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原创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空难、水灾、 火灾、地震、 疾病、凶杀 等事件频现
2003年“非典” 在世界20多个国 家出现危害人类
7
高二学生徐力杀母 药家鑫
8
9
中国
我国精神疾病总数高达1.7亿,重性精神障碍达1600万
患者因病出现高自杀和暴力犯罪等行为对本人和社会造 成巨大的危害
2013年初,川大公管课题组进入郫县德源新城开展预调 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4份,有效问卷 295份,有效率为73.7%。调查样本中,存在心理困扰的 有78人,占总数的26.4%,存在中重度心理困扰的有7人, 占总数的2.4%。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 系方面。
不要放弃专业帮助 不能强迫住院
E 鼓励寻求其他帮助
家庭成员、朋友 建立支持小组 送卡片、鲜花 打电话、造访他们、帮他们处理力不从心
的事情 制定康复计划等 陪伴的重要性
自杀现场干预的操作程序
1 镇静,接纳的态度, 观察有无躯 体损伤, 如有躯体受伤, 危重 情况应立即送到医院抢救
2 建立情感支持通道, 鼓励宣泄 并释放负性的情绪, 使其袒露 自杀的动机
员工宿舍
心理导航员 心理领航员 心理护航员 心理观察员 心理守护员
心理救助的五步:
A 接近、评估并给予帮助 L 非评判性倾听 G 给予支持与相关信息 E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 E 鼓励寻求其他帮助
A 接近、评估并给予帮助
合适的时间 放松的环境 应主动开启对话 保密原则,尊重隐私
L 非评判性倾听
情感障碍 --- 躁狂综合征
可出现妄想(常见被害、夸大妄 想)还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其它 思维形式障碍
行为: 1、精神运动性兴奋:活动增多、 可出现轻率行为、攻击行为 2、本能行为异常(食欲亢进、 性欲亢进、睡眠需要量减少)
其他情绪反常
喜怒无常,变幻莫测,对人耿耿于怀,怨恨不止, 甚至打人毁物,不考虑后果;
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 幻觉妄想——内容与心情协调 焦虑 注意不集中、记忆下降 犹豫不决、强迫观念——约25%-30% 疑病症状 人格解体——典型的情感解体
情感障碍 --- 躁狂综合征
情绪高涨(一周以上) 思维联想:加快----奔逸----“破裂” 活动增多 认知障碍:夸大 自我评价过高 躯体症状:睡眠需求下降、食量增加、性 欲亢进
思维进程异常:数量和速 度的异常
思维据有异常:如思维插 入、思维剥夺、思维播散
3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1. 抑郁的基本心情:情绪低落(2周以上) 内心体验:压抑、沮丧、悲伤 未语泪先流
“隐匿性抑郁”:只述躯体症状不谈及心情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2. 抑郁的主要症状
三低: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 三无:无助、无望、无价值 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积极性和动机丧失 自我评价显著下降 严重的失落感 兴趣显著下降和减退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3. 抑郁的伴随症状——生物学症状
睡眠障碍——早醒 性欲减退或丧失 体重下降 内脏功能下降:胸闷气短、消化道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4. 抑郁的伴随症状——精神症状及其他症状
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说 话声调平淡、与人疏远;
焦虑、紧张、惶恐不安、若有大祸降临; 自言自语、自笑。
上述表现如与本人一贯表现不同又没有特殊原因可 解释,或者虽事出有因,但事过境迁后情绪改变 依然存在,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精神病。
4、行为异常
强迫行为和动作;
行为奇特,动作增多、动作刻板重复,呆站呆坐, 与其交谈时象没听见似的;
法国
25.7%的大学生有精神障碍;其中:15.7%有焦虑症 状,8.9%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还有8.1%呈现与喝酒、 使用镇静剂或毒品有关的障碍。
在患有以上其中一个障碍的人之中,一半以上 (51.7%)在学业或工作上(40%)、与亲友的关系上 (27%)或社会关系上(26.8%)受到“重要的”影响。 影响期通常持续11至28天。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
14
精神状况:正常与异常
统计学标准(如:95%或99%)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严重心理疾病 (精神病)
一般心理 健康水平
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极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
社会学标准
与文化背景\社会群体的习俗有关 与该群体道德、伦理规则有关
心理状况:正常与异常
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课件原创 课件
一、现 状
不健康的行为取向增多
传染病时代 躯体疾病时代 心理 疾病时代 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上世纪末到 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 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 刻的痛苦。
3
生活压力太大、适应困难、 抗挫力低下、人际矛盾的 人数增多
4
整个社会自杀率增高; 近年来的自杀与他杀增加
躯体及精神行为后果, 患者的个人背景包 括:职业, 家庭情况, 一般健康情况, 既往 精神躯体疾病史)
100%的自杀者不真正想死
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只有30.5%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去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评价正常或异常是针对个体而非群体 评价个体正常与否的观察指标是心理现象
(感知、情感、思维、行为、社会功能等) 以及个性人格表现 正常和异常是逐步过渡的过程而没有截然 的界限
心理健康状态
常常态态 偏态 变态
正 常状态 不平衡状态 不健康状态
个人的标准
个体现在和过去的比较 该个体自身的感受\现实检验能力 该个体作为社会人作用的减弱或丧失
工作(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 遵守道德、法规、法律的能力
心理问题症状及表现
感知觉异常 思维异常 情感异常 行为异常 人格异常 物质滥用
1、感知觉异常
错觉 - 错误的或歪曲的 知觉
幻觉 - 没有客观刺激作 用于感觉器官时,在相 应的感觉器官所出现 的知觉体验
2、思维异常
思维形式异常:
思维散漫
思维破裂
例:跨入21世纪,我 是一个兵,春天的 花儿多美好
思维异常
妄想
定义: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 特点:1、不符合事实,坚信不移
2、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 和安全有关
3、是个人独特的,不是任何集 体共有的信念
4、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时 代背景有关
思维异常
必须直接询问:“你是否有自杀的想 法”、“自杀的时间与方式”
3 言语的支持及提供帮助的态度 沟通及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 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4 帮助认识生与死的内心冲突, 促进建立生活 下去的希望
寻找现实的联系, 个体的生命与重要人的联 系, 企图恢复重要的关系
5 评估自杀的性质及严重性( 精神疾病所致 或与应激相关, 自杀姿态或真正自杀者, 或已采取行动, 呼救性的自杀.
数问一答,说话吞吞吐吐; 放荡不羁、四处闲逛、不务正业; 喃喃自语,对空说话,挤眉弄眼、扮鬼脸、挥霍
无度、饮食不节; 随身带着许多不必要的物品,收集一些废品如获
至宝。
性格改变
变得脾气古怪,易躁易怒,恶语伤人,敌视亲友; 由性格开朗的人逐渐变为沉默寡言,孤独离群,不关心家人的生活及工
作; 从一个勤奋尽职的人变得懒散、拖拉,纪律松懈,经常迟到、缺课,学
接纳:尊重当事人的感受、价值观与经历 真诚:思维, 情感, 行为的一致 共情:准确地倾听并做出恰当回应,如
“你正在经历很大困难”、“我明白”、 “嗯” 允许沉默、保持耐心 避免建议:如“你要振作起来”、“你的 情况并不糟糕”等无意义的话 不能争执:
G 给予支持与相关信息
尊重当事人尊严:相信其能力 不因疾病责备当事人 对当事人的现实期望:目前只是在病理状
习效率明显下降,甚至出言不逊,对人无礼貌; 由原来很注意清洁的人变得不修边幅,不愿洗澡理发甚至满面污垢,物
品随手乱放,杂乱无章; 从一个精神能干的人变得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萎靡不振,反应迟钝; 从原先生活节俭的人变得挥霍无度等。
伴随症状:
睡眠障碍:失眠 、睡眠过度、恶梦
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疑病性头痛 易激动: 焦虑 、恐怖、抑郁、情绪不稳 记忆力:下降,做事丢三忘四 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学习效率减低
5、人格障碍
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 持久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 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 成恶果。
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 年期乃至终生。
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 精神疾病。
6、物质滥用
酒精 烟草 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大麻、K粉等) 减肥药 健身药 ……
四、干预方法
1开展面向全体人员的心理健康培训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辅导 3“三方参与、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保健网
络
家庭、项目单位、医院 “项目单位—部门—小组—公寓—宿舍
4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绿色环境
五位一体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社区心理咨询中心 各部门辅导组 科室、小组辅导员 公寓管理中心
态下 给予持续的情感支持与理解 给予康复的期望 提供现实帮助
E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 120
讨论寻求专业帮助的可选择性:①华西医 院心理卫生中心( 86086165地点:武侯区 电信南街28号) ②成都第四人民医院 (87577510;二环路营门口立交桥侧)
当事人不接受帮助怎么办:了解背后的原 因;留下援助者的联系方式
空难、水灾、 火灾、地震、 疾病、凶杀 等事件频现
2003年“非典” 在世界20多个国 家出现危害人类
7
高二学生徐力杀母 药家鑫
8
9
中国
我国精神疾病总数高达1.7亿,重性精神障碍达1600万
患者因病出现高自杀和暴力犯罪等行为对本人和社会造 成巨大的危害
2013年初,川大公管课题组进入郫县德源新城开展预调 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4份,有效问卷 295份,有效率为73.7%。调查样本中,存在心理困扰的 有78人,占总数的26.4%,存在中重度心理困扰的有7人, 占总数的2.4%。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 系方面。
不要放弃专业帮助 不能强迫住院
E 鼓励寻求其他帮助
家庭成员、朋友 建立支持小组 送卡片、鲜花 打电话、造访他们、帮他们处理力不从心
的事情 制定康复计划等 陪伴的重要性
自杀现场干预的操作程序
1 镇静,接纳的态度, 观察有无躯 体损伤, 如有躯体受伤, 危重 情况应立即送到医院抢救
2 建立情感支持通道, 鼓励宣泄 并释放负性的情绪, 使其袒露 自杀的动机
员工宿舍
心理导航员 心理领航员 心理护航员 心理观察员 心理守护员
心理救助的五步:
A 接近、评估并给予帮助 L 非评判性倾听 G 给予支持与相关信息 E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 E 鼓励寻求其他帮助
A 接近、评估并给予帮助
合适的时间 放松的环境 应主动开启对话 保密原则,尊重隐私
L 非评判性倾听
情感障碍 --- 躁狂综合征
可出现妄想(常见被害、夸大妄 想)还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其它 思维形式障碍
行为: 1、精神运动性兴奋:活动增多、 可出现轻率行为、攻击行为 2、本能行为异常(食欲亢进、 性欲亢进、睡眠需要量减少)
其他情绪反常
喜怒无常,变幻莫测,对人耿耿于怀,怨恨不止, 甚至打人毁物,不考虑后果;
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 幻觉妄想——内容与心情协调 焦虑 注意不集中、记忆下降 犹豫不决、强迫观念——约25%-30% 疑病症状 人格解体——典型的情感解体
情感障碍 --- 躁狂综合征
情绪高涨(一周以上) 思维联想:加快----奔逸----“破裂” 活动增多 认知障碍:夸大 自我评价过高 躯体症状:睡眠需求下降、食量增加、性 欲亢进
思维进程异常:数量和速 度的异常
思维据有异常:如思维插 入、思维剥夺、思维播散
3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1. 抑郁的基本心情:情绪低落(2周以上) 内心体验:压抑、沮丧、悲伤 未语泪先流
“隐匿性抑郁”:只述躯体症状不谈及心情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2. 抑郁的主要症状
三低: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 三无:无助、无望、无价值 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积极性和动机丧失 自我评价显著下降 严重的失落感 兴趣显著下降和减退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3. 抑郁的伴随症状——生物学症状
睡眠障碍——早醒 性欲减退或丧失 体重下降 内脏功能下降:胸闷气短、消化道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情感障碍----抑郁综合征
4. 抑郁的伴随症状——精神症状及其他症状
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说 话声调平淡、与人疏远;
焦虑、紧张、惶恐不安、若有大祸降临; 自言自语、自笑。
上述表现如与本人一贯表现不同又没有特殊原因可 解释,或者虽事出有因,但事过境迁后情绪改变 依然存在,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精神病。
4、行为异常
强迫行为和动作;
行为奇特,动作增多、动作刻板重复,呆站呆坐, 与其交谈时象没听见似的;
法国
25.7%的大学生有精神障碍;其中:15.7%有焦虑症 状,8.9%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还有8.1%呈现与喝酒、 使用镇静剂或毒品有关的障碍。
在患有以上其中一个障碍的人之中,一半以上 (51.7%)在学业或工作上(40%)、与亲友的关系上 (27%)或社会关系上(26.8%)受到“重要的”影响。 影响期通常持续11至28天。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
14
精神状况:正常与异常
统计学标准(如:95%或99%)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严重心理疾病 (精神病)
一般心理 健康水平
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极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
社会学标准
与文化背景\社会群体的习俗有关 与该群体道德、伦理规则有关
心理状况:正常与异常
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方法课件原创 课件
一、现 状
不健康的行为取向增多
传染病时代 躯体疾病时代 心理 疾病时代 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上世纪末到 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 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 刻的痛苦。
3
生活压力太大、适应困难、 抗挫力低下、人际矛盾的 人数增多
4
整个社会自杀率增高; 近年来的自杀与他杀增加
躯体及精神行为后果, 患者的个人背景包 括:职业, 家庭情况, 一般健康情况, 既往 精神躯体疾病史)
100%的自杀者不真正想死
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只有30.5%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去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评价正常或异常是针对个体而非群体 评价个体正常与否的观察指标是心理现象
(感知、情感、思维、行为、社会功能等) 以及个性人格表现 正常和异常是逐步过渡的过程而没有截然 的界限
心理健康状态
常常态态 偏态 变态
正 常状态 不平衡状态 不健康状态
个人的标准
个体现在和过去的比较 该个体自身的感受\现实检验能力 该个体作为社会人作用的减弱或丧失
工作(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 遵守道德、法规、法律的能力
心理问题症状及表现
感知觉异常 思维异常 情感异常 行为异常 人格异常 物质滥用
1、感知觉异常
错觉 - 错误的或歪曲的 知觉
幻觉 - 没有客观刺激作 用于感觉器官时,在相 应的感觉器官所出现 的知觉体验
2、思维异常
思维形式异常:
思维散漫
思维破裂
例:跨入21世纪,我 是一个兵,春天的 花儿多美好
思维异常
妄想
定义: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 特点:1、不符合事实,坚信不移
2、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 和安全有关
3、是个人独特的,不是任何集 体共有的信念
4、与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时 代背景有关
思维异常
必须直接询问:“你是否有自杀的想 法”、“自杀的时间与方式”
3 言语的支持及提供帮助的态度 沟通及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 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4 帮助认识生与死的内心冲突, 促进建立生活 下去的希望
寻找现实的联系, 个体的生命与重要人的联 系, 企图恢复重要的关系
5 评估自杀的性质及严重性( 精神疾病所致 或与应激相关, 自杀姿态或真正自杀者, 或已采取行动, 呼救性的自杀.
数问一答,说话吞吞吐吐; 放荡不羁、四处闲逛、不务正业; 喃喃自语,对空说话,挤眉弄眼、扮鬼脸、挥霍
无度、饮食不节; 随身带着许多不必要的物品,收集一些废品如获
至宝。
性格改变
变得脾气古怪,易躁易怒,恶语伤人,敌视亲友; 由性格开朗的人逐渐变为沉默寡言,孤独离群,不关心家人的生活及工
作; 从一个勤奋尽职的人变得懒散、拖拉,纪律松懈,经常迟到、缺课,学
接纳:尊重当事人的感受、价值观与经历 真诚:思维, 情感, 行为的一致 共情:准确地倾听并做出恰当回应,如
“你正在经历很大困难”、“我明白”、 “嗯” 允许沉默、保持耐心 避免建议:如“你要振作起来”、“你的 情况并不糟糕”等无意义的话 不能争执:
G 给予支持与相关信息
尊重当事人尊严:相信其能力 不因疾病责备当事人 对当事人的现实期望:目前只是在病理状
习效率明显下降,甚至出言不逊,对人无礼貌; 由原来很注意清洁的人变得不修边幅,不愿洗澡理发甚至满面污垢,物
品随手乱放,杂乱无章; 从一个精神能干的人变得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萎靡不振,反应迟钝; 从原先生活节俭的人变得挥霍无度等。
伴随症状:
睡眠障碍:失眠 、睡眠过度、恶梦
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疑病性头痛 易激动: 焦虑 、恐怖、抑郁、情绪不稳 记忆力:下降,做事丢三忘四 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学习效率减低
5、人格障碍
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 持久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 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 成恶果。
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 年期乃至终生。
人格障碍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易于发生 精神疾病。
6、物质滥用
酒精 烟草 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大麻、K粉等) 减肥药 健身药 ……
四、干预方法
1开展面向全体人员的心理健康培训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辅导 3“三方参与、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保健网
络
家庭、项目单位、医院 “项目单位—部门—小组—公寓—宿舍
4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绿色环境
五位一体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社区心理咨询中心 各部门辅导组 科室、小组辅导员 公寓管理中心
态下 给予持续的情感支持与理解 给予康复的期望 提供现实帮助
E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 120
讨论寻求专业帮助的可选择性:①华西医 院心理卫生中心( 86086165地点:武侯区 电信南街28号) ②成都第四人民医院 (87577510;二环路营门口立交桥侧)
当事人不接受帮助怎么办:了解背后的原 因;留下援助者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