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文章根据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的需求,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方法,
包括框架设计、数据流分析、调度流程等内容,并分析该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使线路和机车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车辆周转加速,货
车延时费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帮助企业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达到增收减支的目标。
关键词: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设计;定位系统
Keyword:
intelligentrailwaytranportation;ytemdeign;poitioningytem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铁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渠道,使原材料接入与产
品外发实现无缝衔接。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铁路运输逐渐朝着信息化、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铁路调度设施全面升级,在运输智能系统的支持下,使
车号自动采集、机车位置跟踪、道口远程控制等成为可能,为铁路智能化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需求
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现状可知,存在铁路信号设备技术落后、作业计划
依赖人工安排、数据信息滞后,安全隐患众多等问题。
要想构建铁路运输
智能系统,需要对现有运输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利用先进的IT技术,以物流信息与运输生产为中心,构建智能调度管理平台,将自动化技术与
智能设施引入其中,为新型物流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实
现铁路运输全程监控,为管理决策和调度指挥提供科学参考。
对此,当前
铁路行业对运输智能系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鐵路运输智能化系统设计
2.1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系统需求,对运输智能系统进行设计,该系统的核心为调度
智能化,与ERP系统接口相连,获取车辆、装卸、生产方案等各类绩效数据,为智能编排提供有利依据,借助有线与无线网获取站场设备信息、机
车位置等,制定出最优决策方案。
通过信号集控、机车自动跟踪、道口远
程控制等方式,使现场设备能够自动化、无人化控制;利用有线与无线网络,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
在系统架构方面,主要包含两个层次
与多个系统,即智能管理层、自动控制层,前者主要包括物流系统、编排
系统,后者包括车号识别系统、调度监督系统、联锁系统、道口集控系统、机车作业系统。
2.2数据流分析
该系统的数据流的核心为编排系统、调度集控系统,可实现自动控制
与智能调度等目标,本文将对数据流进行深入研究。
在整体数据流中,主
要包括生产方案、调车计划、信号控制、进路信息、阶段方案、设备状态、执行信息等等。
在其他子系统中的数据流,分别如下:
(1)编排数据流。
从编排系统中采集调车方案,以钩计划信息、闲
置情况为依据,开展机车定位、自动清钩等工作,并将相关命令与时间传
递到编排系统中,将进路信息开启,传递给联锁系统,使调度监督系统能
够获取全厂设备的运行情况。
(2)物流数据流。
通过车号识别系统中获
取车号、型号、换长等信息,由ERP中获取相应的重量、货物信息,实现
路局车辆进场匹配与销售;由编排系统中获取调车方案,按照现车跟踪方式,对车辆位置与状态相关信息进行获取,将结果反馈给编排系统,并将
信息录入数据库中。
(3)机车无线数据流。
由编排系统中采集调车方案,
由调度系统中采集轨道状态、信息与道岔等等,与GPS跟踪定位信息相结合,通过跟踪定位的方式,对机车实时、准确信息进行核算,并将其提供
给监督系统、编排系统[2]。
2.3调度流程
(1)调车方案作业。
调车方案与区域内部车辆实际情况相结合,制
定科学合理的装车、卸车计划,还应在特定时间内,对所需车辆的动态信
息编制调车作业方案,并发布到运输管理部门进行落实。
调车作业是依照
车辆现场动态进行编制,整个区域内可同时完成洗车、调车、装车等工作,但是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首钩为传机车,调查方案从第二钩开始编辑;
二是调车作业中与挂车数、摘车数相加之和为0,反之则系统编制与规定
不符;调车方案的编制应与摘挂方式、方向相符合。
(2)接发车处理。
在
运输车间,将车号录入到编组后,可将车辆自动接入,接车计划依据车站
传真信息获取,调度员与运输部门相配合,高效完成接车工作。
严格按照
调度部门下发的方案,使各项接车事宜落到实处,并以车号识别系统中的
编组为依据,将校核信息提交给调度部门,根据编组单进行发车。
发车方
案依据调车作业而定,在完成调车作业各项方案后,如若现场调车或从厂
内调车时,应将编组单传输到运输车间,由运输部门按照编组单的内容执
行发车操作。
(3)智能定位系统。
在装车线合理位置安装传感器,将车
载信息设备安装在机车上,通过利用机车位置、地理位置、列车车速等信息,对停车位置进行计算。
在机车的推动下,车皮进入装车线后,可对相
应的车皮前车轮进行调整,使其压入传感器,利用联控地面系统对车辆后
方推动距离进行计算,通过对车号识别系统、集中系统与相关设备,运用
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等技术,根据铁路生产运行特点,将其与铁路站场、作业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实时反馈,使作业计划得到更加智
能的编排。
当车辆到达指定装卸处后,利用无线通信发送语音信息,确保装车工作安全开展[3]。
3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对于运输智能系统来说,内部核心技术与功能的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1)本文研究的运输智能系统技术基础为Java与.NET,将B/S与C/S模式相结合,借助Socket通信使内部各个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依靠WebService实现与ERP系统间的信息传输。
(2)系统利用统一的服务器在有线与无线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对统一的链路层通信协议进行设计,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多样化应用通信协议,在链路层中实现数据转发、校验、分包、重发等操作,在应用子系统中,按照应用协议与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即可。
(3)对于内部子系统来说,坚持程序与数据分离的设计理念,借助图形化工具软件,生成站场组态数据,此类数据可为子系统的应用提供便利,当站场中的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只需利用相应的工具对软件进行调整、静态数据进行更新即可,对于配置信息与客户端程序来说,则不需要进行更新。
(4)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利用结构化语言进行描述,将生产计划信息转变为系统能够读取的规则语言或者表达式;对于编组站来说,应结合编组站的运输特点,构建调车时间模型、计划规则等,例如,车辆模型、时间模型等等;构建数据仓库,对存储接口数据信息、机车位置、现车数据等进行采集;在智能推理模块中,利用最短路径算法、蚁群算法等将计划任务表述出来,得出最优解;借助解析器方案制定出与标准格式相符的行车作业方案。
(5)在仿真模块中,按照编制成功的方案实施,对计划的合理性与效率进行检验;在专家模块中,对用户编制计划的调整数据进行收集,对漏洞信息自动填充,使调度规则得以完善,并将其应用到新计划编制之中;对于关键
设备与软件来说,应采用双机热备法,包括通信设备、物流数据服务器、
道口系统主控PLC等等,使无线子系统中的通信服务软件能够高效运行。
4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成效
通过联锁系统与调度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对站场数据、轨道电路、远
程诊断等多项功能,并对故障进行实时定位和诊断,为行车管理者提供更
加便利、可视化的监控条件。
将该系统与ERP集成和对接,使物流系统中
的各项信息得到动态整合,以全景图的形式在大屏幕中展示出来,将信息、物流与资金流“三位一体”。
通过联锁系统的应用,将其与标准网络接口
相连,使运输中采集的各个节点时间转移到物流系统中,构建电子作业大表;将联锁数据单传递到管理系统中,为管理者的审查提供便利。
同时,
对于维修员和设计员来说,可对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及时排除室内外存在
的设备故障。
在铁路信息化改造項目中,联锁系统属于最为基础的设施,
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系统能够与铁路运输系统、机车安控系统紧密结合
起来,将车载RTK与北斗差分设备相连接,可对机车股道位置进行确定,
对工作状态进行动态监督[4]。
通过对车号识别系统、集中系统与相关设备,运用网络、人工智能、
计算机等技术,根据铁路生产运行特点,将其与铁路站场、作业环节有机
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实时反馈,使作业计划得到更加智能的编排。
在作业
过程中,对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对铁路作业进行智能编排,按照作业计划
进行自动清沟。
其中,车号识别系统的应用与人工操作相比,在车号、车
辆进出站时间计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使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富
有连贯性,车辆的交接效率显著提升,极大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
运输工作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将智能系统进行升级后,将其
投入到运行中,可使线路和机车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车辆周转加速,货
车延时费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帮助企业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达到增收减支的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铁路运输智能化系统进行分析,该系统的应用消除
了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为行车计划的智能编排提供依据,使各项决
策更加科学可靠,为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极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