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基础知识测试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沙漠里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B.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D.阔叶林常常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2.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有效蓄洪抗旱、净化水质
B.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以沼泽为典型代表,沼泽植物占优势
3.
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 )
A.全部动物和植物B.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总称
C.全部的生物D.整个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4.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什么样的生物学道理()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影响了生物D.生物生存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
5.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生活在泸州渔子溪湿地公园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A.渔子溪中的水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D.河岸上飞翔的蜻蜓
6.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A.1只B.10只C.100只D.多少只都行
7.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句古诗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8.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A.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生态系统由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9.
下列四项生态因素中,影响七星瓢虫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A.光照B.温度C.空气D.蚜虫
10.
中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更易患上近视。
为了解某校中学生的近视情况,下列有关调查的做法正确的是( )
A.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对不近视的学生视力情况不记录
C.只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D.对调查结果不需要整理和分析
11.
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
C.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D.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和叶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12.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的描绘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3.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 )
A.变异现象B.生长现象C.遗传现象D.新陈代谢
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相互依存的
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
15.
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 )
A.能运动B.能长大C.是有生命D.会消失
16.
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A.种子萌发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
C.人体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D.狮子追捕斑马
17.
《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对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特征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呼吸
B.都是由细胞构成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淀粉等有机物
18.
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该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
A.有变异的特性B.能进行呼吸
C.能繁殖后代D.能自由运动
19.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里游动
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
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
20.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有“谷雨,雨生百谷”的说法。
这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1.
沙漠植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
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D.土壤
22.
下列叙述中,反映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干旱使粮食减产C.鱼儿离不开水D.严冬青蛙要进入冬眠
2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呼吸B.排出废物C.生长发育
24.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会弹钢琴的机器人B.慢慢长大的钟乳石C.堆叠在树下的枯叶D.长在馒头上的“白毛”
25.
初冬时节,街道旁的银杏树纷纷落叶,而桂花树依然葱绿。
这种现象体现了()
A.银杏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桂花比银杏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银杏和桂花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银杏和桂花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26.
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是
A.深海的火山口B.几百万米的高空
C.天寒地冻的极地D.茫茫的沙漠
27.
枯叶蛱蝶俗称“枯叶蝶”,当它停下来将翅膀合拢后,华丽的翅膀就会消失不见,变成枯叶的模样。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与枯叶蝶相似的是()
A.蚁穴溃堤B.南橘北枳
C.一山不容二虎D.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
28.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B.珍珠C.蘑菇
29.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杯子B.布娃娃C.蜗牛D.水
30.
下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生存的“立足点”的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一样多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请分析如图所示生态系统,回答问题:
(1)图中非生物成分有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
(2)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______(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______.
(3)请写出图中所示的完整食物链:绿色植物→______.
2.
图Ⅰ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图Ⅱ表示某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所示的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弱。
(2)若甲、乙、丙、丁表示图Ⅰ中含蝗虫的一条食物链上的四种生物,则甲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丁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与乙相比,丙的结构层次没有________。
(3)若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则下列能表示该生态系统田鼠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A.B.
C.D.
(4)若蝗灾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3.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有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出现的是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_____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_____.
4.
我国倡导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北京北宫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丰台区西北部山区,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这里是各种生物的乐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目前,我市还建立了多处湿地公园,使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请回答:
(1)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生物圈______
A.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
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2)图为北宫森林公园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_______关系。
如果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体内有毒物质残留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公园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市民首选的旅游胜地。
我县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对该公园内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
图一表示该公园内部分生物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公园内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A、B、C、D是乙中存在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主要通过__________(填一种生理过程)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
(2)该食物网中,蚱蜢与食草籽鸟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指的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图二中的A代表第_______营养级。
(4)请根据图一所示写出一条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公园里生物种类及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6.
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
我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
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
(2)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___________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___________,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___________进行的。
(3)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2分)。
7.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
(2)本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
(3)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
(4)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
8.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
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潮湿0只1只2只0只2只
阴暗潮湿10只9只8只10只8只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捕捉的鼠妇处于长期饥饿状态,它的运动能力会减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作用弱,释放的能量少。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_____________。
9.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承载着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和文脉。
近年来,成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股切嘱托,全力推进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规划建设锦江公园,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水清岸绿滨水景观逐步呈现,锦江也实现了从“护城河”到“景观河”到“生态河”的功能跃升。
下图展示了锦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______等,它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图中作为生产者的______可将此能量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______。
(4)如果没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干扰,锦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将会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为保持锦江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有______。
(举出一例即可)
10.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3)蜜蜂采集杏花的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