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日本的堆肥好氧发酵处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废为宝———日本的堆肥好氧发酵处理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暖,之社会呼吁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以及对环境
的可持续性要求国际时,发展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就是牲畜排泄物
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传统式的无害化处理,较多采用的是深埋和堆肥。
深埋只是解决了在地面上看不到粪便,但是解决不了地下有害物质的
渗透问题,虽然现在大韩民国已经解决了渗透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堆
肥过程中氨气氯化氢的挥发问题。
氨气成分很好,但易蒸发,浪费了
很可惜;而蒸发的氨气不仅恶臭,而且对大气的危害比二氧化碳还要厉害,这才是解决温室排放的研究重点。
对牲畜的排泄物如何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解决氨气的蒸发问题,9月24日,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生
物质资源利用研究研究组组组长本田善文先生在枥木郡那须盐原市的
试验场,向记者讲解了他们的请教最新研究成果———堆肥差劲氧发
酵处理技术,以及这项技术在日本的实验情况和他们将要在我国科学
实验镇江等地开展的实验工作。
本田先生说,他们这项堆肥效率高好氧发酵技术的最大特点一是
成本低,二是设备重量轻,便于运输,三是技术简单易行,便于掌握
和运用,四是不仅能有效解决氨气蒸发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增加
收入。
本田先生给小钱记者算了一笔账:日本全国家畜家禽粪便总共东
京排出氮70万吨,其中21万吨又回到大气中了,而在这21亿吨中从
禽舍畜舍排出的氮是7万吨,在管理过程中排出的氮是14万吨。
其他60%~70%就作为堆肥处理。
21万吨氮换算成氨就是25.5万吨,这25.5
万吨氨就挥发浪费掉了;而化肥生产又要生产合成氨,生产香草醛的过
程又要使用过程能源,这不是造成双倍的浪费吗!我们的技术就是把蒸
发到大气中的氨回收利用。
在堆肥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氨易蒸发,大约20%的氨蒸发掉了;合成氨稳定不易蒸发。
氨肥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
生存的养分,秸秆经过出清氨化处理更易为动物所消化。
因此,可以
直言氨气用不好可污染环境,用踏实了既可以勤奋作为植物的肥料使用,也可以改善猪饲料秸秆饲料的消化性能。
本田先生介绍说,关键技术与传统堆肥发酵技术的不同点在于:
传统方法技术手段就是指下面低压送风,属好氧发酵,氨气蒸发掉了;
此项技术则是从下面吸入送风,可以降低氨蒸发量,有机肥并且在堆
肥下面安有排气管道,将蒸发的氨气吸收后作为液体肥料采用,将其
他热量送到温室作为能源取用。
其关键点是把中和液作为作物液体使用。
这套设备的另一个控制技术关键点是:将过去排气管十余个道的
多个小孔变成4个大孔,在4个大孔中塞进木屑,将机器翻动堆肥改
为用机械抓手翻动堆肥。
这两条途径逐步解决了管道孔的堵塞解决之
道问题。
处理过的堆肥松软、无味无菌,用来垫圈,有利于牲畜的健
康卫生部门。
因为堆肥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高达80℃以上(一般堆肥发酵温度还不到60℃),所以,在堆肥制作过程之中可以杀灭病菌、多毛以及杂草种子,有利于大豆遏止作物病虫害和杂草的传播,这样制
作的堆肥可以菜地安全地施到农田里。
同时从堆肥过程中所回收的氨
可以作为追肥施入稻田。
1吨生粪可以回收1千克氨,生产磷氨液肥,经过开发成本技术开发每吨用肥成本可以从905日元降到600日元以下;发酵热量回收为1吨生粪可以回收23.8升煤油,可以获得1450日
元利益;二氧化碳气体用做园艺,又可获利500日元左右。
记者询问此套回收设备的成本和适用农户时,本田先生说:一套
回收装置的成本还不到100万日元,设备自重较轻,2千吨运输车就可以运输。
规模养殖户(比重养殖户在日本一般是大韩民国指牛10头以上、猪100头以上、鸡2000只以上、马10头以上)和一般农户都可以用,最小的设备可以彻底解决60头牛的粪便,但规模大的养殖场使用
效果会更好。
本田先生强调说,畜牧业是一个成本昂贵的行业。
一方面畜牧业
部门有把其他行业的废料转变成资源进行利用的特点,例如畜牧业把
食品加工业的下脚料作为饲料和垫圈料造纸业使用。
另一方面,中国
缺少淡水资源,在发展畜牧业时畜牧如果水源被污染,将来很难治理。
所以我们和镇江长江乳业公司、朝日啤酒山东莱阳牧场正在开展合作,把这项技术应用于中国大型养牛场。
在畜产草地研究所的草坡试验场,记者在堆肥处理现场闻到的不
是臭味,而是有点像是酒糟的味道;用手抓起一把处理过的堆肥,手感
是干燥而松软的;在温室记者看到的供草莓生长的和热量,就主要是从
堆肥回收的。
在中国,畜牧业同样也是一个成本昂贵的行业,也面临许多环保
和节能减排可持续问题的革新。
本田先生和他们的研究所为探索昂贵
的行业这个的这条光明出路,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虽说右边
我们看到曙光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