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120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指标给予监测分析。
结果:分别在1、2周后监测患者的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B)、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标签:重度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营养状况
颅脑损伤患者多处于高代谢状态,免疫功能极度下降,影响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至关重要[1]。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善负氮平衡,增进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2]。
2006年5月~2008年9月我院对脑外科120例脑外伤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采用鼻胃插管推注法或滴注法,改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并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伤前无明显重要器官病变,男78例,女42例;年龄47~70岁,平均62.34岁;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36例,6~8分84例。
1.2 肠内营养支持(EN)疗法
1.2.1 输入途径所有患者均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经鼻插入鼻胃管输入或滴注营养液。
1.2.2 肠内营养的种类①食物匀浆,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计算每日的非蛋白热卡与氮的需要量,计算出相应的天然食品量,经粉碎加工制成;②要素饮食,为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是三九全营素,一般从低渗型开始,逐渐过渡至匀浆膳;其次为能全力混悬液,是低渗高能量富含膳食纤维的制剂。
1.2.3输注方法管饲流质和要素饮食,温度控制在38~40℃,从500 ml/d逐渐增加到2 500~3 000 ml/d;采用能全力24 h持续滴入,第1天从所需能量的25%开始,根据胃肠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摄入量,肠内营养早期不足能量均由肠外营养补充,一般10 d后过渡为全肠内营养支持。
1.3 监测方法
1.3.1临床观察观察患者每日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全身情况,重点记录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情况及排气时间。
分别测量患者1、2周后的体重、ALB、PAB、AMC、TSF。
1.3.2 相關检查指标每日检查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及血常规,并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出院后判断预后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20例接受EN的颅脑外伤患者中有2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为胃肠道并发症(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经调整营养液的速度、温度,症状逐渐缓解;机械性并发症3例,发生脱管、堵管。
由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无一例因并发症发生死亡。
2.2 实验室检查
患者ALB波动为36~55 g/L、PAB 0.2~0.4 g/L,均在正常范围内。
2.3 营养指标评估结果
AMC 24~29 cm,TSF男性为7.5~8.0 mm、女性为14~15 mm。
3 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EN支持,是安全、有效、符合生理性的供养途径,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肠道结构和形态出现变化,易导致肠源性感染,而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肠道变化[4]。
早期单纯肠内营养可维持内脏血流的稳定及胃肠黏膜的完整,激活胃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轴,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5]。
同时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后输送至肝组织内,使其代谢更加符合生理要求,有利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6]。
EN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在外科营养学领域展示出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具有符合生理状态、监护方便简单、有助于胃肠道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简单、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疗法是必然选择[7]。
[参考文献]
[1]程赣萍,王桥根,刘晓玲,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5(9):843-845.
[2]李征.肠内肠外营养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8, 18(11):44-45.
[3]顾葆春,刑锐,文强,等.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1(1):220-222.
[4]向讯捷.肠内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5(1):147-149.
[5]Wiest R, Garcia Tsao G.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cirrhosis [J]. Hepatology,2009,41(3):422-433.
[6]江志伟,黎介寿,李宁.恶性肿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5(8):118-121.
[7]崔允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