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子街中心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严格执行《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方案》、《毕节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的基础上,中心学校对教学常规作以下强调: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
1.统一教学进度:各校同年级同学科要统一教学进度,所有专、兼职教师均要有所任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并由各校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负责审核签署意见后方可执行。
2.超前备课:备课要提前一周,精心备好每一课,不得出现无教案进课堂的现象。
上课前,要研读教案,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
3.注重实用:不照搬照抄教案集,不写“万能教案”或“环节教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编写、注重实用,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
4.完整规范:做到一课一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三维目标突出,基本环节齐备:有目的要求,有重点难点,有教学步骤,有课堂练习,有作业布置,有板书设计,有教学反思等。
复习课、练习课要有教案。
二、上课
1.准备充分:上课前应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相关教学资料(教材、备课笔记、教具等)必须带齐。
上课前3分钟必须到教室候课,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及精神面貌。
课间操、眼保健操应有当堂课任课教师到场督促。
体育、信息技术、实验等需离开原教室上的课,教师必须前往教室有秩序地、安全地将学生带至上课地点。
2.严格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功课表上课,不私自调课、或挪做他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课堂上不抽烟、不使用通讯工具,不看与上课无关的书报,不中途离开教室,无特殊情况不坐着授课;落
实上课点名制度,发现学生迟到、旷课应及时跟家长联系,并向学校领导汇报;课堂教学一律用普通话。
3.加强管理:教学过程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负责组织好每堂课,注重课堂教学管理,不放任自由,注意学生课堂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听课效率。
4.尊重学生:教态应亲切自然,不讽刺、辱骂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5.讲究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提倡整合、强调体验、关注合作、尊重差异、倡导开放、深究取舍,把时间花在刀刃上,突出“实”和“活”。
6.重视反思:教学反思主要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深刻的感受、可取的做法、宝贵的经验,学生学习中的亮点、困惑,教学时的“灵机一动”、新的教学火花……要抓住某一点具体地记录,做一些实在地分析、反思。
每学期不少于18次。
三、作业布置及批改
1.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作业布置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
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
学生作业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
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
根据《黔教基发(2011)85号》文件精神,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2.作业批改要求及时收、及时批(作文不超过一周,其它作业不超过一天)、及时发;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讲评。
语文科作业批改要求:
(1)逐课批改、课后作业逐题批改,生字逐字(逐行)批改;
(2)作文:大作文要全批全改。
二、三年级的作文以改为主,以批为辅;四-六年级作文逐步过渡到以批为主(包括眉批和总批),以改为辅。
要重视上好作文讲评课,重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作文本上要有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互改的笔迹(教师批改用红色笔,学生修改用铅笔)。
教师与学生都要正确使用批改符号。
作文批改、修改后,应要求学生誊清。
数学科作业批改要求:
(1)要关注作业书写质量,注意格式,使用正确规范的批改符号,必须用红笔批改,每次批改要注明日期。
(2)及时反馈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闪光点和问题,并对作业本中普遍性问题及时给予讲评,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其他科目的作业批改参照语文、数学批改要求结合科目特征执行。
教师应批改的作业不能要求家长、学生代为批改。
四、辅导
辅导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分析任教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及其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订出辅差对象,拟定计划及措施,填写好转化情况登记表。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重视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树立“我一定行”的信心,促进智力的发展。
不能用强制,高压手段逼迫学生学习。
3.辅导学生一定要及时,学生当天学习产生的差距力求在当天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辅导得到弥补,做到“补差在当天”。
辅导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循序渐进。
要以个别辅导为主,也可以小组辅导,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不得借辅导之名惩罚学生,更不得借辅导之名谋求私利。
4.班级要建立待进生和三类残疾儿童跟班随读的档案,一学期进行一次跟踪检查,并对有进步的待进生和任课教师分别进行奖励。
5.要创造条件,开展学科课外活动。
对课外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取得成
绩的辅导教师,每学期要单独列表登记,并附上荣誉证书或文章发表的复印件,以备查考。
五、考试
1.做好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要认真总结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
2.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以考风促学风。
批阅试卷及时认真,不弄虚作假。
及时给学生讲评,并进行有效的矫正教学,试卷错题应订正。
六、教研
1.坚持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
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
2. 切实上好全校性公开课,每学期每人上一节课改实验课,上完要及时组织评课,材料应整理备查。
3.每学期每位老师要写好1篇优质教案、一篇说课稿或教学案例分析、 1篇教学经验总结,1次教法经验交流,均应有材料备查。
4.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8节,听课记录要有过程评价和总评。
七、常规检查
1.实行领导巡课制度。
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校园安全,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学生课堂规范,保证质量监控的效果,各校要落实领导巡课制度。
(1)巡查内容:①检查教师上课到位情况:要求按课程表上课,不擅自调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脱岗;②检查教师上课情况:要求不坐着上课(身体不适除外),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③检查各班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不吵闹,教师对学生不放任自流;④要向课前课后延伸,检查校园安全等其他情况。
(2)巡课要求:①每天上下午各巡课1次以上,并做好巡课记录;②巡课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③每周通报巡课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2.各校每月应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做较详细的记录,每次检查均要召开检查情况反馈会,同时上报一份检查记录到中心校备查。
3、中心校每学期对各校将作2次以上的常规检查,对检查情况将一一核实登记在案,并向被督评的学校、教师进行反馈整改建议,同时拟发简报对工作认真的学校及个人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的学校及个人予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