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读图,A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 热带
B. 南温带
C. 南寒带
D. 北温带
2.冰岛南部火山喷发时,当地吹什么风对欧洲的影响最大(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南风
3.在地球上,纬度36°,经度114°的地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纬线长度都相等
B. 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5.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A点是昼长夜短,正值夏季
B. 此时B处要天亮,而C处进入夜晚啦
C. 此图是南半球的日照图
D. H正在A的北方,在B的东方
6.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
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
A. 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 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 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遇
D. 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7.关于热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位于中纬度
B. 四季变化在五带中最明显
C. 有太阳直射现象
D. 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
8.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9.地球自转是( )
A. 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
C. 绕着太空不停的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的旋转
10.小明家在嘉峪关,家里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这是因为他生活在
( )
A. 热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寒带地区
D. 内陆城市
11.我国夏至日时,北京( )
A. 正午太阳升到一年中的最高位置
B. 正好是新学期刚开学
C. 正午太阳升到一年中的最低位置
D. 白天短,黑夜长
12.通过图,有关海陆的分布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世界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C. 北极附近是陆地
D. 南极附近是海洋
13.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太平洋
B. 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 跨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只有大西洋
D. 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14.环球航行经过的海洋是( )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5.下列四幅图中箭头所示的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 B.
C. D.
16.关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高
B. 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低
C.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少
D.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17.下列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
A.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纬度因素
D. 太原的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1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人种的是( )
A. 蒙古族人
B. 阿拉伯人
C. 印第安人
D. 因纽特人
19.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省区濒临东海
B. ②省区北回归线穿过
C. ③省区简称陕,省会太原
D. 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④省区
20.08奥运圣火传递经过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若
深色区域代表这些自治区的分布,则正确的分布图是( )
A. B.
C. D.
21.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方面的
特征( )
全国山东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面积(万平方千米)9601519120
人口(万)13397295793732300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39.5638196 2.5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B.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C. 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D.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
22.对于聚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聚落是人们的居所
B. 聚落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场所
C. 聚落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场所
D. 聚落只是人口集中的城市
23.古诗“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景观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B. 我国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C. 我国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
D. 我国青藏地区的乡村聚落
24.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是( )
A. 建筑物和交通
B. 语言和风俗习惯
C. 食物和服饰
D. 劳动生产方式
25.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汉语
C. 法语
D. 阿拉伯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6.读地球公转图(如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如图2)回答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我们襄阳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______(相同/不同);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丙位置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_____风向;
(3)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4)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过程中,我国的降水较______(多/少);
(5)请你在图三中画出地球公转到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27.读等高线地形图,按要求完成: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B______;C______;E______.
(2)在这幅图中,李庄位于周庄的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_方向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_处最合适.
28.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大洲名称:
A______洲;D______洲;E______洲; C______洲;
G______洲;B______洲。

F______洲。

(2)大洋名称:①______洋;②______洋;③______洋;④______洋;
(3)大洲界线名称:甲:______运河;乙:______运河;
29.某学校组织野外登山探险(如图).计划攀登丙山峰和丁山峰,然后乘船离开。


面是登山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登上丙山峰后,一队员仰望高高的山峰说:“真高哇!”请问:丁山峰海拔______米,相对丙山峰的高度为______米。

(2)如果海岸边气温为20℃,那么丁处的气温是______℃。

(3)登山队员沿甲坡下到海边,可是有件事他们迷惑不解:在乙坡时天气非常晴朗,很少有云雾,而到了甲坡云雾大,而且遇上了一场大雨,不过还好,这边森林
比乙坡茂密,没有什么危险。

请问:乙坡天气晴朗,而甲坡有大雨是偶然吗?甲坡森林为什么比乙坡茂密呢?
30.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种人的分布地区,此外还有______洲和______洲。

(2)图中②是______种人的分布地区,此外还有北美洲和______洲也有分布。

(3)图中③是______种人的故乡,此外______洲和______国境内也有分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南温带的范围是23.5°S--66.5°S,所以判断B点位于南温带.根据题意.
故选:B.
利用经纬网可以很容易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多加强练习掌握该知识点.
2.【答案】A
【解析】
解: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欧洲西北部,冰岛南部火山喷发时,当地吹西北风时对欧洲的影响最大。

故选:A。

冰岛地处大西洋中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

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质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

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适宜。

该题考查欧洲的国家,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D
【解析】
解:在地球仪上,经度是114°的经线有两条,分别是东经114°和西经114°;纬度是36°的纬线有两条,分别是北纬36°和南纬36°.四线的交点有四个.
故选:D.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为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了180°;纬线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向北向南各分了90°.
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勾画示意图,不难得出正确选项.
4.【答案】B
【解析】
解: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每条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和无数条纬线,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故选:B.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接近赤道的纬线就越长,即纬度度数就越小.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A
【解析】
解:从图中看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是北极地区.从北极地区图中
看出,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为北
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从图中看出,此时A点是昼长夜短,正值夏季,B、C两处位于晨昏线上,B处要进入夜晚,C处要天亮了;在北极地区图上,北极点为地球最北端,H正在A的北方,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方向,H在B的西南方向.
故选:A.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北极地区图的判读.要认真研究该题,对判读两极地区图有帮助.
6.【答案】C
【解析】
解:因为所有的经线在南北极相交,因此两架飞机向北飞行的结果,是在北极相交。

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线,筛选出正确选项。

7.【答案】C
【解析】
解:A、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因此可判断热带属于低纬度,故A不正确;
B、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温带,故B不正确;
C、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C正确;
D、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故D不正确.
故选:C.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
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
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
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
现象,四季分明.
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带的范围及特点,属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
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观察为逆时针,在南极观察为顺时针.读图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地球绕地球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B
【解析】
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周期是一天.
故选:B.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
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0.【答案】B
【解析】
解:小明家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是因为他生活在温带地区,其季节变化明显.根据题意.
故选:B.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
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该题考查我国所处的温度带,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A
【解析】
解:我国夏至日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升到一年中的最高位置,昼最长夜最短.根据题意.
故选:A.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
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
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12.【答案】B
【解析】
解: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故A错误;
世界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B正确;
北极地区是海洋,故C错误;
南极地区是陆地,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所以,无论怎样划
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牢记即可。

13.【答案】B
【解析】
解: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
B、依据板块运动学说,①太平洋将缩小,②大西洋将扩大.故B符合题意;
C、跨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故C不符合题意;
D、非洲与亚洲的陆上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
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
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
变化的.
考查板块运动及世界的海陆分布,要识图记忆.
14.【答案】A
【解析】
解: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出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达大西洋,穿越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在菲律宾折向南方,进入印度洋,在好望角南进入大西洋,再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回到西班牙。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环球航行经过的海洋,记忆解答即可。

15.【答案】A
【解析】
解: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不是洲界。

故选:A。

A图所示是马六甲海峡,B图所示是直布罗陀海峡,C图所示是白令海峡,D 图所示是土耳其海峡。

本题考查大洲的界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据图区分其海峡的名称,多读图解答简单。

16.【答案】D
【解析】
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气温的高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影响降水,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D。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迎风坡或背风坡取决于风向,是一个范围,不是一个地点。

17.【答案】D
【解析】
解:A.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故不符合题意;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因素。

故不符合题意;
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海陆因素。

故不符合题意;
D.太原的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理解记忆。

18.【答案】B
【解析】
解:蒙古族人属于黄色人种;
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故选:B。

根据世界人种以及其分布的特征先判断出因纽特人、印第安人、汉族人都是黄色人种,只有阿拉伯人是白色人种,从而做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并能熟练运用。

19.【答案】D
【解析】
解:A、①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

故A不符合题意;
B、②湖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未被北回归线穿过。

故B不符合题意;
C、③陕西省区简称陕或秦,省会西安。

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④黑龙江省。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要熟悉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特征,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

20.【答案】C
【解析】
解: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五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所以能够正
确代表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分布是如图C.故选:C.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要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征,可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
21.【答案】B
【解析】
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

我国东部面积占43%,而人口占全国的94%.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5%.江苏、台湾人口密度高达500人/平方千米以上。

故选:B。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22.【答案】D
【解析】
解: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

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
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D叙述是错误的,ABC是正确的。

故选:D。

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它体现着某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着当地当时的民族风情,经济和科
技发展水平。

它是前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产生的智慧结晶,具有非常高的科研、旅游等价值。

应予以保护。

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属于基础题。

23.【答案】B
【解析】
解: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河湖纵横交错,人们喜欢临水而居,就形成了古诗中提到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与周围的景色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故选:B。

依据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来解答此题。

考查了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水乡风貌,令人向往,基础题。

24.【答案】D
【解析】
解: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是劳动生产方式.
故选:D.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本题考查乡村与城市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
25.【答案】A
【解析】
解: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故选:A。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主要考查了英语的分布情况,此题是道基础题,只要牢记就行。

26.【答案】相同;偏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少
【解析】
解:(1)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丙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湖北的襄阳市位于北半球上,两位置上太阳都处于我们的南方,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都朝北,只不过在甲位置时,正午影子最短,丙位置时影子最长;(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丙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冬至日,我国东部地区正盛行偏北风;
(3)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太阳的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往赤道,再到南回归线上,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4)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往赤道上移动,我国此时从冬季向春季过渡,此时我国的降水较少;
(5)地球公转至甲处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如图:
故答案为:(1)相同;(2)偏北;(3)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4)少;
(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概况.
27.【答案】山脊;鞍部;陡崖;西南;西北;D
【解析】
解:(1)读图可得:B是山脊;C是鞍部;E是陡崖;
(2)据图中指向标可得:在这幅图中,李庄位于周庄的西南方向;
(3)图中小河向西北方向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D处最合适,该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故答案为:
(1)山脊;鞍部;陡崖;
(2)西南;
(3)西北;
(4)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属于常见的读图题.
28.【答案】亚;欧;非;大洋;北美;南美;南极;太平;大西;印度;北冰;巴拿马;苏伊士
【解析】
解:读图分析可知:
(1)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位置,图中大洲名称为:A亚洲;B南美洲;C大洋洲;D欧洲;E非洲;F南极洲;G北美洲。

(2)全球共有四大洋,依据位置,图中大洋名称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3)依据位置,图中甲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乙是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1)亚;欧;非;大洋;北美;南美;南极;(2)太平;大西;印度;北冰;(3)巴拿马;苏伊士。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及洲界线,读图解答即可。

29.【答案】2000;1000;8
【解析】
解:(1)图中的丁山峰海拔是2000米,丙山峰海拔是10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2000-1000=1000米;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丁处的气温=20-(2000-0)÷100×0.6=8℃;(3)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甲坡)降水丰富,背风坡(乙坡)降水稀少。

所以在乙坡时天气非常晴朗,很少有云雾,而到了甲坡云雾大,降雨多,因此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受气
候的影响,甲坡森林比乙坡茂密。

故答案为:(1)2000;1000;(2)8;(3)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甲坡)降水丰富,背风坡(乙坡)降水稀少。

所以在乙坡时天气非常晴朗,很少有云雾,而到了甲坡云雾大,降雨多,因此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受气候的影响,甲坡森林比乙坡茂密。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