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望月》得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望月》得失
本站原创218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王军
作者邮箱:angj311@126.
一、回归本原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语文课必须承载着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大职责。

教材就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一种凭借,一种寄托。

在这节课中,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对月景描写的段落和对外甥形象刻画的段落。

通过图片,质疑,演示等方法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悉心的揣摩和深入领会,可以说是雪落无痕地对语言文字进行了训练。

二、趋向简洁
崔峦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的、朴实的、扎实的。

所以,我们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这一节,我一开始就直接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我让学生兵分两路:作者眼中的月光,诗人眼中的月光,让学生感受诗和月留给我们的优美意境。

那么,在此基础上体会外甥爱幻想的特点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主线清晰,抓住了一条纲领,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三、适度拓展
之所以加上“适度”,这么注意用词的严谨,我是有用心的。

在学习“诗人眼中月亮”这一段时,我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

就是这些个学习材料的发放,使我产生一种不必要的担心。

因为我怕背上脱离文本、天马行空的嫌疑。

但静静一想,确实没有必要,因为:
我没有脱离文本,提供的材料是和有着密切联系的;
这里的补充和拓展是有必要的:在文中的这六首古诗中,有的诗学生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有些古诗还不是很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人情感与月光的联系,体会诗中月的多情,对这些不为学生所熟知的诗做适当的补充是有必要的。


四、关注学情不够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在今天的课堂中,教师为抢时间赶教案,淡化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亦步亦趋,所以造成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的学生还不够广。

不少的情况下,教师是主角,优等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更多数情况则是听众和观众。

教师在教学册操作过程中,只是想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和自身的语言,犯下了“胸中无本,目中无人”的错误。

五、关注细节不够
一节成功的课堂必须做到“主线鲜明,细节饱满”。

没有主线的课堂是散乱的,失序的。

没有细节的课堂则是平庸的,肤浅的,粗糙的。

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刻。

这节课,不是没有细节,而是教师对细节的处理得苍白无力。

甚至是错误的。

细节就象是审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我的教学理念就经不起放大和审视。

归根到底,还是教师调控课堂能力的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