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实验数学课程十月份总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是我这个月的着重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一、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十的加减一课时,我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计算方法,而是把这一课制作成有趣的多媒体动画,多媒体演示小白兔买铅笔遇到了难题,10-7=?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愿意帮助它。
通过小白兔买铅笔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帮助小白兔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情境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二、增强直观教学使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比较抽象,特别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的数学技能也不容易掌握。
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厌学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增强直观形象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设计形象有趣的教学过程,引导小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其中,特别有必要强调直观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直观教学法,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学。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亲自感知各类物体的特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摸一摸各种物体,真正感知各类物体形状的差异。
让学生自由感知,学生自己感知而获得的知识,比记忆的知识要扎实,教给的知识是有限的,自己学会才是重要的。
通过亲自感知,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模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能在头脑中再现已有的空间模型,能自己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出更深一层的知识。
数学既是对生活的抽象,又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
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能唤醒、鼓舞、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参与性,体现了教育的规律,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需要。
教师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独立感知、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有更多的发挥自己才能、锻炼才能的机会,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积极参与的本质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获得发展。
增强参与性,反映了当前数学探究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学生广泛地参与学习,他们的主体地位才有保证,他们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发挥。
我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学习,其教学程序如下:
1复习旧知:选择与新知有关的内容加以复习。
2新课:
(1)数一数
让学生亲自动手一根一根地数,同桌配合数,上台演示数(2)摆一摆、想一想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成两堆,再写出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