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随想——财务报表讲述有形资产过去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随想——财务报表讲述有形资产过去的故事
一般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国内外一系列财务丑闻都是企业财务报表惹的祸。
仔细想想,似乎冤枉了财务报表及其背后的财务会计。
以中国的上市公司为例,为什么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业绩优秀,上市不久就陷入困境,甚至沦为ST族或PT族呢?难道这只是财务报表问题?也许,有人会马上联想到企业为了取得上市资格而做假账,注册会计师“为虎作伥”。
我以为,要说所有企业都没有做假账,所有注册会计师都没有“为虎作伥”,显然不客观。
但是,要是说所有企业都作假账,所有注册会计师都“为虎作伥”,那更是“冤假错案”!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在确定企业上市资格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财务会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又能发挥什么作用?我认为,恐怕我们夸大了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功效。
为什么一些企业上市之前业绩优秀,上市不久就陷入困境呢?当然,这不能完全排除“做假账”之嫌疑。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排除这种嫌疑,情形又如何呢?我以为情形未必就好到哪里去!为什么?这就是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的内在缺陷。
其一,基于历史成本原则,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以会计特有的语言”描述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充其量只能说明“企业过去做得怎么样”。
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并没有向人们保证或者承诺,企业“明天风采依旧”或者“明天会更好”。
因此,即使企业上市之前的财务业绩完全真实可靠,上市之后,企业照样可能陷入困境。
因为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只是讲述了企业过去的故事。
这就决定了她讲故事的逻辑起点是结
果导向。
单独的“结果”无法向人们展示“之所以产生如此结果”的前因后果。
人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某企业某个年度创造利润1000万元,你能清楚这个利润在什么环境下,基于何种战略取得的吗?因此,即使没有“做假账”,企业上市之后,可能战略定位发生问题,原先良好的财务业绩“一去不复返”。
也有可能上市之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修改原先创造良好财务业绩的前提条件,从而致使财务业绩不佳。
还有可能上市之前,企业生产的产品正处于成熟期,自然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财务业绩,而上市之后,产品刚好进入衰退期,企业财务业绩当然不佳。
诸如此类的原因,都可能导致企业上市前后财务业绩的变化。
我们怎能如此简单地将企业上市前后的财务业绩进行对比呢?
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无法体现这些原因,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对企业战略定位、组织结构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等做出验证。
我以为,只有立足于“环境——战略——过程——行为——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结果”。
这对于讲述企业经营活动“过去”故事的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可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也许,有人会说,五百多年来不都如此吗?是的,五百多年来都是如此!但是,请别忘了,今天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变化的环境下,必须用变化的态度应对。
过去,人们认为,“未来是历史的必然延伸”。
在这种环境下,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也许还管用。
今天,“未来未必是历史的必然延伸”。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还能“刻舟求剑”吗?其二,基于货币计量,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只能讲述企业有形资产的故事。
今天企业的资产软性化,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
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发展顾客关系,建立顾客忠诚度,发展新的顾客与市场,开发创新的产品与服务,以低成本在短时间内
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增强企业员工技术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缩短对顾客需求的反应时间。
新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全球市场的开放,改变了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假设。
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信息时代呼唤着新的竞争驱动力。
一个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可是,我们的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并没有充分地揭示无形资产的“故事”。
我们可以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如果两家企业财务指标完全相同,你认为这两家企业一样吗?不一样。
因为这两家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可能不同。
比如说,人力资源的素质、研究与开发能力等方面可能不同。
只有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企业上市之前的优秀业绩在上市之后才能得以延续。
总之,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讲述企业经营活动有形资产过去的故事,而我们的决策总是面向未来。
如此,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不言而喻。
在“婚姻介绍所”,男女交往通常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相片”而开始的。
然而,有哪个人只根据“相片”就选中“意中人”呢?一般都会通过见面、交往一段时间,再决定对方是否是自己的“意中人”。
因为“相片”无法反应人的全部。
比如人的品质、爱好、兴趣等就不是一张“相片”所能体现的。
而且,每个人还都会化妆。
这样,虽然“相片”很美,但一见面、交往,便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这个过程中,“相片”还重要吗?我以为,我们所看到的财务报表就像“婚姻介绍所”的“相片”。
而人们常说的财务报表粉饰或盈余管理就像化妆技术。
如果你只根据财务报表做决策,就难免出错。
如果你看了财务报表,再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粉饰或盈余管理这种“企业化妆术”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我可
没有否定财务会计及其财务报表的功效。
财务会计能流传五百多年,本身就已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
我只是以为,我们不要夸大其作用。
任何东西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