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许昌四校(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等)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2.《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
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主张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3.“春者天之所以生也。
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
”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君权神授”理论 D.万物的本原是道
4. 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
A.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 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 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5.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有了较大影响
C.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 D.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6.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材料空白处应是( )
A.智慧与德行 B.上帝和法律 C.权利与金钱 D.民主与科学
7.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8.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9.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 棉纺织品
B. 印刷术
C. 造纸术
D. 火药
10.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这表明()
A.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1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2.“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最早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构建了理论基础的是( )
A. 卢梭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智者学派
13.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D.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14.孙中山指出:“地主只要坐守其成,毫不用心力,便可得很大的利益。
但是地价是由什么方法才能够增涨呢?是由于众人改良那块土地,争用那块土地,地价才是增涨。
地价一增涨,在那块地方之百货的价钱,都随之而涨。
所以就可以说众人在那块地方经营工商业所赚的钱,在间接无形之中,都是被地主抢去了。
”为此,孙中山认为应该:( )
A. 节制资本
B. 打倒地主,实现耕者有其田
C. 平均地权
D. 建立共和国
15.“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16.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1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
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
”材料表明( )
A. 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
B. 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C. 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 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8.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
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
”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帝制 B.革命 C.亡国 D.尊孔
19.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
上述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B.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
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21.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高等女校发表演说,认为欧洲文化是用科学与武力使人屈服的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道和道德感化对手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
这反映了孙中山()
A.意在用中国传统理念诠释西方文化 B.民族主义思想蕴含反对帝国主义内涵
C.力图用亚洲主义理论对抗西方霸权 D.已经完全与新文化运动阵营走向对立
22.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毕加索和齐白石都以“和平鸽”为题材进行过创作。
据所学知识,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 )
①对20世纪上半期人类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憧憬②画家独特创作技法与时代主题的结合
③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④运用线条作为描绘物象的手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23.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
这实际上反映出 ( )
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 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
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 D.自由主义
不符中国需要
24.回顾2015,中国荧屏都被《芈月传》这部电视
剧霸占了。
与此同时,争议一直伴随该剧,很多人
认为剧中呈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相差几十岁的芈
月、黄歇怎么可能谈恋爱?”“一代名将白起居然是
义渠草原的‘狼孩’?”“怎么哪个男人都是情种,
都被芈月迷得五迷三道的?”……读《芈月传》人
物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史书本身也并不绝对可信,所谓尽信史不如无史
B. 这部剧有些虚构得不合理,甚至根本上是错误的
史实
C. 《芈月传》剧情符合历史实情
D. 影视剧按照史书一丝不变地翻拍也不可取
2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29题10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乃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
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
……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
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封建主义加
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
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材料二从晚清到民初,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追求近代性和固守传统性,似乎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互相纠缠,互相链接。
……通常民族主义从逻辑上来说,会将取向引向对传统性的固守和对近代性的拒绝,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却表现为对国家整体现代性的追求,简而言之即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而追求富强又只能是近代化和西方化。
于是,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价值就常常混杂在一起,近代性的追求遮掩了传统性的固守,民族主义则经由世界主义来表达。
——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
(6分)
27.(13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材料二: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
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
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
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
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
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4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
(4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28.(13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材料二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
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
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4分)
(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
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主编《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6分)
高二历史联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1)、原因: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传统:近代救亡图存的紧迫现实。
(2分)
影响:有利于民族主义和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开展;阻碍了启蒙运动的深化;为封建主义复活提供了便利;不利于对西方文化的理性、深入认识。
(6分以上任意三点给6分)
(2)、评析: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根植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要求,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受中国历史传统和中国近代国情现实要求的影响,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对于近代思想解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最终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重压下发展艰难,日益边缘化。
(6分只要依据材料言之有理科酌情给分)
27、(1)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2分)
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3分)
(2)制定联邦宪法。
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4分)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4分)
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8、(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4分,举其中两例即可。
)
(2)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答出三点4分。
)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1分)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1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纸张革命的扩展(1分)。
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分)29.(10分)
(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任意两点,每点2分)
(2)原因: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任意2点,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