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补充对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及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补充对老年人群脂质代
能影响的研究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指导教师:马爱国;梁惠
20050521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伦艾
GGT、ALT、LDH均高青年人群。

P值均小于().05。

(P<0.05)(见表2-2)
表2.2研究对象维生素补充前酶类水平统计结果(X4-S)
2.2VE、VC和p—C对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
2工l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
补充VE、VC、B42后对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老年人群补充维生索后与补充前相比质代谢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其中
TC、Apo-AI、ApoBIoo、HDL—C、LDL—C(P<0.01);Le(a)、TG补充前后未见改变。

(见图2。

1-2。

4)
图2.1老年人群维生素补充前后TG、TC对比
第二章结米
图2.2老年人群维生素补充前后HDL-C、LDL-C对比
图2.3老年人群维生素补充前后Apo-AI、AImBl舯对比

肯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4老年人群维生紊补充前后LP(a)对比
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指标对比柱状图显示,老年人群在Ⅶ、VC、B£补充后脂质代谢水平: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结果如下血浆"1"12显著降低(T=8.09,P<0.01),降低了11%;血浆LDL-C显著降低(T=18.07,P<0.01)降低了38%;血浆HDL-C显著升高(T=一8.28,P<0.01)提高了18%;血浆Apo-AI显著提高(T=-7.85,P<0.01)提高了15%;血浆Apo-B100显著降低(T=15.04,P<0.01)降低了33%;血浆TG无明显改变(T=-0.514,P=0.608);血浆LP(a)也无明显改变(T=n092,P=0.927)
2.2.2VIE、VC和B-C对男、女不同性别老年人群脂质水平影响
男、女老年人群脂质各指标维生素补充前后经方差分析均符合方差齐性要求,各指标统计结果对比如下:(见图2.5-2.11)

第二章结粜
图2.5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TG对比
图2.6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TC对比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7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HDL-C对比
图2.8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LDL-C对比
12
第二一章结果
图2.9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Apo-Al对比
图2.10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ApoBI帅对比
青岛大学颁士学位论文
图2.n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老年人群LP(a)对比
结果统计显示,VE、VC、13-C补充之前不同性别男、女老年人群脂质水平TG有差别(P<0.05);TC有差别(P<0.05);Apo-AI有差别(P<0.05);其它指标无差别。

补充维生素后,不同性别男、女老年人群各指标之间均无差别,P值均大予0.05(P>0.05)。

维生素补充前后男、女不同性别老年人群各脂质代谢指标相比:女性:TG降低了12%;TC降低了12%;HDL-C提高了17%;LDI,-C降低了45%;
Apo-AI提高了18%;ApoBl00降低了35%;LP(a)无改变。

男性:TG无明显改变;TC降低了9%;HDL-C提高了18%;LDL-C降低了40%;Apo-AI提高了9%;
ApoBl00降低了34%;LP(a)降低了2%。

从以上各结果的统计表明,VE、VC、13£对于不同性别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善。

2.2.3不同剂量13-C对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
老年人群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五组,补充维生素前各分组脂质代谢水平无差异。

补充维生素后各组老年人群脂质指标统计结果对比如下:在各组均补充VE和VC的基础上,A、B、D三组分别补充不同剂量的13-C(16.7mg/d,8.35mg/d和5.6mg/d)后的老年人群各组指标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结果表明: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LDL.C都明显降低(P<0.05);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LP(a)差异显著(P<0.05);补充维生素后各组问其它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P>0.05)。

以下柱状图(2.12—2.18)为不同剂量B—C补充前后各组脂质指标的趋势变化。

14
第二章结粜
图2.12维生紊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TG对比
图2.13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TC对比
青岛大学颂I一学位论文
图2.14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HDL-C对比
图2.15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LDL-C对比

第.二章结粜
图2.16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AlmAI对比
图2.17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ApoBl00对比

青岛大学硕1.学位论文
图2.18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LP(a)对比
老年人群各组B-C补充前后的脂质指标柱状图显示,血浆TG、TC、LDL-C、
ApoBloo在B-C补充后都呈现出明显的降低状态;而血浆I-IDI.一C、Apo_AI在VE、VC、13-C补充后呈现出升高态势。

血浆IJP(a洛组在维生素补充后A、B、C组呈现出升高态势,仅有D组出现降低。

2.3VIE、VC和13一C补充对老年人群肝功能相关酶类的影响2.3.1维生素补充对老年人群血浆酶类活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补充VE、Vc、B-(2前后老年人群血浆酶类活性浓度有差异,经样本均数的t一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群血浆除-y-C_,-GT括性无明显变化外(P>O.05),其它血浆酶类ALP、ALT、AST、LDH的活性在维生素补充前后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各酶类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均<0.05)。

(见图2.19-2.21)
第二章结求
图2.19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ALP活性浓度对比
图2.20维生素补充前后ALT、AST、1-GGT活性浓度对比
青岛大学颂士学位沧文
图2.21维生素补充前后血浆LDH活性浓度对比
通过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血浆酶类活性浓度的柱状图对比,结果显示:老年人群血浆中削LP等酶类各指标在补充营养素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其中,血浆AST明显增高(P<0.01)升高18%;血浆ALT明显增高(P<0.01)增高96%:血浆ALP明显增高(P<0.01)升高82%;血浆LDH增高(P<0.05)升高7%;血浆1-C-GT无明显变化。

2.3.2不同剂量B—C的补充对老年人群血浆酶类活性浓度的影响
老年人群被随机分为五组,每组每日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前各分组指标经方差分析,各组之间无差异,符合方差齐性要求。

补充不同剂量8-c各组老年人群脂质指标前后统计结果对比如下直方图:(见图2.22—2.26)
ABCD
图2.22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ALP活性浓度对比
ABCD
图2.23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ALT活性浓度对比

青岛大学硕t.学位论空
ABCD
图2.24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AST活性浓度对比
ABCD
图2.25维生素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1一GGT活性浓度对比
第三章讨沧
ABCD
幽2.26维生累补充前后老年人群各组LDH活性浓度对比
补充VE、VC、13-C后的老年人群各组指标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结果表明:C组与D组比较,血浆秘P活性有差异(P<0.05)。

血浆其它酶类各组补充后未见明显差异。

第三章讨论
3.1老年人群脂质代谢水平与青年人群差异及机制
人体进入老年后,衰老时会呈现出特有的生理及代谢的改变,脂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在代谢上,青年期的特点是进行性,同化性和合成性,而老年期的特点则是退行性、异化性和分解性,这种倾向通常在衰老症状出现前就已开始了。

本研究通过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脂质水平各指标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到,老年人群的TG、TC、ApoBl00、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青年人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O.01),而HDL-C水平老年人群明显低于青年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这充分说明脂代谢的变化随机体的老化,血中脂质明显增加。

血浆中脂类包括游离的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甘油三酯(TG)及游离的脂肪酸(FFA)等。

由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均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各脂蛋白组分的不同,按密度分类又可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