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版)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知能优化演练:第一单元(四)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8.5)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
B.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C.而谁以易.之易:交换
D.耰而不辍.辍:停止
解析:选C。
易:改变,改革.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②趋而.辟之
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
C.①何德之.衰②不得与之.言
D.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行以.告
解析:选A。
A。
均表修饰,可译为“着";B。
①通“欤”,吗,②跟,同;C。
①这样,②他;D。
①相当于“与”,②把,“行以告"是“行以之告子”的省略。
3.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解析:选B。
B项,“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有误,应是把孔子比作凤凰。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去的已经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2)像滚滚滔滔四处泛滥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这样地动荡不安,那么(你)能跟谁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呢?(3)飞禽走兽是不能跟它们同群共处的,(我)如果不跟世上的人群相处又能跟谁呢?
二、语言运用
5.在下面空格线处,仿照前面加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答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拜伦《唐璜》的奋斗热情歌德《浮士德》的睿智人生6.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仿照以上示例,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论。
评论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可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
(每一则不超过20字)
《诗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红楼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经》悠远的民谣,先民的歌唱。
《论语》仁者的叮咛,智者的思想。
《红楼梦》流泪的宝黛恋,失去的大观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使子路问津焉
D.使子路反见之
解析:选C.A.“芸”通“耘";B.“辟"通“避";D。
“反”通“返”。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讨:讨伐
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劝谏
C.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节:礼节
D.而谁以易.之易:变革,改变
解析:选B.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子路行以.告以.吾从大夫之后
B.孔子下,欲与.之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C.是.鲁孔丘之徒与是.为非,以吉为凶
D.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吾从.而师之
解析:选D。
A。
把/因为;B.介词,跟,同/给予;C。
判断词/正确;
D。
跟从.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而朝
A.孔子沐浴
..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不分
C.四体不勤,五谷
..
D.明日
,子路行,以告
..
解析:选C。
A. 古义:斋戒;今义:洗澡。
B。
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D。
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
A.果哉!末之难.矣B.而乱.大伦
C.孔子下.,欲与之言 D.不仕.无义
解析:选B。
A. 形容词用作动词,辩驳;C. 名词用作动词,下车;
D. 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之,见其二子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
..
,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明日
..
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
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
..
已知之矣。
”(18.7)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
,子路行明日:明天
B.明日
..
C.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回
之仕也,行其义也君子:学问好,德行高的人
D.君子
..
解析:选B.明日:第二天。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则.行矣
居则.曰:“不吾知也”
B.孰.为夫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植其杖而.芸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解析:选A。
A项,前者解释为“却",后者解释为“总是"。
8.以下语段表现儒家学派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 B.表明逃避现实,保持自身的洁白,这种做法是对的.
C.表明不逃避现实,保持自身的洁白,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 D.表明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种做法是对的.
答案:A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①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亡:死亡
B.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狱:诉讼案件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造:找到
D.宽以正,可以比.众比:使……亲近
解析:选A.亡:逃亡、逃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①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②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
C.①恭以.敬,可以执勇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①君子死而.冠不免
②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
解析:选C。
A。
①因:通过、经由。
②因:介词,依照、根据。
B.①是:指示代词,这.②是:认为正确。
C.连词,表并列.D。
①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②而:连词,表修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率,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
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
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解析:选B。
B项“认为他有仁德”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有“不知其仁”。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造反;小人崇高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2)穿着用乱麻作絮的旧袍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3)子路说:“吃着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危难。
”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
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
孔子说:“持久不懈。
”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
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什么可取的才能。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象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曾遇到过长沮、桀溺、扛着农具的老人等隐士。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
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
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
报效上司了。
”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
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
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
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
”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
”子羔终于离去了。
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
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
"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
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
”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
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
三、语言表达
13.仿照示例,从“橡皮人"“考碗族”两种职场现象中选择一个,作劝勉或警醒式的点评。
(不超过40个字)
示例: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字漂亮、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①橡皮人: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对表扬、批评无所谓,荣辱观淡薄的人.
②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橡皮人):多与同事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示例)②(考碗族):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25字)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球化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环境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