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合集下载

10大食品安全事件

10大食品安全事件

10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而近十年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

从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广州市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陈化粮”事件、“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造“新鲜红枣”事件、“毒豇豆事件”、“假葡萄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发生、接踵而来,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多次幽灵重现,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使用双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水产品养殖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等恶招屡禁不止,在国家针对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近四年、实施《食品(2009年6月)两年的2011年仍相继曝出“染安全法》色馒头事件”、“宜昌毒生姜事件”、“毒豆芽事件”、“一滴香事件”、“瘦肉精火腿肠事件”、“水玻璃碱水面”,今年4月份发生的“毒胶囊”事件,现已逮捕13人、刑拘54人,全国公安、司法全面介入,加大力度追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食品怎么了?中国的食品安全的症结何在?人们——包括媒体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往往先大骂某些食品制造商黑心无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话锋一转就开始骂监管部门监管缺位、渎职失职、“马后炮”监管。

制作伪劣有毒食品的商家固然是罪魁祸首,监管部门自然也要负监管责任,而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却并未被细究。

近日,台州市仙居县警方抓获了李某夫妇,查获2000斤整容肉流入市场,廉价鸡肉加染色剂竟能变诱人里脊,而这对夫妻再将这些里脊肉低价出售,至少有500万根肉串流向烧烤摊和冷库。

这些年,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层出不穷。

下面就由整容肉开始,盘点下近年来10大食品安全事件,那么,什么还能吃呢?近年来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斤整容肉流入市场廉价鸡肉加染色剂变诱人里脊据浙江省公安厅官方微博“浙江公安”消息,李某夫妇买来大量廉价鸡肉,再加入增味剂和染色剂,鸡肉就摇身一变成了鲜红诱人的里脊肉。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2000-2021年)2021年(NEW!!!)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上海染色馒头202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202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 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 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被查获存在非法使用地沟油制售食用
油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污浊不堪,执法人员查获大量地沟油 。
“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 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 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 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 心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我国食品现况Leabharlann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 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恶 英、红汞、甲醛(福尔马林)、激素、 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 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油 条 、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 铁酱油、毛发酱油,到牛奶业普遍使 用三聚氰胺、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 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 氢化油(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严 重超标 等等,直到近几年不顾一切 冒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些问 题已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构成 严重威胁。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 缺乏社会道德,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牛肉膏"
2011年4月,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 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2011年 4月27日南方日报记者 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 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 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 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 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 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 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 “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 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 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 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 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 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 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 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这些事件不仅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涉及范围广泛。

例如,2018年,山东书记念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销售非法添加铝磷的土鸡蛋而受到严厉处罚。

同年,北京城管局查获了一家非法生产大豆蛋白粉的工厂,该工厂使用工业黄豆加工大豆蛋白粉,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此外,许多其他类型的食品也受到严重污染或伪劣产品泛滥的问题,如瘦肉精、油脂等。

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些事件造成了广泛的风险。

许多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感到不安,担心吃到有毒物质的食品。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食欲和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人们对食品生产商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

同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还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降低了人们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也损害了中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这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和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

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企业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总之,近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这些事件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努力。

通过强化监管和加强宣传教育,相信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加强食品监管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重大的毒奶粉事件。

多家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了含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事件二:瘦肉精丑闻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以增加肉类产品的产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摄入过多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011年,台湾曝光了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制品,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公众恐慌。

此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以防止瘦肉精的滥用。

事件三:塑化剂污染食品油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软化塑料。

然而,过多摄入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3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食品油的丑闻。

调查发现,许多食品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掺入了工业用途的塑化剂,导致了许多人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超标。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油安全的广泛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检测和监管措施。

事件四:有毒农药残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近年来,多个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某国爆发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饮料事件,这些饮料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毒农药,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在315晚会上曝光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

下面列举了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

1. 卫龙辣条事件:2013年,卫龙辣条被曝光添加了有害物质苏丹红,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添加剂滥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 美心月饼事件:2014年,香港美心月饼被曝光添加了过期油脂,引起了香港市民的恐慌和抵制行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3.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奶粉中被发现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结石。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原料安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4. 微商代购食品事件:近年来,微商代购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的新隐患。

一些代购食品无法得到正规渠道的监管,存在质量问题。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

6. 有机食品虚假宣传事件:有机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虚假宣传产品的有机性,误导了消费者。

7. 食品过期销售事件: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出售,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8. 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农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滥用导致了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9. 食品假冒伪劣事件: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10. 餐饮卫生问题事件:一些餐饮企业忽视了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威胁。

以上是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1. 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毒奶粉事件,震惊全球。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受到伤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合规监管和追溯制度的严重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弊端。

解决方案: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制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增加食品质量检测频率和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2. 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用作激素促进禽畜生长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瘦肉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肉制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禁止使用一切激素和非法添加物品,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并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使消费者能够追溯到食品的生产环节和来源。

3.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事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所有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食品消费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4. 造假事件食品行业的造假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严重损害了食品行业的声誉。

例如,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掺入劣质原料,标榜高端产品,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解决方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信用管理,对违法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和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提高消费者的食品甄别能力。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 事件背景和定义食品安全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保证食品不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活动。

然而,在近年来,我们不时地听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假冒伪劣食品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中国乳业巨头三鹿奶粉被曝出含有多次超标的三聚氰胺。

该事件造成六个月以下婴幼儿过度摄入三聚氰胺,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名婴幼儿因此死亡。

此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愤慨和严重不信任。

3. 事件二: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一种被用于促进猪等动物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然而过量使用瘦肉精容易导致人体健康问题。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瘦肉精被检测到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到肉类产品,如猪肉、鸡肉等。

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对养殖业管理和监督的质疑,也对食品安全制度和相关法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事件三:明火炖汤事件明火炖汤是中国餐饮文化中一道受欢迎的菜品。

然而,近年来明火炖汤事件频发,暴露出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事件主要涉及餐馆使用劣质食材、不合格的食材加工等问题。

由于食物在炖制过程中被直接暴露于明火中,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5. 事件四:油品混假事件油品混假是指一些不法商家将劣质油掺假到正常食用油中以获利的行为。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油品混假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食用油领域,如大豆油、菜籽油等。

这些油品都被掺入了劣质、假冒的油,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6. 事件五:假冒伪劣食品事件近年来,中国也发生了多起涉及假冒伪劣食品的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包括假冒知名品牌、过期食品被再次售卖、非法添加物等。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023年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报告

2023年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报告
6.2021年美国FDA发现新型污染病毒“pseud窝奇氏病毒
2021年,美国FDA发现了一种名为“pseud窝奇氏病毒”的污染问题,该病毒可能导致腹泻和其他疾病。据报道,美国市场上约30%的奶制品中含有该病毒。
03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Sanlu milk powder melamine incident
2. 鸡蛋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8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综述
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波及范围广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影响
过期食品被加工再出售,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因违规操作和质量控制不严,导致过期食品被重新加工出售,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据报道,该公司 共使用了超过22吨过期食品,涉及多种产品,包括鸡肉和汉堡肉等。
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速生鸡事件,持续发酵
速生鸡事件影响
速生鸡事件:美国鸡肉药物超标1.4倍
2012年3月,美国速生鸡养殖公司“明尼苏达”因使用药物生长激素盐酸林可霉素,被曝光其鸡肉中盐酸 林可霉素的检出值超出国家标准1.4倍。该事件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速生鸡事件”。
01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
Fuxi Food Safety Incident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8年回顾
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
过期回炉、更改保质期,上海福喜被查处
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福喜)因涉嫌违法违规生产被查处。经调查,该公司存在部分 过期食品回炉重做、更改保质期等违法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导致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存在 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13.“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14.染色馒头
近日,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 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 市销售。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门组织相关企 业自查,并已经发现了涉嫌染色处理的馒头。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疯牛病
1985年4月 发现可疑病例 1986年 17例 1994年5月13万头牛患病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可传染给人, 潜伏期5-15年。 焚烧400万头牛,直接经济损失60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以采取的宰杀行动 损失300亿美元。 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 贸易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
10.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 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据张玉军在法庭上供述,往原奶中掺“蛋白粉”已是圈内人所共知 的“秘密”,这样既可以增加原奶重量,又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一举两 得,所以很受一些奶站欢迎,市场销售的潜力巨大。从2007年9月到2008 年8月,张玉军总共生产“蛋白粉”600多吨,非法获利50多万元。在河北 省正定县开工厂的高俊杰、薛建忠、肖玉、张彦军等人曾一度从张玉军处 批发购买“蛋白粉转售。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从购买的“蛋白粉” 中分析技术配方,开始自行研制并直接销售给一些奶站。一个较为完善的 “蛋白粉”制售网络形成,高俊杰与妻子肖玉负责组织生产,薛建忠负责 联系销售订货,张彦军负责生产技术,共生产“蛋白粉”200余吨。 2007年9、10月份,正值原奶市场淡季,各有关企业为争夺奶源,原 奶收购价格一度攀升到每公斤3.6元。当原奶价格涨到每公斤3元时,三 鹿集团不再提高收购价格,向其供奶的场(站)主要求涨价。三鹿高管中 有人提出,为保障奶源,是否允许在原奶中加水。最后高层要求:加水后 奶的含氮量不能降低,授意三鹿的一些奶牛养殖场在原奶中加水,但要保 证每百克牛奶蛋白含量不低于2.8克。 无论是含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生产者,还是往原奶中掺加“蛋白 粉”的奶农,还是三鹿集团,都知道三聚氰胺是有害物质,但却依然我行 我素,理由竟然也惊人相似:大家都在这么做。

综述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始末

综述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始末

肯德基冰块菌落超标
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 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 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 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而 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 球菌不得检出。
肯德基冰块菌落超标
专家分析认为,冰块 受到污染的原因包括 制冰水受到污染、制 冰机清洁消毒不彻底 等,建议采用制冰机 制冰的餐厅要对制冰 水进行严格过滤,并 对制冰机定期清洗消 毒。
毒酸奶事件
真正的老酸奶是怎么制作的?
各地都有自己的 “老酸奶”,也就是过去传统制 作的凝固型酸奶。这种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态,而是基 本上呈现固态。这种固态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剂,而是 牛奶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凝胶状态。把消过毒的牛奶、 糖和菌种加到干净的容器当中,保温发酵几个小时, 牛奶就会变成固态。
毒酸奶事件
下来被工人装进塑料袋,置入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 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
毒酸奶事件
冷却漂白——然后,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
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在冷却的过 程中,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 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 了。
晾晒粉碎——再经过一夜晚的低温冷却,铁
盆里的水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 物,工人们随后把它们分割,晾晒成胶板,然后再 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皮革下脚料就摇身 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
毒酸奶事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敏称,制革厂在鞣 制皮革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 学制剂。鞣制、整理后才舍弃一些碎皮,这 些碎皮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铬。金属铬 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 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铬对 人体健康的这种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 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本文将对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事件一:某某公司奶粉质量门某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曝出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和不信任。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质量管理漏洞,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不仅经济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急剧下降。

事件二:某某餐饮连锁店食品安全事故某某知名餐饮连锁店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消费者纷纷表示担忧。

经调查发现,该连锁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不洁净加工环境等严重问题,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事件曝光后,该连锁店被关停整顿,并赔偿了受影响消费者,但声誉受损无法挽回。

事件三:某某水果农药残留超标某某地区的水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检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经检测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违规施肥等行为普遍存在,导致水果质量无法保证。

相关部门对涉事农民进行了严厉处罚,并加强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消费者对当地水果的信任度明显下降。

事件四:某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某某知名餐厅因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而备受诟病。

经调查发现,该餐厅存在食材保存不当、加工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关部门责令该餐厅停业整顿,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已经给该餐厅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影响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身体健康上的威胁,也给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唯有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原因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存在着多方面原因:企业为了谋取暴利而忽视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淡薄等。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总结教训,以期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

本文将就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此事件中,某厂商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造成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此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环节管理不合规范:生产过程中,厂商没有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导致了添加剂的错误使用。

2.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事件中发现的时间较晚,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问题的发生。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1. 加强企业自律: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增加监督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防止事件扩大化。

3. 提升消费者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有良好声誉的品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以保护自身权益。

二、有毒添加剂事件有毒添加剂事件是另一类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这类事件中,制造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使用含有毒性物质的添加剂,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这种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1. 利益驱使:某些不法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以低成本和高利润为目标,使用有毒添加剂。

2.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在此类事件中未能及时发现有害添加剂,使得问题逐渐扩大。

针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训:1. 增加法律法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

2.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增加消费者知情权: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培养其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意识。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发生安全问题的特点:
(1)隐蔽性 :不能及时发现和做出评价;有些情 况不表现为急性;容易导致人的忽视。因此监控 和预警十分重要。
(2)相对性 :主要表现为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安 全评价和安全对象的相对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是 一个简单的问题,下结论之前需要进行风险性评 估。
(3)爆发性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食品的流 通速度快大、物流范围广,问题的出现具有爆发 性,其影响面可能是全国,甚至于全世界。
食品安全问题之对策探讨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 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 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被查获存在非法使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污浊不堪,执法人员查获大量地沟油 。
“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一个10位数的个体身份号
ISO国家编码 省的编号
用于识别号的光读条形码
作业号
牛的识别
---申报出生记录
饲养人将新生牛犊在牛登记 册上登记,并填写一份通知 文件,饲养人应在牛犊出生 后7天内将这份通知文件上 报给主管部门。
作业号
建立护照:身份信息(正面)
国家ISO编 码
身份号
性别
畜种
出生日期
出生饲养管理号
与 分 割
9L3C9oL13C9at-o1rN31胴1aNtc-123rN°1aN°c-号体2s3°1a°-s2s37e批号1-s20s7e21-80s次码72808
实物记账:从....到....

Sorties

胴体号码
931 批次号 12 132
708 491 kg
352 kg
胴体号码 416
935
随着一连串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我 国食品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国内
大头婴儿(劣质奶粉): 2004年4月30日,新华网披露:在安徽省阜阳市,
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 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龙口粉丝事件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揭露:一些粉丝生产商为降
毒胶囊事件
2012年4月月15日,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曝光,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 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 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 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 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 药品企业。经调查发现, 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 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 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 90多倍。
插入一段小笑话
2011年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 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 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有部分流向 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 有限公司。
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证实, 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 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 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
食品安全问题之对策探讨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1.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2.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3.加强社会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问题之对策探讨
(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1.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 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
2.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 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
编订管理号
检疫证明栏
父亲品种
母亲品种
母亲身份号码
护照:移动记录(反面)
表明先后拥有人的不粘胶标签
在屠宰场里建立 上下衔接的可追溯关系
屠宰登记簿
动物号码
身份号
是/否
71 1256 7891
屠宰号 931
931 931
胴 体 局 部
在分割车间 建立可追溯关系

包 装
dedeFdéiFdc分céihocce割huoepu卡epe
食品安全家底不清 出口受阻
(3)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
++
食品标准体系不完善 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
食品安全标准亟待提高
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005年3月一则消息引起了全国的震动:亨氏美味 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味源”牌辣椒酱被 检出“苏丹红一号”,随后肯德基快餐食品的调料在 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很多中国人 由此次的苏丹红事件开始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红色,以掩 盖天然辣椒素光照褪色的缺点,使辣椒制品长期保持 鲜红的颜色。正是由于苏丹红具有染红其他食品的功 能,加上价格低廉,很快在印度等国率先被不法商家添 加到食品中去。
225 473 kg
批次号码 13
336 kg
发票号 …
真空CQC (质检标准贴标)
牛肉
12号批次
在销售地点
消费者得到保障,向 其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 欧盟法规要求在销售 时标明原产地; 法国法规将这个义务 扩展到餐饮业。
食品安全问题之对策探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大监督力度 推进行业协会建设 吸取国际经验,采纳先进标准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我国食品现况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 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 恶英、红汞、甲醛(福尔马林)、激 素、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 面粉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 油条 、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 精、铁酱油、毛发酱油,到牛奶业普 遍使用三聚氰胺、养殖业普遍滥用抗 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 滥用氢化油(反式脂肪酸)、农药残 留严重超标 等等,直到近几年不顾 一切冒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 些问题已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 构成严重威胁。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 缺乏社会道德,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牛肉膏"
2011年4月,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 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2011年 4月27日南方日报记者 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 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 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 监督局副局长易忠说,该窝点 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 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 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 “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 在食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 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 的“问题腊肉”,不仅堂而皇 之地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 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 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每日 购买此种腊肉的街坊络绎不绝
政府管制根本不到位 这是一种政府权力的缺失
味千拉面“汤底门”事件
2011年7月,味千拉面被媒体曝光,称 其猪骨熬制的拉面汤底实则是由专门的 汤粉、汤料调制出来,而根本不是广告 宣传的老汤。此新闻一出,让味千拉面 身陷“汤底门”事件。
味千拉面7月25日已公开承认其汤
底并非猪骨现场熬制,但澄清其着力宣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
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学 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 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 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 分公司涉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 联等多家超市销售。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 门组织相关企业自查,并已经发现了涉嫌染色 处理的馒头。
毒豆芽可致癌
2011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 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 在该窝点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 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 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 “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 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 之一是毒豆芽。了让食物更加 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 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 星等违法添加剂。其中尿素用 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 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 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 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 盐。
食品不安全原因
(1)环境污染导入食物链
工业废水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农用化学品污染
(2)检测技术滞后
➢ 美国的方法可同时检测食 品中360多种农药残留物
➢ 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
➢ 加拿大的方法可检测251种
➢ 我国最新研制的仪器,却 只能检测180种农药残留
检测种类少 痕量、微量组分检测不出
新型污染物无法检测
河北省曲周县的张玉军在2007年 7月前一直在当地从事养殖业。在养 牛过程中,他经过多次试验,“发明” 了将三聚氰胺和麦芽糊精按一定比例 配制“蛋白粉”的方法,据称“能够提高 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而且不易挥发 ,不易被检查出来”。
地沟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 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 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 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 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 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 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迫切需要建立全国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4)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淡漠
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 漠,自觉守法意识不强
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不 择手段,制假手段五花八 门,欺骗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