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烟台一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烟台一中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金观涛先生发表了题为“反思‘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文中表达的结论大致是今天面对信息文明高度繁荣的学者们的共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甚至对立,对人类科技进步中社会性因素的忽视,导致了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
这个视角,从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来看却似乎不成立。
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人们对智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重视的,也有过多次重大的争议和讨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强弱各不相同的立场,从而反映出它们在智能基础问题上的重大差异。
人工智能具有工程和科学两种不同的维度,前者并不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等资源通过算法加工来完成人类实践生活中的任务;后者则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来实现人工智能。
例如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是放弃传统的计算机,改为从结构上模仿人脑来开发芯片,从而希望从结构仿真的功能涌现中来产生智能。
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是科学家当今面临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原理的不了解,不得不在工程上进行简化,即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而是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的过程中来逐步了解和解释智能的本性,这是任何具有工程和科学双重性质的技术性科学中不得不采取的务实态度,没有这种务实态度,简单地将工程实践和原理在认识论上对立起来,可能会对知识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虽不是理论物理学那样高度成熟和形式化的科学,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是其经验性定律及其使用的概念框架、假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
因此当这些定律和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中的表述不一致时,往往会形成冲突,但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对其定律、理论假设和模型的科学解释,来弥补表达日常经验的常识语言与其定律解释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理论的成熟。
问题是对于经验定律或理论模型的科学解释是依赖于语境和具体实践的,这种语境反映了解释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金先生就是从传统控制论的背景出发,将当前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还原到了错误的概念辨析中,而忽视了在人工智能历史的实证研究中,智能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演化过程。
从早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对“智能”概念的朴素性认识开始,经过长期的争论以及工程实践后,科学家已经对“智能”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不仅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智能的重大影响,而且也意识到当前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认为实现人工智能的目标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因此,现在我们对“智能”的认识
不仅没有退步,反而可能比历史上更加成熟和完整。
(摘编自陈自富《我们对“智能”的认识退步了吗?——与金观涛先生商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有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使得科学与人文隔阂甚至对立。
B. 人工智能的工程观以完成人类生活中的任务为前提,其科学观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
C. 对人类智能的认识至今是个难题,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中必须务实。
D. 在研究中由于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原理的不了解,对智能无法做出任何明确的定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的多次争论,以及人们对智能基础问题的不同认识,来质疑金先生的观点。
B. 文章用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为例,论证了人工智能科学维度的实现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
C. 文章分析了科学界对“智能”概念的认识是有发展变化的,批评了金观涛先生依赖具体实践的研究方法。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以立为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类脑计算研究,从结构上模仿人脑开发芯片,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传统计算机终将被取代。
B. 人工智能现在虽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在实证研究中.终将获得成熟的学科理论。
C. 人工智能的经验性定律及其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有时会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可以通过科学解释来解决。
D. 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对人类智能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目标实现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近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
按照新规,在校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有上网功能的通信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
法案适用于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覆盖3岁至15岁的学生,并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正式生效。
法国通过禁止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模式,是我国在治理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时可以借鉴的。
对家长和公众关注的教育议题,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而不能拍脑袋决策。
而在立法之外,也还需要重视相应制度建设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当然,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也会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诸如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学校怎么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违规使用手机,教师能让学生交出手机吗?如果教师收缴学生手机产生冲突怎么办?这就意
味着,推行禁令,如果做不到执法必严,就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对于中小学管理者来说,依法治教,才能维护学校办学秩序。
与此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还来自于社会和家庭,这不是靠学校禁令就能解决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校园内治理、校园外放纵,就会造成治理无效且加剧师生冲突。
因此,陪伴孩子,特别是对孩子控制上网时间的引导,对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培养,是家长必须履行的监护、引导义务。
(摘编自熊丙奇的《“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值得借鉴》,《光明日报》2018年8月6日)材料二
据报道,武汉市太平洋高级中学推行手机不进校举措,帮助学生戒“手机依赖症”。
每天早上7时,太平洋高中4名值班教师都会守在校门口,对到校学生进行检查。
学生们在校门口自觉排成队,值班教师手握金属探测器,对书包、全身上下依次进行扫描,场景类似于地铁安检。
由于师生配合默契,5秒内就能检查完一名学生。
这做法也得到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2018年5月2日《长江日报》)应对学校禁带手机入校的管理难题,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通过常态化的手机正当使用教育,以及过度沉速手机游戏危害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固然是治本之道,但鉴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抵制、克服不良诱感的自控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在密切家校联系,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的同时,还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譬如设置安检门,让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的校规能够每天都落到实处。
(摘编自刘义富《设安检门禁学生带手机入校并非一无是处》,(中国教育报》,2018年5月7日)材料三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股飞说,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终端,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大家很清楚,家庭和学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把手机从打发时间的“玩具”变成学习和成长的“工具”,“一方面要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绝不能让手机一直‘长伴’在孩子手边,随时随地使用。
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孩子正确认识手机,提升自控能力,让手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在信息化社会,中小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判断与选择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一味地禁止并不是上上之策。
”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倪娟说,作为学校要积极研究对策,引导孩子如何用好手机,更好地促进学习。
“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当在教与学层面研究手机等终端如何用于学习。
而非简单禁止。
”
(摘编自《善用手机,为孩子成长添伙伴》,《新华日报》2018年8月6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该法案适用于幼儿园到初中的所有孩子,覆盖3到15岁的学生。
B. 法国通过的校园禁带手机法案,对我国治理学生使用手机有借鉴意义,但并不是说只要法律出台,学生校园内使用手机的问题就能解决。
C. 要解决学生过度沉迷于机的问题,还要从学校的宣传教育入手,最根本的是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学校设置安检门也只是辅助措施。
D. 要想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可以去掉手机中的“玩具”功能,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让手机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工具”。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普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学生在课堂违规使用手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冲突,增加管理难度。
B. 治理手机仅靠学校治理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联合起来,辅以家庭力量,形成合力。
C.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因此说,抵制、克服不良诱感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想单纯依靠学生自控很困难。
D. 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则材料主要从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角度阐述,而材料三则从如何引导孩子更好使用手机入手。
6. 如何更好地解决禁止学生带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少地方存在着“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困境,如何摆脱“捧着金碗没饭吃”“守着绿色银行没钱花”的窘迫?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接受的时候,这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答案。
生态保护方面结构性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短缺,造成了生态保护者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激励,受益者无偿享有生态效益的局面。
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一制度设计,就是要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各相关方利益关系,补齐相关政策短板。
“上游青山绿水饿肚皮,下游吃香喝辣要减肥。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表示,生态补偿机制是“青山绿水”保护者与“金山银山”受益者之间的利益调配机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由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水利
厅共同制定,明确将在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干流和重要的一、二级支流,以及其他流域面积在18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建立水质水量奖罚机制、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对市州、县市区的流域水质、水量进行监测考核,水质达标、改善,获得奖励;水质恶化,实施处罚。
如,当某地的出境水质优于II类标准,或者比入境水质有改善,给予相应奖励;相反则给予相应处罚。
如果上游的出境水质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那么下游对上游进行补偿;如果水质下降了,上游给下游补偿。
市州之间按每月80万元、县市区之间按每月20万元的标准相互补偿。
鼓励上下游市州、县市区政府之间签订协议,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材料三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四部门联合制定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2020- 2022 年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完善目标考核体系、改进补偿资金分配办法,规范补偿资金使用。
根据《方案》,黄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范围为沿黄九省(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摘编自《人民日报》)黄河流域各省区在生态环境问题。
上不可能独善其身,需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切实推动黄河全流域生态协作。
生态环境资源不是“免费的午餐”,需建立健全有效的流域内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抓好源头防控,加快黄河上游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进一步促进黄河中下游流域各省区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提升,并反哺上游。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四祖文芬是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家巷村村民,虽然生活在美丽富饶的草海边,可祖文芬一家人却过着温饱也难以维持的生活。
中国西部地区许多贫困山区农民为保护中国生态安全付出贫困的代价。
西部是维护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区,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态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西部生态功能的价值没有被承认,西部许多地区陷入贫困、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中。
如今,祖文芬与3万多草海农民看到了回报的希望,为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贵州省将探索建立省内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一举两得。
贵州省今年开始,将对境内主要河流上游因工业生产、生活污染对下游造成环境破坏的,给予受破坏地区补偿。
这意味着祖文芬因长期守卫草海而能得到其他受益地区给予的补偿,摆脱贫困。
(摘编自《中国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意在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各相关方利益关系,补足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短板。
B. 湖南省制定方案,在四大干流和其重要一、二级支流,及一些流域面积更大的河流,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C. 黄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个整体,其实施范围涉及山西陕西、宁夏等沿黄九省(区)。
D. 西部是维护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生态屏障区,但其生态功能的价值一度得不到承认,这源于人们认为生态环境无价的观念。
8. 针对上述材料,下列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着绿色银行没钱花”,一定程度上,是在认识或实践上割裂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
B. 湖南省对市州、县市区的流域水质、水量进行监测考核,根据出境水质和人境水质的情况实施奖惩。
C.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共同参与黄河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D. 祖文芬一家及中国西部地区许多山区农民,将因为推行生态补偿机制,而有可能改变贫困的状态。
9.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促使不同方面的良性互动,请结合材料加以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芃,字茂初,赵郡人也。
解褐上邽主簿,三迁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
严武为京兆尹,举为长安尉。
李勉为江西观察使,署奏秘书郎,兼监察御史,为判官。
时宣、饶二州人方清、陈庄聚众据山洞,西绝江路,劫商旅以为乱。
芃乃请于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
李勉然其计,以闻,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饶州之至德置池州焉。
芃摄行州事,无几,乃兼侍御史。
居无何,魏少游代勉为使,复署奏检校虞部员外郎,赐金紫,为都团练副使。
顷之,摄江州刺史,州人便之。
丁母忧,免丧,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
岁中,即值李灵曜反于汴州,勉署芃兼亳州防御使,练达军事,兵备甚肃;又开陈、颍运路,以通漕挽。
德宗嗣位,授检校太常少卿、兼河阳三城镇遏使。
抚劳备至,资廪善者,必先军士。
间一年,为节度使路嗣恭之副,以东畿、汜水等五县隶焉。
时河南北连大兵,芃进收新乡、共城,遂围卫州。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以精骑五百夜降芃开营以纳之。
明日,归璘于招讨使。
上居奉天,敛军还。
兴元初,检校右仆射,无何,以疾固让罢归。
芃将请告,谓所亲曰:“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厌兵革,然则天下城垒坚厚矣,戈铦利矣,以力胜之,则有得失,其可尽乎!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
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
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乃手疏乞罢。
贞元元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一日,赠太子太保。
(选自《旧唐书•李芃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以精骑五百夜降/芃开营以纳之
B.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以精骑五百夜降/芃开营以纳之
C.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以精骑五百夜降芃/开营以纳之
D.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以精骑五百夜降芃/开营以纳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解除官服,不再担任官职,也作“释褐”,文中表示想摆脱官场束缚的意思。
B. 摄,暂代官职。
古时表示“兼职、代理”词语还有“兼”“行”“权”“假”等。
C. 丁母忧,遭逢母亲丧事。
丁忧,也称“丁艰”,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D. 嗣,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儿子。
嗣位,指继承君位,不能用于普通百姓人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芃做官之初,受到上级器重。
严武任京兆尹时,曾举荐他任长安尉;李勉任江西观察使时,上书奏任他为秘书郎、兼任监察御史,担任判官。
B. 李芃处置叛乱,采取有效措施。
方清、陈庄聚众作乱,李芃请求在秋浦设置州,防守住这个险要的地方;李灵曜造反时,李芃做到军队装备肃整。
C. 李芃精通军务,多次领兵出征。
他的武器装备肃整,对士兵关心备至,天资禀赋好的人,一定优先提拔为军官。
他多次率兵出征,攻打叛军。
D. 李芃不恋权位,深知为政之道。
到了晚年他以生病为由,上奏书要求辞去职务;他反对以武力取胜的做法,提出合理的为政主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勉然其计,以闻,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之至德置池州焉。
(2)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
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时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
“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C.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D.全词语言平易精练,通俗易懂,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
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15.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易水送别时慷慨悲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的同乡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必要参与,但是曹刿毅然面见了鲁庄公,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曹刿论战》)
(4)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征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列《论语》选文中,最适合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标题的一项是()
A. 德不孤,必有邻
B.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C.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
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
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赐:①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②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
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让人()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
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
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③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
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竞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
④”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孩子的成长岁月。
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叹为观止如痴如醉央求浸润
B. 叹为观止魂牵梦紫哀求浸透
C. 喷喷称奇魂牵梦萦央求浸润
D. 啧啧称奇如痴如醉哀求浸透
19. 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
”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二“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习近平)材料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读了以上的话,我们会产生许多感想和联想。
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