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
教学有效衔接
摘要:在中学阶段,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地理,逐渐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产生正向的学习情感,同时也能够建立起地理基
础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的教学是在初中地理基础上展开的,关注初高中教学衔接,能够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并解决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
引言:中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地理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并且思考知识
之间的联系性,构建起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
其次,在中学地理课本中,介绍了
不同地域中的地理特点,包括我国的不同地域以及其他国家。
丰富的现实依据支持,使得地理学科在知识上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也使得学科的教学更为具有实
践性,应用地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现实问题。
一、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差异
首先,从知识的结构上来看,初高中地理知识有着明显重合性,这就意味着
许多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主题知识,也会在高中进行进行再度的学习。
例如,初高
中课本中都包括地球、宇宙的相关知识。
其次,对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可
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较为简略,高中地理知识则较为详细,在牢固掌握初中
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高中知识,能够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1]。
另外,初高中地
理教学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中。
高中地理直接与高考的考核存
在联系,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结构,并且熟练地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初中的地理知
识考核则难度较低,学生基本掌握知识,能够应用知识理论即可[2]。
最后,还要
关注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模式与学习心理差异,初中学生的记忆模式偏向于机械记
忆,高中学生的记忆方式偏向于理解记忆。
相对而言,高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表
现出更为明显的自主性。
二、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根据学生需求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难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学生需要记忆更多的知识点,并且要对知识点达成具有深度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需要面对学习压力,教师也要面对着教学的压力。
一些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更为重视对于
课堂的掌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追求高效教学的意愿与现实的教学状
况相反。
为此,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需求给予更多的重视,结合学生需求选择合
理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状况有所了解。
在正式开
始地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应用导学课程,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测试学生的基
础知识水平,根据获得的具体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需要
构建起合理的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的知识量较大,仅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难以扎实
的掌握知识,同时课堂时间也会限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为此,教师需构建起预习、学习、复习的三轮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重视地理的预习与复习,并在课堂中
为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起平台。
课堂中的交流与沟通包括师生交流以及生生
交流。
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可以选择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
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并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
生生交流,主要可以通过小组合
作学习实现。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学生的地理水平、态度差异,需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平衡。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地理学习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一定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差异,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平衡学习水平的差异。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融合初高中地理课程的目录,分别的构建起自然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应用知识
的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查漏补缺。
思维导图的构建,要求学生有着综合性与整体性的思维,对于某一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会影响导图的完整性,学生即可发现知识学习中的问题[3]。
其次,在完成课程预习以及课程复习的任务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预习与复习的需求,分别制作出预习以及复习的微课视频,建议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长期的微课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规划能力,将会得到有效地提升。
1.
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专题研究
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中,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需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广泛的意见交流。
无论是初中地理教师或者高中地理教师,都要避免受到阶段性学科教学目标的局限,应用专业的地理眼光审视知识内容、学生学习变化之间的联系。
为此,可以构建起综合学科交流平台,要求初高中教师以及专业的地理教学研究者、教材编订者共同参与衔接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例如,可通过教学研究会议的方式,促进多方的参与。
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就教学的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一些教师仅关注了教学衔接的实践,在引导学生实际进行知识内容衔接,学习方法衔接的同时,并未向学生说明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性,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观念[4]。
为此,教师可以开设课程衔接的专题课程,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使得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另外,地区中的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关注教学衔接的需求,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会议,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例如,地区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地理教师参与教学衔接的培训,详细的分析初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介绍教学衔接的案例。
1.
结束语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需关注不同阶段的教学衔接需求。
初高中地理教学存
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学习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心理上。
为此,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中的交流与沟通。
其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观念引导与实践训练的共同进行,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另外,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初高中教学
衔接的专题研究,并采用专题课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介绍。
如此一来,在助力地理
课堂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志辉.新时期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
理),2020(03):184.
[2]张微笑,王苗芬,孔国庆.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现状与对策研
究[J].地理教学,2016(18):12-14+11.
[3]王安邦.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思考[J].现代交
际,2016(15):197.
[4]孙文华,徐强强.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J].地理教
学,2014(0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