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考试四级基础试题第二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考试四级基础试题第二章(1)
第二章劳动法
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期对劳动法的定义是( B )。

A、劳动法是规范法
B、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工
C、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的依据
D、劳动法是国家大法的一种
2、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 A )法律。

A、核心
B、基本
C、规范
D、依据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 C )。

A、基本规范
B、指导思想
C、基本准则
D、基本原则
4、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所具有的特征有社会性、互济性和( C )。

A、规范性
B、保障性
C、补偿性
D、抗风险性
5、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构成( C )。

A、劳动合同法
B、劳动权利法
C、劳动法体系
D、劳动保障体系
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 D )。

A、条件
B、方法
C、规则
D、客体
7、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 A )。

A、劳动法律事件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效力
D、劳动法律后果
8、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 )。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
C、保障劳动者的报酬权
D、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
9、( B )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10、所谓( C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
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
1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D )共同参与决定。

A、企业
B、员工
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
12、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 )。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13、( B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4( A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5、( C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A、劳动法律
B、劳动规章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宪法
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D )。

A、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B、宪法
C、劳动法律
D、劳动规章
17、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18、( B )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19、( A )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20、( B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21、( C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

A、法官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成文法
22、( A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
23、( B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24、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 D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

A、最高,非强制性
B、最低,非强制性
C、最高,强制性
D、最低,强制性
25、( D )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

A、促进就业法律制册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26、( D )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事业和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方面的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A、促进就业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工作用工制度
D、职业培训制度
27、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A )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

A、内容
B、目的
C、客体
D、方式
28、( A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行政关系
D、劳动服务关系
29、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 C )为其条件。

A、合并
B、具备
C、分离
D、完整
30、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B )。

A、法律原则
B、国家意志
C、劳动权利
D、法律渊源
31、( A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
32、( C )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A、法律文本
B、双方当亭人
C、劳动合同
D、法律渊源
33、( B )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
34、( C )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
35、( D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A、劳动法律原则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关系
36、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A )调整。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37、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D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A、劳动关系
B、法律关系
C、劳动合同
D、双务关系
38、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 A )构成的。

A、内容
B、要求
C、标准
D、规则一
39、劳动法律关系的( A )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共雇员。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40、( A )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白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
C、无劳动行为能力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
41、劳动法律关系的( C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42,劳动法律关系的( B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43、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D )。

A9劳动法律形式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44、( A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45、( D )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46、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采用( C )。

A、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B、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C、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D、劳动法的制约制度
47、适合于调整劳务关系的法律是( C )。

A、刑法
B、民法
C、劳动法
D、各地行政规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