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抛秧和旱育秧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前水稻旱育抛秧技术已经被大范围推广,但是依旧存在多种因素阻碍该技术的发展,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

所以,必须要深入探究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总结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旱育抛秧;旱育秧;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5-0025-01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志码:B
旱育抛秧和旱育秧技术要点
廖亚明
(营山县骆市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000)
应用旱育抛秧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量和时间,还具有抛秧伤根少、提高水稻产量等优势。

但在具体应用旱育抛秧技术时依旧存在一定的限制,本文
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处理对策。

1阻碍旱育秧推广进程的原因综合分析该地区的情况,影响旱育秧的推广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旱育秧技术操作不到位,二是抛栽技术不到位。

1.1旱育秧技术操作不合理一是苗床土壤的土质出现过沙、过黏,以及pH 值不合理、光照强度不够、排水系统不顺畅等问题,苗床的地势相对比较倾斜;二是苗床施肥力度不够,这就造成秧苗出现营养不良以及病虫害较多的情况;三是苗床整地不规范,导致出苗率变低、出苗细弱等情况;四是苗床浇灌不规范,水源不充足,导致出苗率严重下降,而且秧苗长势不均匀,不方便管理;五是前期稻种准备不充足,直接影响最终产量;六是在正式播种期间不能控制好杀虫剂的药量,病虫害严重影响稻苗的生长情况,甚至出现致死情况。

1.2抛栽技术不到位一是控制好秧龄,如果秧龄过长则不利于抛栽,同时在实际的抛栽拔秧过程中,严禁秧苗带大量的土抛栽;二是旱育抛秧要严格控制水源问题,如果旱育抛秧在无水源位置开展,非常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同时也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三是现阶段秧田施肥不规范,由于分蘖现象出现得早,因此对于施肥的控制应该适量,过多过少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秧苗分蘖;四是不能有效控制抛秧田水的深度,过深就会出现大量的浮苗,过浅秧苗生根就会出现很大问题,严重时还会致死;五是在抛秧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雨天气,导致秧苗浮在水上,因此宜选择无风晴朗天气进行抛秧,或者在大雨停止后进行人工抛秧工作,否则不但会增加抛秧时间,而且对于秧苗的正常生长也有很严重的影响;六是在抛秧稻田整理完成后,必须要尽快完成抛栽工作[1]。

2旱育抛秧及旱育秧技术要点
多年实践证明,旱育抛秧及旱育秧地应处于浅丘带坝,土壤略偏碱性或显中性。

针对育秧过程中出现黄
化、青枯死苗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旱育秧的
推广进程,在育秧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8点。

2.1苗床地选择
苗床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
水源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无杂草和石块、偏酸性或中
性的菜园地。

2.2苗床地培肥、调酸与做床
无论是旱育抛秧或旱育秧苗床地,都忌用碱性肥料,可于年前或育秧前15d 施入腐熟有机肥1~2担,或酸性肥料(硫酸钾型)1~1.5kg 为宜。

一种方法是配制营养土,用过筛的细土90~100kg 与1kg 旱育秧肥的70%拌匀装40~50个盘,另30%拌细土撒施在秧床表面;另一种方法是苗床调酸,用育秧肥1kg 拌匀撒施于苗床,然后结合平整地撒施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入土1~2cm。

总之,根据秧床大小,旱育秧肥必须用足。

旱育抛
秧床宜做成地下式湿润秧床为宜,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宽1.3m、高5~10cm。

旱育秧做床要根据播种量来确定长度,宽度1.4m。

育秧肥可选择峨眉产壮秧剂、台沃旱育秧肥等[2]。

2.3播种与盖膜
抛秧在软盘孔内撒入2/3营养土,用播种器保证每孔内含有1~2粒谷种。

播种后立即用过筛细土盖种刮平,放盘播种或将播种好后的秧盘置于床内,并补充水分使孔隙充分湿润,用敌克松消毒,然后双膜拱盖管理。

旱育秧在播种前必须浇足、浇透苗床底水,保证苗床土壤湿润。

最后,播干谷80~100g/m 2育中苗秧。

(下转27页)作者简介:廖亚明(1964-),男,中专,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25页)
2.4科学管理苗床,适时揭膜
播种至出苗的重点是保温、保湿和灭鼠。

根据天气状况,若遇到低温寒潮期,苗床湿度大应及时揭去内膜排湿,时间在播种后5~7d;若秧盘内土壤干燥应及时补充水分,促使秧苗出芽整齐一致[3]。

2.5温度管理
膜内温度要求不得超过35℃,在阳光强烈的中午、超过35℃时揭开两头透气降温,膜中间露1~2个空隙,避免高温烧苗。

2.6防青立枯病
1叶1心至3叶1心前,要预防青枯死苗,用移栽灵+生根剂+磷酸二氢钾、0.5kg旱育秧肥、芸苔素+恶霉灵+生根剂+叶面肥兑水喷施,防治青立枯病。

2.7肥水管理
3叶及3叶以后,重点是补水、追肥和除草。

要注意浇水次数不宜过勤,宜早晚浇水,要保持秧盘孔泥土不起裂。

若床土不发白,早上起来秧苗叶尖有露珠,就不需要补水,补水时必须一次性补足。

3叶后可视苗情长势补施追肥,一般用清淡粪水加少量尿素浇灌提苗,不宜大水大肥,同时逐步揭膜炼苗,先揭苗床两端。

2.8温湿度管理
掌握揭膜是关键,要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在4月上旬前后,也就是最后一次寒潮天气后,全部揭膜最宜。

将膜揭1/3左右或半揭,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温度过高散失水分过快,从而导致秧苗萎蔫而造成死苗。

温度过低盖膜可避免遭受冻害,不能揭膜过早,这是育秧成功的关键。

3结束语
旱育抛秧作为一项节时省工的技术,对于种植户来说,必须要深入理解该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旱育抛秧技术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戏水.水稻湿播旱育软盘抛秧栽培技术初探与应用[J].
南方农业,2019,13(9):25-28.
[2]范铁丰.论述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8):146.
[3]赵彩霞.水稻物化旱育秧无盘抛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1,33.
增加,出现空秆、缺粒等问题造成减产,也是夏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卡脖旱”,此时缺水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后期即使提供了充足的水肥条件,也会导致产量降低30%左右。

第三,缺水时可对雌穗的分化产生影响。

缺水状态下,雌穗上的小穗、小花无法正常分化,产生退化现象、降低花丝的活力、使穗粒数减少,严重时降低玉米的结实率,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

第四,缺水时无法为灌浆期的玉米提供足够的营养。

如果灌浆期水分不足,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就不能通过水分的运输到达籽粒部位,降低籽粒膨大、饱满的速度。

第五,缺水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养分及水分的倒转等问题,影响果穗的生长发育,导致其短小、籽粒瘪瘦。

总之,玉米在抽雄、开花、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占整个生育阶段需水总量的28%~38%。

灌溉时要结合当地的条件,确保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不足70%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灌溉的方式以节水灌溉为佳,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沟灌、低压输水浇灌等,注意不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

当玉米籽粒成熟、叶片的颜色转黄时,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此时一般不需要浇水。

3辅助授粉、人工去雄,减少对养分的过多消耗夏玉米进入盛花末期时,如果田间自然授粉情况不佳,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在晴天的9:00~11:00AM 边采粉、边授粉,要求进行异株授粉。

夏玉米的雄穗经过开花、授粉后已经失去了作用,可通过人工去雄的方式进行去除,以降低其对玉米植株养分的消耗。

在玉米授粉结束后将雄穗直接去除,此项措施简单易行,是实现夏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去雄,可以改变玉米植株体内养分输送的方向,确保上层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向雌穗方向输送,为雌穗的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实现穗大、穗重的目标。

此外,通过去雄,还可以对玉米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进行改善,提升中上部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产量。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及时采取去雄措施,可以使夏玉米产量平均增加5%~10%。

4适时收获
夏玉米进入完熟期后是收获的最佳时间,此时玉米籽粒最重。

处于完熟期的玉米植株,90%左右的叶片颜色变黄、果穗的苞叶枯黄松散、籽粒硬度增加,表现出玉米固有的颜色及光泽。

如收获时间过早,会导致玉米籽粒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造成籽粒重量减轻、产量降低。

实践表明,与苞叶颜色刚开始变黄时收获相比,在苞叶干枯时进行收获可使千粒重增加15%~20%,产量增加750~1500kg/hm2。

参考文献:
[1]李位辰.夏玉米夺高产花粒期管理是关键[J].河北农业科
技,2008(10):7.
[2]卢广远,王祥富,张艳,等.商丘市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管理
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89-90.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