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xx县测土配方施肥专题总结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xx县20xx-20xx年测土配方施肥总结提纲纲
第一部分技术报告
一、项目背景
项目来源、立项依据、实施年度等;项目省(市、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耕地面积、人口、土壤类型与面积分布、耕地立地条件、灌溉条件、农作物生产、肥料使用情况及问题等。
综合评价5年来的技术进步状况和支撑作用。
二、项目技术内容及完成情况
1、样品采集:布点、采样方法、采样数量、质量控制、完成情况等。
2、田间调查:调查内容、方法、数据量、质量控制、完成情况等。
3、分析化验:测试项目、方法、项次、质量控制、完成情况等。
4、田间试验:试验内容、方法、数量、质量控制、完成情况等。
5、配方制定与校正试验:配方内容、制定方法、应用效果、完成情况等。
6、配方肥加工与推广:配方肥种类、数量、加工方式、推广方法和效果等。
7、数据库建设与地力评价:数据录入、审核、地力评价内容、方法、质量控制、完成情况等。
8、化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技术改造、人员与素质、测试能力、质量控制、建设情况等。
9、技术推广应用:发放建议卡、宣传培训、试验示范、配方肥推广、应用效果等。
10、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作物类型、技术内容、建立方法、应用情况等。
11、专家系统开发:技术内容、开发方式、应用情况与效果。
12、其他技术工作及完成情况。
三、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
1、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队伍、设施、方式方法、技术体系建立等。
2、初步建立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汇总分析田间试验的作物品种和数量,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方程与推荐指标,主要技术参数的制定,同时分析指标体系的田间反馈验证结果。
3、逐步摸清土壤养分现状:对测土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土壤养分变化情况,提出具体意见与措施。
4、显著提高测试化验技术水平:总结各地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以来,建立化验室、购买仪器设备的数量,测试技术改进与提高,测试能力与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化验人员队伍建设等。
5、研制主要作物肥料配方及施肥技术:总结施肥分区及配方制订技术、配方肥生产加工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等。
6、摸清主要作物施肥现状及施肥效应:总结在不同区域、作物、肥料、土壤情况下,农民习惯施肥与测土配方施肥现状,肥料施用效应和利用率。
7、构建多种新的推荐施肥方式:总结各地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8、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总结各地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过程中探索出的各种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模式,如何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技术的覆盖率与到位率。
四、主要技术改进与创新
从测土配方施肥全过程的五个环节十一项工作中总结技术改进与创新、完善与提高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形成的新观点,总结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技术,发表的文章、著作,研发的专利,获级的奖励等。
五、主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全面分析总结各地取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施肥包括:
1、经济效益:各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以来示范推广的技术、涉及的作物和应用面积,不同作物节约化肥的数量、成本,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专用肥的开发、生产、推广与效果。
2、社会效益:总结各地在工作中,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技术研究、推广、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内容及效果,农民施肥观念的转变与提高等。
促进肥料产业优化调整的作用。
3、生态效益:不同作物肥料利用率变化情况以及在改善品质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成效。
六、问题与建议
总结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推广应用和技术本身两个层面,分析这些问题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特别是长效机制建设中的影响,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第二部分专题技术报告
一、土壤养分现状、变化与评价
1、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制定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标准,汇总、统计土壤养分数据,对不同土壤类型、种植制度耕地的养分等级、面积、分布等进行分析。
2、土壤养分评价: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对土壤养分现状进行评价。
3、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将当前养分状况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分析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4、结果应用:提出养分评价结果在推荐施肥和耕地质量建设方面的应用。
5.项目区耕地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图及其它相关图件
(一)全县整体概述
表X 河南省X X县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养分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样本数有机质(g/kg)
全氮(g/kg)
有效磷(mg/kg)
有效钾(mg/kg)
缓效钾(mg/kg)
有效铁(mg/kg)
有效锰(mg/kg)
有效铜(mg/kg)
有效锌(mg/kg)
有效钼(mg/kg)
有效硼(mg/kg)
pH
河南省X X县不同土壤类型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潮土褐土黄褐土
有机质(g/kg)
全氮(g/kg)
有效磷(mg/kg)
有效钾(mg/kg)
有效铁(mg/kg)
有效锰(mg/kg)
有效铜(mg/kg)
有效锌(mg/kg)
有效钼(mg/kg)
有效硼(mg/kg)
pH
河南省X X县不同区域理化性状
区域有机质
(g/kg)
全氮
(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有效锰
(mg/kg)
有效铜
(mg/kg)
有效锌
(mg/kg)
有效硼
(mg/kg)
有效鉬
(mg/kg)
有效铁
(mg/kg)
pH
北
西
南
东
河南省X X县不同种植制度土壤理化性状
种植制度有机质
(g/kg)
全氮
(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有效锰
(mg/kg)
有效铜
(mg/kg)
有效锌
(mg/kg)
有效硼
(mg/kg)
有效鉬
(mg/kg)
有效铁
(mg/kg)
pH
小麦/玉
米
小麦/水
稻
表37 河南省X X县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状况
土壤养分第二次土壤
普查20xx-20xx年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
变化量变化率(%)
有机质(g/kg)
全氮(g/kg)
有效磷(mg/kg)
有效钾(mg/kg)
有效铁(mg/kg)
有效锰(mg/kg)
有效铜(mg/kg)
有效锌(mg/kg)
有效钼(mg/kg)
有效硼(mg/kg)
(二)每个元素(理化指标)分别叙述
1、有机质
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在X X-X X之间,平均为X X g/kg,变异系数为X X%。
从有机质分布来看,有机质含量小于10 g/kg的占到测试样本数量的X X%,含量在10-20 g/kg的占到X X%,含量在20-30 g/kg的占到X X%,含量大于30 g/kg的占到X X%。
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状况
表河南省X X县主要土类有机质含量(g/kg)土壤
类型
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样本数
全县
褐土
潮土
黄褐土
砂姜黑土
水稻土
黄棕壤
红粘土
粗骨土
风沙土
表河南省X X县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各等级所占比例(%)
土壤类型≤6 g/kg 6~10 g/kg 10~20 g/kg 20~30 g/kg 30~40 g/kg >40 g/kg
全县
褐土
潮土
黄褐土
砂姜黑土
水稻土
黄棕壤
红粘土
粗骨土
风沙土
不同地貌类型有机质状况
表河南省X X县不同地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g/kg)
地貌类型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样本数
(%) 平原
丘陵
山地
表河南省X X县不同地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
≤6 g/kg 6~10 g/kg 10~20 g/kg 20~30 g/kg 30~40 g/kg >40 g/kg 平原
丘陵
山地
●不同区域有机质状况
表河南省X X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g/kg)
样本数
区域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
北部
西部
南部
表河南省X X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
区域≤6 g/kg 6~10 g/kg 10~20 g/kg 20~30 g/kg 30~40 g/kg >40 g/kg
北部
西部
南部
❍不同种植制度有机质状况
表河南省X X县不同种植制度土壤有机质含量(g/kg)
种植制度
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
样本数表河南省X X县不同种植制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
种植制
度
≤6 g/kg 6~10 g/kg 10~20 g/kg 20~30 g/kg 30~40 g/kg >40 g/kg
⏹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表河南省X X县土壤有机质变化状况
第2次土壤普查2005-2009年比第2次土壤普查增加(%)全县
褐土
潮土
黄褐土
砂姜黑土
水稻土
黄棕壤
红粘土
粗骨土
风沙土
2、全氮
3、速效磷
4、速效钾
5、缓效钾
6、有效铜
7、有效铁
8、有效锌
9、有效锰
10、有效钼
11、有效硫
12、pH
13、。
二、田间肥效试验及施肥指标体系建立
1、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对在小麦、玉米等不同作物上开展的3414、不同氮水平、磷钾丰缺指标试验等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通过建立的三元二次、一元二次、二元二次等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每个试验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与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并对多年、多点的计算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得到某一作物在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的适宜氮、磷、钾用量和范围。
肥料效应函数的选择
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
●多年多点田间试验计算结果汇总
氮、磷、钾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的确定
2、技术参数总结:分析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百公斤籽粒吸收氮、磷、钾数量)、作物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动态等参数,以及施肥、作物品种、产量水平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分析农学参数(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增产量)、施肥经济效益、养分效率参数(肥料利用率、养分收支平衡)等;分析空白产量与养分吸收量、空白产量与最高(佳)产量关系等。
2.1、100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
表河南省xx县小麦不同产量水平100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
产量水平(公斤/亩)N P2O5K2O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
河南省xx县小麦不同品种100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
品种N P2O5K2O 郑麦9023
矮抗58
濮麦9号
温麦系列
西农系列
新麦系列
豫麦系列
众麦系列
周麦系列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量
生育时期
干物质
(kg/亩)
氮(N)磷(P205)钾(K2O)
累积量
(kg/亩)
占总量%
累积量
(kg/亩)
占总量%
累积量
(kg/亩)
占总量%
三叶期
越冬期
返青期
起身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2.2、农学参数
化肥的增产效果
表河南省xx县主要作物3414试验中氮肥的增产效应
年度无氮区
产量
全肥区
产量
增产量增产率氮肥贡献率施氮量
样本数(公斤/
亩)
(公斤/
亩)
(公斤/
亩)
(%) (%)
(公斤/
亩)
小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玉米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表河南省xx县主要作物3414试验中磷肥的增产效应
年度无氮区
产量
全肥区
产量
增产量增产率氮肥贡献率施氮量
样本数(公斤/
亩)
(公斤/
亩)
(公斤/
亩)
(%) (%)
(公斤/
亩)
小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玉米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表河南省xx县主要作物3414试验中钾肥的增产效应
年度无氮区
产量
全肥区
产量
增产量增产率氮肥贡献率施氮量
样本数(公斤/
亩)
(公斤/
亩)
(公斤/
亩)
(%) (%)
(公斤/
亩)
小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玉米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肥料利用率
表河南省xx县主要作物3414试验中氮肥肥利用效率
年度无氮区产量全肥区产量农学效率施氮量偏生产力肥料利用率样本数
(公斤/亩) (公斤/亩) (kg/kg) (公斤/
亩)
(kg/kg) (%)
小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玉米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表河南省xx县主要作物3414试验中磷肥肥利用效率
年度无磷区产量全肥区产量农学效率施磷量偏生产力磷肥利用率
样本数(公斤/亩) (公斤/亩) (kg/kg)
(公斤/
亩)
(kg/kg) (%)
小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玉米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表河南省xx县主要作物3414试验中钾肥肥利用效率
年度无钾区产
量
全肥区产
量
农学效
率
施钾量偏生产力
钾肥利用
率
样本数(公斤/
亩)
(公斤/
亩)
(kg/kg)
(公斤/
亩)
(kg/kg) (%)
小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平均
❍养分收支平衡状况
2.3土壤肥力参数
(1)土壤供肥能力
(2)空白产量与养分吸收量的关系
空白产量与最高产量的关系
空白产量与最佳产量的关系
3、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总结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试验结果,提出不同条件的施肥模式,建立施肥指标体系。
主要作物磷钾丰缺指标研究
表17 河南省xx县小麦磷素丰缺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相对产量(%)土壤速效磷含量(mg/kg)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表17 河南省xx县小麦钾素丰缺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相对产量(%)土壤速效磷含量(mg/kg)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氮肥推荐指标
根据3414试验结果,建立氮肥用量与小麦产量之间的效应方程,获得每个试验点的最佳施氮量。
把个3414试验得到的最佳施氮量按生态区域、产量水平、土壤类型进行多年多点汇总,按平均适宜施氮量确定区域氮肥推荐用量,再结合作物产量水平和土壤条件进行分期调控。
河南省xx县冬小麦氮肥推荐用量(公斤/亩)
区域目标产量(公斤/亩)
<350 350-450 450-550 >550
北部地区
东部地区
水浇地
旱地
磷、钾肥推荐指标
磷钾用量以丰缺指标为基础,进行恒量监控。
当土壤速效磷、钾低于临界水平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速效磷、钾含量,磷、钾肥用量为作物带走量的1.5-2倍;当土壤速效磷、钾在中等水平时,磷、钾肥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现有土壤速效磷、钾水平,磷、钾肥用量等于作物的带走量;当土壤速效磷、钾处于较高水平时,施用磷、钾肥的增产潜力不大,磷、钾肥用量为作物带走量的0.5-0.7倍。
由于考虑到玉米钾主要在秸秆中,因此玉
米的钾肥推荐要考虑秸秆还田。
表29 河南省xx县冬小麦磷肥推荐用量
目标产量(公斤/亩)土壤肥力
等级
土壤速效磷
(P mg/kg)
施磷量
(P2O5公斤/亩)
<350 极低低中高极高
350-550 极低低中高极高
>550 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表河南省冬小麦钾肥推荐用量
目标产量(公斤/
亩)
土壤肥力等级土壤速效钾(K mg/kg)施钾量(K 2O 公斤/亩
<350 极低低中高极高
350-550 极低低中高极高
>550 极低低中高极高
3.4.3、中微量元素推荐指标
中微量元素采用因缺补施的策略。
考虑到河南省玉米锌、硼缺乏比较严重,
建立了玉米锌硼的推荐指标。
小麦、玉米微量元素丰缺指标及对应用肥量
元素提取方法临界指标(mg/kg)基施用量(公斤/亩)Zn DTPA 0.5 ZnSO4 :1-2
B 沸水0.5 硼砂:0.5-0.75
三、配方制定与配方肥开发
1、配方制定:配方制定的依据、制定过程、配方的种类与适用范围,配方田间验证效果等。
2、配方肥开发:
总结如何通过农企结合型、配方肥直供型、大配方、小调整”来进行配方肥开发、生产、供应及产品质量监督等,实现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型。
3、配方肥推广与使用效果:总结施肥建议卡发放入户和配方肥推广情况,分析配方肥应用的增产、增收、节肥等效果。
(1)小麦
(2)玉米
四、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与评价
1、农户施肥现状分析:分析主要作物有机肥,氮、磷、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施用方法等情况,并对施肥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
表125 调查农户小麦产量分布状况(n=563)
产量分级(kg/亩) 户数所占比例
<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550
>550
表128 调查农户小麦上肥料施肥用量(公斤/亩)
有机肥化肥变量N P2O5K2O N P2O5K2O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变异系数(%)
表131 调查农户小麦化肥施用状况(N=563)
N P2O5K2O
用量分级(kg/亩)户数所占比例
(%)
用量分级
(kg/亩)
户数所占比例
(%)
用量分级
(kg/亩)
户数所占比例
(%)
<5
5-10
10-15
15-20
>20
表134 调查农户小麦上基肥氮占氮肥总用量的比例(N=576)
分级<40 40-60 60-80 80-100 100
户数
占比例(%)
表136 调查农户小麦上化肥施用肥料结构
品种
基肥追肥
户数所占比例(%)户数所占比例
尿素碳铵二铵复合肥配方肥磷肥其他
2、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施肥的影响:分析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施肥习惯的影响,包括数量、品种、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等变化情况。
表调查农户肥料结构变化状况
近几年肥料增加种类占比例(%)近几年肥料减少种类占比例(%)尿素
碳铵
二铵
氯化钾
硫酸钾
复合肥
配方肥
过磷酸钙
叶面肥
有机肥
表141 经销商肥料销售结构变化
增加肥料种类经销商数比例(%)减少肥料种类经销商数比例(%)尿素14 9.72 尿素130 22.57
碳铵
二铵
氯化钾
复合肥
配方肥
过磷酸钙
有机肥
3、农户施肥情况评价:对农户施肥水平、结构、方法等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提出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表.河南省xx县调查农户小麦、玉米上化肥施用合理性分析
占调查农户百分比(%)
小麦玉米
N P2O5K2O N P2O5K2O
适宜不足
过量
六、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开发与应用
1、种类:总结当地应用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名称、种类、开发单位等。
2、功能:总结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的功能、模型、技术水平、使用方法等。
3、应用效果:总结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的应用效果。
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和推广模式
总结项目执行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和推广情况,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推广模式。
如技术人员包村指导、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结合各类农业项目推广、利用肥料经销网络推广、科技示范户带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墙推广、发布测土配方施肥短信推广等
八、主要作物分区施肥指导意见
总结主要作物分区施肥指标、施肥方案和指导意见。
九、相关附表
表1:测土配方施肥3414类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
表2: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示范结果汇总表
表3: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植物测试结果表
表4:农业生产和肥料应用的情况汇总表
表5:测土配方施肥效益情况汇总表
表6:肥料养分利用率、产量贡献率统计表
表7:土壤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8:作物施肥指标汇总表
表9:推广应用证明
表10:获奖(专利)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