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业化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步虽迟,但发展迅速。现 在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行业, 建筑工业已成为支柱工业之一
工业化建筑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质量 2、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3、有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5、有利于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 6、有利于推进资源整合,提高管理效益
•
1955~1965年:开发期 在日本 1956年:二层建筑壁式PCA住宅。 在高度经济成长期、中层壁式PCA大量 建设。另外民营建设业者也开发了中层 壁式PCA住宅 1965~1975年:最盛期
•
1970年:公团HPC工法所使用的14层建 筑高层住宅工业化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垂直运输机械化和混 凝土泵的使用,使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更为 广泛。利用大模板和滑升模板的现浇混凝土的 建筑结构也大量使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 建筑由于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和墙体防水问 题未能很好地解决、经济性问题等诸多原因, 至20世纪80年代末,仅北方地区还在使用 20世纪90年代后,建筑工程中以现浇板混 凝土结构应用较多,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 仅用于单层从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局部构件。
1950年代~1970年代 在美国
在汽车房屋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居住为主 要目的的可移动房屋的开发 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 代后,人口大幅增长,军人复员,移民 涌入,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住房短缺,同 时军队和建筑施工队也急需简易住宅。 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主又开始购买旅行 拖车作为住宅使用。可以说旅行拖车是 美国工业化住宅的雏形。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步更晚,直到20 世纪50、60年代,预制构件才开始应用。由混 凝土预制构件厂,按统一模数和标准设计生产 的构配件,运到施工现场后,进行机械吊装建 成建筑主体。优点是解决了人工在现场制作的 缺点。带来工程施工速度加快。但不足之处是 结构整体性削弱,接缝处理不当而产生渗漏、 隔热问题,结构形式和外观设计单调,使城市 建筑缺乏特色和美感。 20世纪70年代,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构件的 应用与研究更加普遍,并研究开发了混凝土大 板建筑体系等,钢结构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也 开始使用。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 质量、材料、尺度等规定统一标准。 2、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将建筑中量多面广,易于标准化设计的建筑构配 件,由工厂进行集中批量生产,采用机械化手段,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3、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和产品 的商品化,使建筑机械设备和专用设备得以充分 开发应用。 4、组织管理科学化 组织管理科学化,指的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和 管理。
现在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行业建筑工业已成为支柱工业之一工业化建筑的优势工业化存在的问题成本较高建筑工业化住宅成本比传统住宅成本高出20法律法规标准规划面没有形成配套政策体系对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认识尚不统一没有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建筑工业化展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建筑施工质量而且由于其高效的施工效率将极大地改善国内人均居住面积小的现状
•工业化
存在的 问题
•成本较高
•法律法规、
•、对推进
(建筑工 业化住宅 成本比传 统住宅成 本高出20%)
标准规划 等对个层 面没有形 成配套政 策体系
建筑工业 化的认识 尚不统一, 没有具有 指导性的 政策文件
建筑工业化展望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建筑施工 质量,而且由于其高效的施工效率,将极 大地改善国内人均居住面积小的现状。其 环保节能的优势,将大大降低对自然资源 的浪费,同时产业化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 长,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拉 动作用。 建筑工业化的普及,将成为大势所趋!
•●
工业化的生产体系 ——针对大量性建造的房屋及其产品 实现建筑部件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使 之成为定型的工业产品或生产方式
•工业化的建筑体系
•专用体系 •—目标为建成的建筑物 •通用体系 • —目标为通用的构、配件
•
专用体系的特征
•
通用体系的特征
1.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第14章 建筑工业化
1
2017/11/26
概述
–1、建筑工业定义与其特征
2、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3、建筑工业化的途径 –4、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5、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定义: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 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 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 的、低效率的手工生产方式。 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 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 化 特征:一、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 二、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 三、建筑配件生产的批量化
发展建筑工业 化的途径
•●
•发展预制装配式的建筑 •发展现浇或现浇与预制
相结合的建筑
建筑工业化的起源
建筑工业化步伐比其他工业迟缓的多。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当时英、法、德、苏等欧洲国家由于 饱受战争怕坏而呈现严重的房荒。随着国民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筑的建设数 量猛增而劳动力缺少,传统的建造方式已不能适 应大规模建房的需要。形势迫使建筑业必须改变。 由于人工生产而导致的产品不定型、单体型生产、 流动性大、受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大、生产 周期长等缺点。 因此,适应大规模、高速建设的建筑工业化应 运而生
•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步虽迟,但发展迅速。现 在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行业, 建筑工业已成为支柱工业之一
工业化建筑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质量 2、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3、有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5、有利于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 6、有利于推进资源整合,提高管理效益
•
1955~1965年:开发期 在日本 1956年:二层建筑壁式PCA住宅。 在高度经济成长期、中层壁式PCA大量 建设。另外民营建设业者也开发了中层 壁式PCA住宅 1965~1975年:最盛期
•
1970年:公团HPC工法所使用的14层建 筑高层住宅工业化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垂直运输机械化和混 凝土泵的使用,使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更为 广泛。利用大模板和滑升模板的现浇混凝土的 建筑结构也大量使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 建筑由于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和墙体防水问 题未能很好地解决、经济性问题等诸多原因, 至20世纪80年代末,仅北方地区还在使用 20世纪90年代后,建筑工程中以现浇板混 凝土结构应用较多,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 仅用于单层从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局部构件。
1950年代~1970年代 在美国
在汽车房屋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居住为主 要目的的可移动房屋的开发 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历史:20世纪50年 代后,人口大幅增长,军人复员,移民 涌入,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住房短缺,同 时军队和建筑施工队也急需简易住宅。 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主又开始购买旅行 拖车作为住宅使用。可以说旅行拖车是 美国工业化住宅的雏形。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步更晚,直到20 世纪50、60年代,预制构件才开始应用。由混 凝土预制构件厂,按统一模数和标准设计生产 的构配件,运到施工现场后,进行机械吊装建 成建筑主体。优点是解决了人工在现场制作的 缺点。带来工程施工速度加快。但不足之处是 结构整体性削弱,接缝处理不当而产生渗漏、 隔热问题,结构形式和外观设计单调,使城市 建筑缺乏特色和美感。 20世纪70年代,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构件的 应用与研究更加普遍,并研究开发了混凝土大 板建筑体系等,钢结构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也 开始使用。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 质量、材料、尺度等规定统一标准。 2、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将建筑中量多面广,易于标准化设计的建筑构配 件,由工厂进行集中批量生产,采用机械化手段,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3、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和产品 的商品化,使建筑机械设备和专用设备得以充分 开发应用。 4、组织管理科学化 组织管理科学化,指的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和 管理。
现在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行业建筑工业已成为支柱工业之一工业化建筑的优势工业化存在的问题成本较高建筑工业化住宅成本比传统住宅成本高出20法律法规标准规划面没有形成配套政策体系对推进建筑工业化的认识尚不统一没有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建筑工业化展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建筑施工质量而且由于其高效的施工效率将极大地改善国内人均居住面积小的现状
•工业化
存在的 问题
•成本较高
•法律法规、
•、对推进
(建筑工 业化住宅 成本比传 统住宅成 本高出20%)
标准规划 等对个层 面没有形 成配套政 策体系
建筑工业 化的认识 尚不统一, 没有具有 指导性的 政策文件
建筑工业化展望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建筑施工 质量,而且由于其高效的施工效率,将极 大地改善国内人均居住面积小的现状。其 环保节能的优势,将大大降低对自然资源 的浪费,同时产业化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 长,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拉 动作用。 建筑工业化的普及,将成为大势所趋!
•●
工业化的生产体系 ——针对大量性建造的房屋及其产品 实现建筑部件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使 之成为定型的工业产品或生产方式
•工业化的建筑体系
•专用体系 •—目标为建成的建筑物 •通用体系 • —目标为通用的构、配件
•
专用体系的特征
•
通用体系的特征
1.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第14章 建筑工业化
1
2017/11/26
概述
–1、建筑工业定义与其特征
2、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3、建筑工业化的途径 –4、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5、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定义: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 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 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 的、低效率的手工生产方式。 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 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 化 特征:一、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 二、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 三、建筑配件生产的批量化
发展建筑工业 化的途径
•●
•发展预制装配式的建筑 •发展现浇或现浇与预制
相结合的建筑
建筑工业化的起源
建筑工业化步伐比其他工业迟缓的多。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当时英、法、德、苏等欧洲国家由于 饱受战争怕坏而呈现严重的房荒。随着国民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筑的建设数 量猛增而劳动力缺少,传统的建造方式已不能适 应大规模建房的需要。形势迫使建筑业必须改变。 由于人工生产而导致的产品不定型、单体型生产、 流动性大、受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大、生产 周期长等缺点。 因此,适应大规模、高速建设的建筑工业化应 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