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大学生支教对其自身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年大学生支教对其自身的影响
作者:刘国会周家敏李璇
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0期
推进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给和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比较突出。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贫困山区教育现状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寄语。

调查显示,支教活动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通过支教活动,大学生改变了以往的三观,提高了大学生素质及其综合能力,明确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自愿回馈社会的精神。

1 当代青年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
1.1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当代青年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义务支教,切身体会了落后地区的真实状况,增进了对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低且城乡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的理解,提高了坚持以唯物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水平和能力,加深了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转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义务支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激发起大学生们去农村地区工作的青春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

其次,转变了大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在参与支教活动之前,大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停留在个人想像上,去该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

通过参与支教活动,切实的到讲台上授课、与学生互动,大学生对教师职业形成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授课,更注重的是育人。

在支教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大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改变了对教师职业的偏见,体会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激励大学生投身于与教育相关的事业,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1.2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大学生在课堂教学和下乡调研的过程中,以往在城市里形成的观念和认识,跟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现实,常常形成强烈的反差和碰撞,这给支教大学生带来的震撼和转变尤其明显。

通过到落后的偏远地区支教,观察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轨迹,加深了大学生对人生问题思考。

落后地区居民淳朴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对在城里读书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刺激,这是参与支教大学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也是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

这些经历使大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帮助他们树立昂扬向上、积极奉献的人生态度。

1.3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大学生在基层教育事业中主动锤炼,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袤土壤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善待人的态度,感受“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诚信品格,才能与周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把握人生每一次出彩的机会,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才能让大学生在象牙塔外的环境中成为一粒粒鲜活的种子,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立志提高个人素养,树立远大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航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不断奋斗,做一个有德之人、有才之人、有用之人,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每一个深刻的概念。

2 支教对大学生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影响
2.1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独立生活水平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身为一名教师,或者是一名支教老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授课,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支教这一过程中,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与受教学校教师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进行交流,也经常上网搜集一些优秀的授课资料,同时,大多数人也学会了更加熟练地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大多数大学生在家养尊处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在少数。

而支教活动的地点大多在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的大山,这样的生活条件再加上教学任务,就迫使大学生们转变生活态度,迅速适应当地的生活。

据调查,支教期间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活常识极大丰富。

同时,支教的磨砺使得大多数的学生成熟了许多,他们通过尝试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减弱了依赖心理,极大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2.2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
支教活动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相反,它是一件极具集体荣誉感的事。

从支教前的面试选拔,教学准备,到支教中的教学讨论、经验总结以及结果评议,都是一个人单独无法完成的事情。

对于没有集体生活学习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能力的机会。

大学生在校的交往范围比较狭窄,交往人群也比较单一,主要以本院学生和教师为主。

而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的教学则要求大学生与支教团队中的老师,被支教学生以及其家长,还有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员进行交流交往。

其中,教学交流又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支教大学生经过支教活动的锻炼,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人际交往经验。

2.3大学生支教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
很久以来,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大多来自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或者老师的口头讲述,始终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们到了支教地点,由学生变成了老师,角色的转变,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基础不好,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少之又少,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作为老师的责任感会驱使着大学生们在正常上课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补充其他知识。

在支教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支教老师们还会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以及当地的生活条件,从而进一步地了解我国的国情,切实地感受中国的农村,在实践中接受学习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教育。

3 大学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3.1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形式多样的各种支教活动缺乏监管,一定程度上造成其出现了随意化形式化的结果。

其次,调动社会资源财政支出扶持支教事业的力度不够大,支教活动资金筹集过程复杂。

最后,教育机构应该多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为支教活动指明方向,改进其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效果,为支教水平的提升和支教事业的完善和规范做应有的贡献。

3.2学校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大学有对口支教的政策,每年也会派学生支教团进行长期支教。

但是,有很多学校,并不是特别重视这样的活动,也没有特别清楚的规矩来规范这样的活动,对于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也不大,从而导致了学生们面临募资难等问题。

3.3支教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有些支教大学生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和知识,自身能力不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课堂混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此外,还有些大学生功利心重,缺乏责任感,不注意自身言行,给被支教学生带去了不良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支教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公益活动,它一方面能给乡村教育注入新能量,给乡村学生带去新知识,扩大学生新视野,向全社会反应乡村教育的现状;另一方面能为大学生自己的学术研究锦上添花、精神世界添砖加瓦,还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支教活动提供了参考,向全社会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与此同时,针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①政府方面增大监管措施,提高支持力度。

②学校方面增强对学生支教团的重视,加强支教前的培训工作。

③大学生提高自我要求、自身能力以及自我调试心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1.重庆工商大学2.重庆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