要步骤如下:
[0007](1)向反应釜内加入邻羟基苯乙酸10-15重量份、原甲酸三甲酯20-26重量份和异丁酐60-80重量份,开启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
[0008](2)开启夹套蒸汽的阀门,升高体系温度,待反应釜内温度升高至100℃,在此温度下进行保温反应20h,在反应过程中,收集低沸点液体;
[0009](3)在85℃下减压浓缩步骤2中的混合物,得到一种黑色固体;
[0010](4)用20-30重量份甲醇溶解16重量份该黑色固体后转移至结晶釜内进行重结晶,离心后得到离心母液和结晶产物;
[0011](5)待上述结晶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13重量份结晶产物转移至另一反应釜内,充入氮气进行保护;
[0012](6)再向步骤5中的反应釜内加入15-18重量份4,6-二氯嘧啶和甲酸甲酯40-45重量份,继续搅拌充分;
[0013](7)在10h内缓慢滴加20-27重量份甲醇钠溶液,加完所有的甲醇钠溶液后,将混合物搅拌2-3h;
[0014](8)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低沸点的物质,得到一种残渣混合物;
[0015](9)向步骤8的残渣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水溶液50-70重量份,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90-95℃;
[0016](10)搅拌反应0.5h后,停止加热,使反应体系内温度降低至80℃,再向步骤9的生成物中加入甲苯65-70重量份,搅拌反应0.5h后静置;
[0017](11)静置分层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将有机相脱溶后加入3-8重量份KHSO4,继续升高体系温度至130-140℃,反应1h后得到油状物,可以不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0018](12)在130-140℃下,向反应体系内加入2-氰基苯酚11-20重量份、碳酸钾8-15重量份和步骤11中的油状物27重量份,加热反应6h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60-70℃;
[0019](13)然后向步骤12的体系内加入甲醇45-55重量份,搅拌,使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待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后,将体系冷却至0℃进行重结晶,过滤、干燥后即可得到嘧菌酯。
[0020]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简单,其中所用的原料均为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价廉易得,同时通过对工艺过程的控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嘧菌酯的收率高,非常具有工业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嘧菌酯的合成工艺,工艺步骤如下:向反应釜内加入邻羟基苯乙酸15重量份、原甲酸三甲酯26重量份和异丁酐80重量份,开启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待固体物质溶解完全后开启夹套蒸汽的阀门,升高反应釜内体系温度,待反应釜内温度升高至100℃后,在此温度下进行保温反应20h,在反应过程中,可用油水分离器收集低沸点液体;再在85℃下减压浓缩上个步骤中的混合物,得到16重量份黑色固体;用30重量份甲醇溶解该黑色固体后转移至结晶釜内进行重结晶,离心后得到离心母液和结晶产物;待上述结晶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13重量份的结晶产物转移至另一反应釜内,充入氮气进行保护;再加入18重量份4,6-二氯嘧啶和甲酸甲酯45重量份,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充分;在10h内缓慢滴加27重量份甲醇钠溶液,待加完所有的甲醇钠溶液后,将混合物搅拌3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低沸点的物质,得到一种残渣混合物,继续加入70重量份的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控制反应温度在95℃;搅拌反应0.5h后,停止加热,使反应体系内温度降低至80℃,再加入甲苯70重量份,搅拌反应0.5h后静置;静置分层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将有机相脱溶后加入3重量份KHSO4,继续升高体系温度至130℃,反应1h后得到油状物,可以不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在130℃下,向反应体系内加入2-氰基苯酚11重量份、碳酸钾8重量份和步骤11中的油状物27重量份,加热反应6h后,将该混合物冷却至60℃;然后再加入甲醇45重量份,搅拌,使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待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后,将体系冷却至0℃进行重结晶,过滤、干燥后即可得到嘧菌酯,且嘧菌酯的收率可以达到80%。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