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作文跟踪演练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作文跟踪
演练3
高考语文总复习作文跟踪演练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5月,在南京街头一家快餐店门口,南京大学的一个美国留学生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吃着聊着,场景温馨有爱。
他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不能在宏观的大问题上出力,至少能关注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
此举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赞誉。
但有人说,这只是一颗悲悯之心对陌生弱势者朴素的关怀,是人与人之间举手之劳的相互关爱,而不必冠以“感动〞、“敬佩〞、“最美〞等道德的过度阐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有不同的立意。
抓住留学生和乞讨老奶奶身份的差异和留学生的行动,可以得出人生而平等、尊重弱势群体、关爱一切生命、在人间播送大爱等立意。
根据留学生的言论,抓住“渺小〞“宏观〞等词语,可以有“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等观点。
针对人们“超乎寻常的关注和赞誉〞,可以有社会需要正能量、社会呼吁善行等立意。
还可以针对材料中一些人的说法,提出赞同或反对的观点,如针对凡事都上升到道德高度来阐释的社会现象,提出“过度阐释要不得〞等观点。
行善不需要理由
一个外国留学生和乞丐老奶奶分食薯条的新闻引起国人的关注,留学生的平等意识、尊重一切生命的博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也许有人会担心,乞丐老奶奶突然晕倒怎么办?遭遇家人讹诈怎么办?一句话,留学生的精神可嘉,可是最好还是少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种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前几年,淮安市居民周翠兰在推自行车卖豆饼的途中,捡到1700元现金,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失主坚称丢的是8200元,要求她返还另外的6500元。
几天后,失主将周翠兰告上法庭.一时间,好人难做、世态炎凉的论调甚嚣尘上,民意一边倒地将鲜花送给周翠兰,将臭鸡蛋扔向失主。
抛开是非不说,舆论在这件事上的焦虑与感怀值得玩味。
大家都说,失主这样做,以后我们谁还敢拾金不昧?说来说去,无非是要表述一个意思:不是我本性不善良,而是善良的后果让人心寒。
再往下深究,就是这世界的冷漠与残酷,罪不在我,而在于坚持道德良善的危险系数太大了。
今后,我对无助的眼神视而不见是可以理解的,我推开求援的双手继续前行是不应被谴责的……
人们仿佛都是脆弱受伤的道德圣斗士,埋怨这世间容不下善良的种子。
其实,这世间任何道德行为都有成本,都有风险。
比如拾金不昧,即便不被失主冤枉,你还得支付时间成本,
以及因此而丧失的比较收益,或者在这过程中遭遇的其他小概率风险。
就比如前几年救人溺亡的大学生,他们为善行支付了生命的代价,难道我们对此事的结论就是:救人易丧命,出手
须谨慎?
其实,真正的善良没有那么娇滴滴.我们仍呼唤公德,呼求善行,即便行善偶尔会被冤枉、被打击、被损害。
行善是不需要理由的,只有规避善良才需要冠冕堂皇的借口。
善良之所以值得敬畏与信仰,是因为善良总与宽容、坚忍、无私交织在一起,它让人性温润,减少社会的交易成本.正如修女特蕾莎所言: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帮助他人;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可敬的留学生,你用实际行动挑战国人的行善危险论,你在告诉每一个中国人,行善是善者的本能,行善不需要理由。
文章先从材料引出假设性论点,即行善危险;然后对此展开议论,指出任何道德行为都有成本,借口危险而拒绝行善是错误的,是有违人类良知的;最后以“行善是善者的本能,行善不需要理由〞作结并点题。
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很有说服力.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俯瞰当代社会,激浊扬清,指点江山,颇有思想高度.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
大地给予所有人的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不要破坏自然,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自然是温情的,也是无情的。
人类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温情恩惠;如对自然缺乏感恩、一味索取,只能遭遇自然无情的报复。
审题立意时,要运用辩证思维,从如何对待自然入手,升华为对规律、平衡、和谐、适度、尊重等的理性剖析。
在关注现实的前提下,探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思考健康文明生活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国家、民族、人类深远的历史意义.
写作时不要空洞地叙说或泛论保护自然,宜联系实际阐述“怎样敬畏〞。
亦可从近年频发的天灾人祸入手,剖析违背自然规律的危害,阐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文章还可从反面入手,但要同时注意从正面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寻找遗失的美好
当哥本哈根大会在无果、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时,我不禁感慨,也许那美好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当捕鲸船再一次出海并满载而归,当孤独的北极熊再一次无助地望着海面,找不到一块落脚的浮冰时,我不禁惊慌,无情的现代化正在唤醒沉睡的“碳魔〞,以摧毁让我们无比怀念与痛惜的美好生活。
你看过春天的雪吗?它轻盈、柔美,还记得那年春天,我来到城外的草地上放风筝。
瞬间,漫天的蒲公英将我团团围住.我兴奋地伸手去捕捉飞舞的飘絮,顽皮的它们却一次次地从我的指尖溜走,又一次次地从我的面颊跳过。
这些充满生机的风的使者在恣意地舞动着动人的华尔兹,那一刻,蓝天与绿草相映成趣,共同搭建了只属于它们的百老汇舞台。
可这美好的生活也终究成了过眼云烟,一去不返。
当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就算是刺眼的玻璃反光也无法再现充满生机的绿色。
这一刻,我只能用回忆甜蜜我的心,用幻想温暖我的情.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的后院是我的“迪斯尼乐园〞。
尤其在夏天,我总喜欢躺在有许多紫葡萄的葡萄架下欣赏夜空,数着银河里的星,想象着牛郎织女的情。
现在只要我一闭眼,就能立马感受到那份清新、清幽的美好生活。
可一睁眼,炫目的霓虹又将我拉回现实,那花花绿绿的彩灯显然不能重塑以往那份宁静的生活,它除了带给人奢华,就一无是处了,星星再也不能为迷路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了。
当这充满生机的美好生活真的离我而去,我也只能祈祷月光宝盒真的存在。
其实,真正沉睡着的魔鬼并不是地底深处的碳,而是人们心中那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想,它比现代化更具杀伤力,也更难解决。
当死神真的穿着黑衣、手持镰刀将美好的生活从我们身边带走时,它也只能草草地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而我们也将更加无可奈何.也许到那时,“天人合一〞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因此,朋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为了和谐的美好生活一起努力,让她不再离我们而去.
对比叙写,深情追忆.文章以绿草地上飘絮纷飞的蒲公英与灰色的混凝土为城市的标志、奶奶家后院的欢乐与霓虹给人的奢华等展开对比,镜头变换中透出作者对工业文明的侵扰使美好生活不再的深深忧思。
以眼前那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焚林而猎的行为为实,回忆过去蓝天绿水、欢歌笑语的生活为虚,虚实相生,在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引发人们对记忆中的美好、和谐生活的追忆。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第八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主题曲为《光芒》,其歌词这样写道:想要像能多像/就算一模一样/也只是偶像/就算痛就算伤/不让泪的边疆默默逃出眼眶/肩膀有重量/心就会更有胆量/让胸膛变成殿堂/我们让梦发烫/发出光芒/远方不在远方/就在前方/我们磁场一样/一样倔强/最强的不是太阳/是还活着的心脏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仔细阅读这首歌词,我们发现这首歌词可分三层意思:一、无论模仿秀也好,甚至是超级模仿秀也好,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想要像能多像〞,也只不过是偶像而已,还不是我们自己;二、向人们发出心的呼唤,在鼓舞人们的士气,痛点伤点算什么,只要我们有志气,有理想,有胆量,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让我们的人生发出耀眼的光芒;三、理想并不太远,也不难实现,它就在我们前头,只要我们有倔强的追求精神,有不懈的奋发精神,我们就会实现理想,让我们发出“光芒〞.综合这三层意思,我们会从中提炼出材料的关键词,即个性光彩、志气胆量、理想就在前头等,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地把握了这则材料的主旨。
从“超女〞到“快女〞,这块绽放梦想的舞台早已不是单纯的赛场,而是一个综合的宏大的秀场;我们所看到的也早已不只是“选秀〞,毋宁说是“秀选〞.但这里秀的不是嫉妒、陷害、小肚鸡肠、自高自大或自轻自贱,而是在秀才艺、秀个性、秀思念、秀成长,秀的是自信、乐观、拼搏、坚持、友爱、真诚……这样的秀有什么不好呢?这样的秀是心灵暗示,也是人格诱导。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心做事。
勤勉做事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将勤补拙,坚信天道酬勤。
精心做事,就要一丝不苟,既精心巧干,又埋头苦干,既要有“虎气〞,更要有“牛劲〞。
鲁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豪,就是他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也用于写作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平凡的人生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追求中闪亮自己的光芒
师法自然,是历代中国人智慧的选择。
人们从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找到了智慧。
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闪亮自己的光芒,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其实我们的人生更应如此,人人都应当有所追求,但人人也都有自己的追求。
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
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自然界多姿多彩的万物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独特的追求,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
李白和陶渊明虽同为诗人,但他们的追求却不一样。
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
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
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
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
是啊,“就算一模一样,也只是偶像〞,人都向一个方向追求,还有哪来的多彩世界?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中创造生命的辉煌!
这是一篇极有特色的议论佳作,题目“在追求中闪亮自己的光芒〞,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由自然界的胡杨及“其实我们的人生更应如此〞提出观点后,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以屈原、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人为实例,事理结合,层层深入地阐明了论点,例证丰富,说理透彻,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