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心理健康在学校德育的妙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心理健康在学校德育的妙用
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后,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学会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收到了显著效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缺乏了解,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也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奉献社会、造福社会的人才。

就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人追求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的成立宣言中就明确地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这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但身体机理没病,而且,心理素质要好,在社会上遵纪守法,没有不良行为,是身体、心理器质、社会道德上都健康的人。

也可以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该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外界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事实上,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在学生中,注意观察也不乏有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有些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有严重的厌学一般论文翻译是这么收费的?这些学生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而最能够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人只有我们教师。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这类学生,我采取的措施是:情景创设、分析引导、家访、
个别谈话、深入研究、成为朋友等方法来走进学生心里,疏缓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心理学家潘菽说过:“我们因注意身体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由此可见,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心理卫生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著名心理卫生学家艾森伯格曾指出:“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

我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有时是学生的同学,有时是学生的学生,有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帮助,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

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的结构划分方法,我们把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心理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心理健康水平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

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其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即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使自已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

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出现障碍,则势必使其整个心理受到影响,从而使其活动效果受到干扰和限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留下终身遗憾,无法挽回。

无数实例说明,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它条件再优越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
重要保证。

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德育实效性差的结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后,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学会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收到了显著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韩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

那么,这其中应该包含很关键的一点:一个人一生的人生目标。

我们为人师者,每天诲人不倦,教而不厌,目的是为了什么?每天让学生学习知识、练习能力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有能直面生命,教育才会真正起到“传道”的作用。

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回归”,回归到“生命”上来。

我们千万不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却忘却了天空,这“天空”便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

我想我们教育的目的可以是考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份高的收入,长大功成名就抑或是为人民服务,自我实现,利人利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

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

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弥补就难了。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我尽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熟练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本身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还要具备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灵魂塑造工作呢?总之,只要我们善于运用道德
形象和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在潜移默化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抓实、抓紧、抓好,相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