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活动策划书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读一本书
活动意义
为了增强各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思想成果,更加深刻和准确地认清国内国际形势、了解国情,增进民族团结,共同提升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提高中国矿业大学与西藏藏医学院两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素质,促进学生自觉继承传统文化、学习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能力,培育优良学风、营造书香校园,我校与西藏医学院携手开展“一本书计划”。

通过两校共同开展有计划的读书活动,指导两校学生自愿结对“共读一本书”,通过结对、赠书、阅读、总结、交流等各环节,积极引导大学生热爱读书、多读好书,在读书中获得修养提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全面促进优良学风养成,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强力推进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1)校内部分
<1> “我喜欢我推荐”及“读书
达人”筛选得到的名单人员参加
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以及上台
演讲,开展优秀读书成果评选。

<2> 选定“我喜欢我推荐”推
荐部分书目全校开展读书感想文章征
集,评选出优秀文章(可以和存在文
学社共同开展)。

(2)校际部分
与西藏藏医学院联系,确定结对学生名单。

矿大大学的学生在“我喜欢我推荐”推荐书目基础上,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时代热点,选定1—3本阅读书目,并和与自己结对的藏医学院的同学联系,最终共同选定一本书籍为本学期共读书籍。

西藏藏医学院同学利用所在学校的资源和所在地的独特资源,选定所要交流的书籍,所选书目内容不限,可以是经典名著、名人传记、专业领域拓展阅读,也可以是其他健康向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学书籍。

(3)建立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供同学交流
第一阶段
20XX年10月29日,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社团联合会的读书协会召开“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授书仪式,并向参与班级传达此次活动的主题。

参加此次活动的30个班级来自矿业、安全、管理、文法等17个学院。

本次授书活动是开展与西藏藏医学院共读一本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标志着读书交流活动的正式开始。

我校与西藏藏医学院取得联系,交换双方意见之后,确定了两校学生自愿结对名单,并组织结对团支部相互了解双方情况,追踪了解活动进展,班级结对名单已通知给相应班级。

与此同时,中国矿业大
学向西藏拉萨市藏医学院
赠书共计300册,分别为
100册《中国人的精神》,
200册《体验的智慧》,其
中《中国人的精神》为与
西藏医学院的共读书目。

西藏藏医学院读书工程发放仪式
第二阶段
20XX年11月16日,“共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成功举办。

读书交流会主题是“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机电、安全、外文、管理、化工等17个学院共30个班级代表参加此次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在公共教学楼四号楼C202、C204、C205三间教室举行。

交流会期间,各班代表分享了对《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的理解及感悟,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以往的读书经历;交流会最后,读书协会、镜湖国学会馆、诵读协会、存在文学社等代表对交流会作了总结,升华了“什
么是真正的中国
人”的主题。


后,各班撰写并
提交一份读书交
流会报告。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主题读书交流会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主题读书交流会
西藏藏医学院活动照片
读书交流会心得
信仰不死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如果说马可·波罗的游记让全世界都向往来到中国,那么辜先生的雄辩就是让全世界都见识了中国人的风骨。

你能否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留着黄辫子的中国小老头,站在台上圆睁着双眼,挥舞着手臂,操着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对着台下的洋人大骂特骂,而洋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心悦诚服?这放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但是,辜先生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中国人的精神》的字里行间都藏着这个倔强的小老头。

辜先生是腐儒,他的许多观点都带着封建时代的偏执,诚如他将夫妻比作茶壶和茶杯一样,但若看到他的“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君子,没有经过妻子的同意,是决不会纳妾的。

”(P53)就又会觉得他的倔强也是如此的可爱。

一个精通九国语言的学者,在清朝的黄昏,在所有炎黄子孙怀疑自身价值,想从外国找寻救国之路的时候,他却对着几倍甚至几十倍强于中华的洋国振臂高呼,毫不掩饰地鄙视着西洋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大加赞赏。

这不是一个愚者的匹夫之勇,而是一个老派学者对洋人的奋力反击,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给国民打的一剂强心剂。

“在中国,只有最无知的阶层才需要牧师,只有最坏的罪犯才需要警察或军人的威慑。

”(绪论P6)初读绪论,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句话,当时似乎有一柄巨锤“轰”的一下砸开了我心中关着羞愧的那道门。

想想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信仰的缺失。

辜先生所提到的那种“良民的信仰”似乎在国人身上越来越难见到,我们家里的防盗措施越来越先进,我们的个人空间越来越多,但我们的安全感真的比起前人来要增加吗,我们真的要来了我们一直嚷嚷的“自由”、“民主”了吗?我们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自己心中原来存在过的“春秋大义”呢?
现在的我们,似乎越来越难给自己找个定位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似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兼而有之的体制中,我们很难认清自己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似乎崇拜什么都不如崇拜钱和权来的实际有效。

于是乎,全社会都纷纷向钱权看齐,向物质享受看齐。

我们的风骨和信仰似乎被这贫穷落后的百余年时间给消耗殆尽了,现在的国人,只要有钱有权就是成功人士了。

但这又和辜先生在书中最最鄙夷的那一种群氓主义有什么区别呢?中国的发展之路就真的要舍弃自己的风骨和“良民的信仰”吗?
辜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在书中给了我们答案。

中国从来不是宗教的社会,中国也从来没有像西方基督教那样长盛不衰,组织严密的宗教信仰。

正如辜先生所说,中国人的宗教,更多的是审美和娱乐的需要。

但这不代表“真正的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我们崇拜祖先,他们是我们的来源;我们也重视自己的子女后代,他们是我们的归宿——祖先、我们、后代,我们是这个无穷无尽的链条中的小小一环,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串起这个链条——用自己的眼睛看祖先看过的河山,留下自己的足迹让子孙后代去追寻。

这种柏拉图式的浪漫正是中国人在过去几千年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儒学。

这样的思想让我们总是以家、国为先,我们眼中的他人并非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更多的是一个“家”的一员,这样的我们想法充满了慈悲。

也许这正是我们“良民的信仰”
的根源所在。

很遗憾的是,在西方文化的狂轰滥炸下,我们越发想不起自己的根源了。

无论是叫嚣着,向西方学习“自由”、“民主”的,还是装模作样说要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的。

似乎都只是说说而已,真正落在实处的行动就只像羽毛那样轻。

我们庸庸碌碌的过着日子,有钱的人笑,没钱的人哭,看见人间惨剧也只是叹息,毕竟那是别人的事。

这样的我们,冷漠得好像已经没有东西能唤醒我们内心一隅的那抹同情心了。

现代化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为了她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了。

“Though much is taken ,much abides.”【太多已经丧失,但留下的足矣。

】(Tenneyson)
正如丁尼生所说,在一百年之后的现在,能读到辜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能反思国人的不足,本身便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我们不能回到过去,去领略如辜先生那般名士风流,但是,在残留着的美好和闪光中,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去向着这些有信仰的中国人靠拢。

在我们生命中书写一个真正的“人”字,这可能就是辜先生所希望见到的真正的中国人吧。

只要我们的文化还在,我们的信仰就不会消亡。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在几乎所有的先进分子都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毫无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的时候,一个孤独桀骜的身影出现并以极其浓厚的民族情感向世界喧吼出中国人的傲骨。

他就是辜鸿铭先生。

最近有幸拜读先生作品《中国人的精神》,感慨万千。

在书中辜鸿铭先生把中国人同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得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

挖掘中国人内在的品质,宣扬数千年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

在那个黑暗的世界中,辜先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过去和未来,鼓舞国人士气,指明前进的方向。

同时,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人。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因制度、经济、科技的劣势受其他势力凌辱,但不可失去其傲骨。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尤其重要。

只要有精神在,这个民族
永远不会被打败,永远不会被征服。

辜先生站了出来,点醒了国人,重拾国人信心,功不可没。

这一点,我深深地佩服他。

同时辜先生抨击了欧洲文明。

欧洲各族都需要宗教来维持其社会和平稳定。

这是一种强制、暴力的手段。

而中国没有宗教但胜过有宗教。

有一种观点是:儒家就是中国最大的宗教。

千年的发展,儒家观念已深入人心。

其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序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且,辜先生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改造。

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如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思想,离不开中国。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辜先生主张保皇、缠足和纳妾。

因此,他被视为怪物。

现在看来,辜先生所坚持的这个观点是极其荒唐的。

但我认为,辜先生其本意或许并不仅仅是辫子小脚纳妾忠君,他仅仅是在所有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否定时,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式奋起反抗。

他是痛苦的、是悲哀的。

面对传统文明即将面临完全被抛弃,辜先生别无选择。

于是,辜鸿铭先生被讥为小丑。

这点我感到深深悲痛。

辜先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尊严,保护中华传统文明,捍卫国人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瞻仰。

《中国人的精神》不仅在国内有重大影响,且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

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而今,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综合国力蒸蒸日上。

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渐渐成熟。

辜先生安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早已洗刷先前的耻辱,屹立不倒!
第三阶段
20XX年12月1日,“共读一本书”活动渐渐进入尾声,各参与班级提交了丰硕的读书成果。

根据统计,我校同学提交读书笔记共267篇,其中读书心得共142篇,交流信共96封,交流会成果报告共30份。

我校同学的读书心得,将经过严格的审核及评选,产生了一、二、三等奖项(5%、10%、15%),并通过校内媒体刊登、网络上传、汇编优秀学生作品集、制作成果展示板等方式展现获奖同学读书的成果;此外,我们综合各方面条件,对表现突出的班集体进行表彰。

读书交流会心得
活动总结
《世说新语补·言语篇》中记载,“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
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就是说,如果士大夫三天不读书,礼法道义就不能在心中相互贯通,就会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古人形象地向我们道出了读书与修养的关系。

再观现今,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今日,我校与西藏医学院本着培育优良学风、营造书香校园的初衷,携手举办了“共读一本书”活动。

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代传播媒体不断拓展人们视野,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同学们高涨的阅读热情,尤其是对经典著作的热情。

所以,我们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培养青年人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青年人的终身追求。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曲深情的歌,孔繁森生前最爱唱,如今已在藏汉民族间传唱不衰。

我们互帮互助,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我们心手相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呵护着雪域圣地的安宁。

在“一本书计划”中,我校与西藏医学院的完美合作,让两校的学生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思想交流,让两种校园文化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融合,让两个民族的心联系得更加紧密……如果有机会,希望两校推选出活动中的优秀搭档,两校同学能够面对面
进一步交流读书经验,畅谈青春与理想、共同聆听专家讲座。

这项读书工程活动,引导着学生从爱读书走向会读书,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校际长期合作。

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把这项活动办成两校文化交流精品项目,一届届持续开展下去。

附件1
中国矿业大学一本书计划交流活动通知
一.结对学生名单,见另一份文件;
二.中国矿业大学向西藏藏医学院赠送:
《中国人的精神》100本预计11月1日到达
《体验的精神》 200本预计11月底到达(10月30日寄出)三.共读书目:《中国人的精神》
四.读书交流信件预计11月8日寄出,预计11月15日到达。

五.回执证明
①.100本+200本书收到证明(请加印公章)
②.100本《中国人的精神》发票请快递寄回(EMS)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杏苑2号楼
邮编:221116
六.活动照片请寄电子档
邮箱:cumtdushuxiehui@163
大学生“共读一本书”文化修养提升工程
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OO大学与西藏藏医学院两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素质,促进学生自觉继承传统文化、学习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进一步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能力,培育优良学风、营造书香校园;同时为了增强与对口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引导两校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思想成果,更加深刻和准确地认清国内国际形势、了解国情,增进民族团结,共同提升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京藏大学生“共读一本书”文化修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通过两校共同开展有计划的读书活动,指导两校学生自愿结对“共读一本书”,通过结对、赠书、阅读、总结、交流等各环节,积极引导大学生热爱读书、多读好书,在读书中获得修养提升,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全面促进优良学风养成,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强力推进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二、活动主题
共读一本书共塑价值观共圆中国梦
三、具体方案
(一)活动时间
1、20XX年9月上旬两校完成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自愿结对,并对学生所选书目把关;
2、9月10日在大学和西藏藏医学院共同启动活动;
3、每个学期为一个活动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一本书的赠书、阅读、总结、交流各环节。

(二)本学期活动具体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9月上旬)
(1)两校团委分别在全校范围内对此次活动进行深入宣传和推广,各班班主任、辅导员要就此项活动组织召开主题班会,阐明活动的目的和形式;团委、学生会将针对这项活动制作专题宣传板,并对学生干部进行动员;充分调动团学骨干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同学积极参与。

(2)西藏藏医学院团委将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提供给OO大学团委,OO大学团委组织本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与藏医学院学生一一结对,两校及时沟通结对工作情况,通告学生结对名单。

(3)OO大学的学生在学校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基础上,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时代热点,选定1—3本阅读书目,并和与自己结对的藏医学院的同学联系,最终共同选定一本书籍为本学期共读书籍。

所选书目内容不限,可以是经典名著、名人传记、专业领域拓展阅读,也可以是其他健康向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学书籍。

由OO大学的学生购买选定的书籍,附以书信,和赠送的书籍一起邮寄给藏医学院的同学。

两校团委要做好学生选择书目的备案工作,便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阅读。

2、活动开展阶段(9月10日——11月30日)
(1)两校结对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对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要做摘抄和读书笔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结对的两名同学要经常通过书信或者电话、微信等形式沟通读书进度和阅读体会,要对信件等资料进行保存,便于交流和查阅。

(2)学院要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活动小组,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读书导师,或者在校内外聘请专业导师作为读书指导老师。

学生干部协助导师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定期召集小组成员汇报自己读书的进程、交流读书的心得,导师传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选书目的内涵,促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全心投入到读书活动当中,真正在读书中提升自己。

(3)学院团委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设大学生读书指导讲座,比如各种有关读书心得、名著导读和赏析等内容的人文素质讲座等,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分享阅读体会、介绍阅读方法、赏析优秀作品,引导大学生明确读书意义、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质量。

3、评选表彰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
(1)学生按时读完作品之后,应与结对的同学充分交流,每人保质保量完成一篇与所读书籍直接相关的读书体会或者有关读书方法和经验的文章,并邮寄给对方。

(2)作为读书的成果,每名同学完成的这篇文章由读书小组导师初审后,上报学校团委。

(3)由两校学院团委学生会共同组织开展“优秀读书成果“、“我身边的读书明星”、“最佳读书搭档”等评选活动,根据学生的日常读书情况、读书心得和导师指导评价,评选出优秀读书成果、读书明星、最佳读书搭档和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集体,并进行表彰。

4、读书成果展示(12月20日——12月31日)
在学校评选结束后,通过校内媒体刊登、网络上传、汇编优秀学生作品集、制作成果展示板等方式展现获奖同学读书的成果。

两校推选出读书活动先进搭档若干组,选在拉萨或者北京举行读书活动交流
会,两校同学当面进一步交流读书经验,畅谈青春与理想、共同聆听专家讲座。

深化读书工程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爱读书到会读书,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校际合作,把这项活动作为两校文化交流精品项目持续开展下去。

四、几点要求
1、“共读一本书”活动是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载体,是培育、营造和谐、健康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各系部相关领导、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此项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发展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素质发展规划引导学生读精品书、做高尚人、成栋梁材。

2、班级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导师担任组长,班长和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

各班班委会、团支部应密切配合学院团委和本小组导师完成各项工作。

3、两校团委要积极沟通本校活动进展情况,全面掌握结对同学沟通情况,并在活动后期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做好推荐表彰工作。

要及时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便于活动的长期开展。

六、媒体合作
中国共青团网、共青团团移动频道、中青报、中国教育报、
中新社、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西藏藏医学院部门信息
“读书工程”首批图书顺利发放
10月30日下午,我院学工处、团委组织开展了“读书工程”首批图书的发放仪式。

首批图书由中国矿业大学捐赠,该批图书为辜鸿铭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共计100册,平均分到我院每一个班级。

每个班级负责人准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学生会成员协助图书的发放,学工处副处长、团委书记贡嘎江才向学生们宣讲“读书工程”的意义和基本程序。

“读书工程”让藏医学院和内地
若干所大学进行联系,开展图书交流
活动。

通过结对、赠书、阅读、总结、
交流等环节,积极引导大学生爱读书、
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获得提升,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深化民
族团结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和思想道德水平,强力推进书香校园、
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此次发放仪式在我院收到《中国人的精神》之后立即发放,在发放的同时将我院每个班级与中国矿业大学的结对班级进行联系,学生可自行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活动最后,各班级代表和图书合影。

读书工程作为学院一个长期的活动,让学生们与内地高校的同学进行“读书接触”、“思想碰撞”。

作为学院与内地大学间
共同开展的一项工程,需
要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在
后期的读书交流会、读书
心得交流当中才能体现
出此项活动的价值与魅
力。

报:学院领导
送:学院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各系(部)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