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和《梧桐雨》、《墙头马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第四折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怀念,他的爱情生
活和政治生活全部宣告失败。
自蜀还京以后,玄宗既失掉了爱情,也失掉
了权柄。他未能以政治力量来庇护长生殿的誓约,
也没有因牺牲爱情而保住皇帝的宝座。他的人生
彻底地的失败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始终不忘把爱情 纠葛贯穿在政治悲剧中来写。爱情的失败是 由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又源于荒唐 的爱情,两者互为因果。 作者通过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既谴责 统治集团的荒淫乱政,又显示了浮生若梦的 人生变幻。
杂剧《墙头马上》的主题,完 全与白居易原诗相背,从白居易诗 “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 ,具 有强烈的反礼教意义,通过李千金 与裴少俊这对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 由婚姻自主的斗争,肯定了他们的合 理要求,表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
剧情:
唐高宗时尚书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选买 奇花异卉,骑马过李家花园。恰值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 李千金从墙上向外窥望, 二人一见钟情。裴少俊和李千 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花园,被李家乳母撞见, 二人遂私奔到长安。少俊把她带回家中藏在后花园的书 房里,生下一男一女。七年后, 被裴尚书发现,强令少俊 休妻而留下子女。千金回到洛阳,父母亡故,在家守节。 少俊中进士后,授官洛阳, 求李千金重返裴府。裴父得 知千金是与裴家早有婚约的李世杰之女, 便与夫人亲到 李处赔礼, 李千金把家翁奚落一番, 最后, 为了一双儿女, 才认了公婆, 夫妻重归于好。昆曲 墙头马上 出走 沈昳 丽 黎安 2011年 标清.flv
“梧桐雨”的意象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 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 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
的意蕴。
3、梧桐的意象: 伤悼 孤独 寂寞
李隆基与杨玉环故事的流传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这个故事为题 材的最著名的诗篇;此外《长恨歌传》、《明 皇杂录》、《杨太真外传》等笔记、小说以及 大量的诗文散曲说唱文学,都从不同侧面记写 了这个故事。 宋金以来,这个故事又成为舞台演出的重 要节目,金院本《击梧桐》、宋元南戏《马践 杨妃》、杂剧《唐明皇哭香囊》、《杨太真华 清宫》、《杨太真霓裳怨》等都是敷演这个故 事的。白朴还有杂剧《唐明皇游月宫》,已失 传,就其题材而论,当是《梧桐雨》的姐妹篇。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在白居易的诗中描写了一个少女与 情人私奔而最后遭遗弃的故事,其主题 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 德教化而作的。 古代所谓“淫奔”,是指女子未经 父母许可,没有举行正式婚礼而私自和 男子结合。 在封建社会中,淫奔往往是一种自 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 舆论所不许。
(三)第二折写唐玄宗梧桐树下欣赏杨贵妃
“霓裳羽衣舞”时,发生了安绿山的 “渔阳叛乱。” 安绿山以讨贼为名,发兵的目的是: “起兵到长安,抢了贵妃,夺了唐朝天 下,才是我平生愿足。” “单要抢贵妃 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在对李隆基 宠幸杨贵妃、倦理朝政有所批评的同时, 将叛乱的原因直接归结为杨家姐弟。
白朴情节的增加
在“花园传简”一折中,白朴增添了丫鬟“梅香” 这一角色,让她来承担男女主人公幽会偷情的纽带 作用,以此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在“月夜私奔”一折中,增加了嬷嬷这一人物和 “嬷嬷撞破私情”这一情节,充分表现封建家长代 表的严厉及李千金的叛逆。 嬷嬷给他们安排了两条路: 一是放秀才去求官, 得意时来迎娶;一是今夜两人一起去私奔。李千金 毫不犹豫地回答:“只是走的好。”在功名富贵和爱 情之间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她毅然地选择了后者。
白朴出生于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家庭,少 年时又随著名诗人元好问学诗词古文,在传统的 文人文学方面有相当好的素养。在元代,他是最 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身于戏剧创作的作家。 他的杂剧、散曲和词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词集《天籁集》收词105首;流传下来的散曲有 小令33首,套数4套,附于《天籁集》后。剧作见 于《录鬼簿》著录的有15种, 主要以历史传说 和爱情故事为内容。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 与《梧桐雨》两种。
二、“梧桐”这一叙事意象的重要作用。
梧桐在整个剧本中具有构思作用,是李、 杨爱情的见证者。“梧桐”连接了李隆基与杨玉 环的过去和现在,“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 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 寻,又被它惊觉了”。人亡物在的凄楚。 剧作心理状态描写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三、用情景交融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四、词曲典雅优美。
《梧桐雨》对后世的影响
1.开创了把重大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际相结合 的戏曲叙事模式
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 桐雨》剧为最。 —清李调元 《雨村 曲话》 世称曲手,必曰关、郑、白、马。 —明王骥德《曲律》
2.对清代传奇《长生殿》的影响
爱情灰色喜剧——《墙头马上》
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四)第三折写马嵬兵变,为了自保,唐玄
宗只得忍痛割爱,让贵妃自缢,他们美 好的爱情誓言彻底破产。 在六军不发无奈何的紧要关头,杨妃 没有为玄宗着想,希图得到庇护。而玄 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王宝座,不顾自己 的盟誓,忍痛叫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 中令其自尽,然后叫军士验看。”他们 爱情的虚伪性于此彻底暴露。
自己腹中“唯有赤心尔”,于是便免了他的罪
责。留他作个白衣将领。
安绿山善跳胡旋舞,得到杨贵妃的赏识, 玄宗便赐其为贵妃义子。可以自由出入宫廷 。终于和杨贵妃之关系暧昧。 此事为杨国忠所知,杨国忠对皇帝说: “胡人狼子野心,不可留居左右。”皇帝于 是派他为渔阳节度使,统领藩汉兵马,镇守 边庭。他负气而走,李隆基的爱情生活和政 治生活面临着双重危机。
白朴
白朴的生平和创作
白朴(1226—?) 原名恒,字仁甫,又 字太素,号兰谷。 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经历官、判官, 又是著名文士。 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后迁居真定(今 河北正定)。白朴幼年曾居于开封。开封陷落 后,母亲死于战乱之中时,他才八岁。只好随 父亲挚友元好问到山东聊城。白朴长期得到元 好问的教育,对他的道德文章影响很大。
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 的《倩女离魂》、 王实甫的《西厢记》、 关汉卿的《拜月亭》。
《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
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一曲 歌颂婚姻自由的颂歌。
1、题材流变
根据白居易的新乐府《井底
引银瓶》的诗意敷衍而成。
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白华训诫子弟读书而不许出仕,所以白 朴终身布衣而倾全力于文学创作。二十多岁 时,白朴在真定一带已以博学能文闻名。 受其人生经历和父辈们的深刻影响,白 朴怀有家国之恨和对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 因此尽管有人推荐,他却一再拒绝出仕。 二十五岁时,白朴离开真定,游历燕京 一带,或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出入青楼, 与妓艺人等时相往来。,结识书会才人关汉 卿等。
清代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说:“元人咏
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 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白仁甫 《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
抒情诗剧——《梧桐雨》京剧 太 真外传 李胜素 标清.flv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
《窦娥冤》、纪君祥 《赵氏孤儿》、白朴 《梧桐雨》、马致远 《汉宫秋》
癌痛治疗工作的开展使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阿片类的滥用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白朴自觉地把女主人公与封建家长的对立冲突贯穿到底真实地写出了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与封建专制的等级制水火不相容乃至在大团圆中双方都不肯放弃原则而达成妥协不以表面的和解和大团圆去消解或掩饰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矛盾
总之,我们认为,
在该剧中,既有对 历史现实的反思, 又有着深沉而沉痛 的人生变幻的意蕴。
该杂剧的复杂主题
是通过以下的情节 显露出来的:
(一)在序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楔子中,作者着重刻画和批评了
李隆基的用人不当,使他的政治生命和爱情生
活面临着双重危机。
藩将安绿山出师不利,按律当斩。但玄宗
一见,便称“一员好将官也”,又因安绿山说
唐明皇与杨贵妃事长久流传于民间,并 为历代文人瞩目。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重点)
1、叙述的是很特殊的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故
事。 2、故事与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相联系,与一代盛衰相联系.
《梧桐雨》杂剧思想主题
《梧桐雨》是一部抒情诗剧,作者对李、杨爱 情生活中的男主角既有同情,又有谴责,对其女 主角则更多的是从“红颜祸水”的角度给予丑化。 《梧桐雨》的主题众说纷纭: 1、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爱情京剧【太真外 传】选段 梅葆玖 卢燕 标清.flv 2、讽刺玄宗朝政得失 3、借李、杨故事抒发沧桑之叹、盛衰之感
在白朴杂剧之前,宋杂剧、金院 本学多种杂剧都演绎过该故事: 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宋官本杂剧 有《裴少俊伊州》一本。 元陶宗仪《辍耕录》载:金院本有 《鸳鸯简》及《墙头马(上)》各一 本。
明徐渭《南词叙录》载:南戏有《裴
少俊墙头马上》。 宋话本《西山一窟鬼》中有“如捻青 梅窥小(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 的插词。 可见人们不断地改编这一故事, 添加了不少情节,甚至确定了主人公 的名姓。今均无剧本存在。
艺术特色
它的艺术成就,为具体说来,有以下
几点: 一、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写出剧中主人公在安史之乱前后的 不同处境和心境,形成强烈的反差, 提示了作品的主题。
安史之乱前,唐明皇沉溺于享乐之中, “朝纲倦整,寡人待痛饮昭阳,烂醉华清, 却是吾当有幸”;与杨贵妃“夜同寝、昼同 行,恰似鸾凤和鸣”,“自从得了杨贵妃, 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独处西宫。凄凉的处 境正与往日的欢娱形成对比,往日的欢乐情 景此时只能重现梦中,而阵阵秋雨又惊醒了 他的美梦。
这是作家对历史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历史 人生无常之感、幻灭感也交织、渗透着作 者因金国的灭亡而产生的人世沧桑和人生 空幻、悲凉之感。
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并不在爱情坚贞, 也不在荒淫误国,而是向经历过沧桑剧变 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 旨。
换言之,它不是爱情,也不是政 治,它的主题是抒写人生无常、人生 空幻的悲剧心理,具有深沉的沧桑感。
名家对白朴的评价 对于白朴,钟嗣成在《录鬼薄》中下 了这样的论断: “娥冠博带太常卿,娇马青衫馆阁情, 拈花摘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幸名。洗 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 谷先生。” 关于其词,王博文在《天籁集•序》 中说:“律赋为专门之学,而太素有能 声,号后进之翘楚者。他的曲,以“俊 逸有神”著称,而小令“尤为清隽”。
《梧桐雨》剧作的重心是作者以自己的 体验为依据来摹写晚年寂寞与哀伤的唐明皇 的内心世界: 由于政治上的失败,他从权力的顶峰跌 落,失去繁华的生活,失去貌如天仙的杨妃 和如梦如幻的爱情,在寂寞与孤独中回味着 往日的美好日子,感受着今日的哀伤与苍老, 产生了一种对盛衰荣枯无法预料和把握的幻 灭感、无常之感。
剧情
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贻误军机,罪应当斩。 解送京师后,唐明皇反加宠爱,安禄山又被杨贵 妃认为义子,并与之私通。后因安禄山与杨国忠 不睦,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 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 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 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挂贵妃像,朝夕相对。 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 倍添惆怅。
(二)第一折写李、杨二人于乞巧节在长生殿对
梧桐盟誓,在海誓山盟的爱情背后,隐藏着见
不得人的东西。
李隆基夺取了自己儿子的妻子后,对其宠
幸倍至。“自从得了杨贵妃,真所谓朝朝寒食,
夜夜元宵,”“一心只想着杨妃。”但杨妃的
心中想的却是安绿山,她乞巧也是为了散发对
安绿山的思念。
作者这样安排,实际上否定了皇帝与美人的 所谓爱情。李隆基不明就里,为了博得杨的 欢心,赐给她金钗钿盒。杨为了巩固自己的 地位,顺水推舟,在梧桐树下,皇帝发誓说 :“愿世世姻缘注定,在天呵做鸳鸯常比并 ,在地呵做连理枝生。”2013年新年京剧晚 会 京剧【太真外传】选段 李胜素 于魁智 标 清.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