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调查问卷【范本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人口结构调查报告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从贫穷、人口多转变为富足、人口数量增长趋缓的局面.人们的生活观念日渐改变,所以,此次社会调查实践,我们小组选择以农村人口结构为主题,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来调查山东省农村人口结构,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查正确认识到当前的人口结构,能够为进一步完善人口与经济问题,人口问题等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根据这些标准,我们小组有目的、有根据的设计了问卷,此次调查共123人参与。

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参考,我们小组假设此次调查的结果将为人口结构失调,少子化与老龄化加剧,收入不均,人口结构的矛盾也日益显现,通过最终的分析,我们小组得到的结果与假设大致相同。

正文: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性人口占51。

27%,女性人口占48。

73%,而我们此次问卷的123人中男性为41。

46%,女性为58.54%.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调查的数据与全国普查的数据有一定的出入,后来我们小组讨论分析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是我们调查时的时机不对,我们的问卷都是在白天进行,而这个时间男人一般都会在外打工或上班,所以接受调查的大多为女性,而当我们问到家中男女比例是多少
的时候,我们发现,得到的结果大多为1:1,2:3,在询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时,家中孩子的男女比例大多数为1:1,极个别出现0:2,2:0的情况,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调查结果虽然有些误差,但与普查结果大致相符。

从前我们总是听说中国的男性比女性的比例高的多,更有人早就预测未来中国会有许多的大龄单身男性,这无疑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我们都知道,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人才会撑起一个家庭,担负起一个家族的使命,所以封建社会时的中国生育观念是多生男孩,多生多养.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育观念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改变,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证明中国男性比例比女性比例高的说法多纯属子虚乌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

484亿人,同年龄段的女性为1。

358亿人口,两者只差126万人口,整体比例趋于平衡。

[1]所以,那些只为引人注意的文章、新闻是不可信的。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些在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中国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少子化与老龄化的时代,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八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0--14岁的人口为两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6。

6%。

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15%—-16%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显而易见,我国已经是严重少子化,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现象,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在一个村子中,0--14岁的孩子约占17。

64%,少子化就意味着生育率已经大大下降,进而将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结
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很多的原因造成了少子化的现状,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了,现在大多数人受国外的影响,人们更多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以提高生活质量,以享受生活为主,所以很多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选择不生或只生一个孩子。

另一个原因是我国未了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前我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所放开了二胎政策,希望这一政策的实行能够改善中国的少子化现象。

再一个的原因是育儿成本太高,尤其是在农村,父母多以打工、种田为生,经济收入微薄,养育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很多年轻的夫妻选择不生孩子.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
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孕、难孕,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今社会一些食品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不惜在食品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这对人们的生育能力都有严重的影响。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生活压力增大,这也会影响到人的生育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造就了今天少子化的现状,这也给我们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少子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小觑。

0--14岁的少年儿童是朝阳人口,希望人口和潜力人口,如果没有少儿人口的成长和替代,劳动人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样的是一个劳动大国,我们难以想象,未来中国劳动力严重匮乏,将近14亿的人口将会如何生活、生存.严重少子化带来的肯定是对经济发展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力骤减,工
业生产必定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少了,对于儿童产业的冲击将会尤其明显,对于学校来说,由于长期招生不足,无数的学校面临破产、倒闭,许多老师被迫下岗另谋他路。

总而言之,少子化给社会带来了不止一点的危害,国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中国的生育率,遏制少子化的趋势。

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

5%,达到了2。

12亿。

[2]在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构中,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13。

09%,在询问家中有几个老人时,仅有20。

33%的家庭中没有老人。

所以中国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了国家必须重视的现象。

造成老龄化的原因可以说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云因应该是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少子化现象的愈演愈烈.我们都知道,人们寿命延长是一个国家民富国强的标志,因为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越来越多,这也就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吃喝住行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

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前的不治之症,现在可以轻松解决,这是寿命延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了。

而且现在社会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其中又包括了医疗报销、养老等方面,以前是看不起病,只能任由病情恶化,现在的一些老人得了病基本不用自己花钱。

还有一些空巢老人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独自面对孤独,但是现在有了敬老院,他们可以在敬老院护工的帮助下更好地生活、娱乐,度过自己剩余的岁月.
生活压力增大和及时行乐思想的结果就是孩子所占比重的减少,是一个国家走下坡路的可靠征兆,也是造成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老龄化现象必然导致劳动力减少,还有另外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空巢家庭不可避免的增多,对中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制度改革。

人的寿命延长是国家富强无法避免的一个现象,我们能够做的只有让这些老人得到更好的保障,未来防止劳动力减少带来更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延长退休,让老人更多地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养老服务,让老人有所依靠,不能让其孤独终老。

由于少子化带来的老龄化,我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鼓励多生,补助多生,只有我们的“朝阳事业"
蓬勃发展,才能更好的让“夕阳事业”不至于落后。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汉族人口占95.51%,少数民族人口占8.49%,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山东省内汉族人口占99.24%,少数民族人口占0。

76%。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显示汉族人口占98。

37%,少数民族人口占1.63%。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党和国家的英名领导下,民族间的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逐渐实现。

当然,由于我们调查人数过少,这一项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仅具参考价值.
近几年来,尤其是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公民素质提升迅速。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010年只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10%,只有高中文化程
度的人口占15%,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42%,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占29%,文盲人口占4%。

我们小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79.67%,高中文化程度人口9。

76%,初中文化程度占人口占6。

5%,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3。

25%,而文盲人口仅占0.8%。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小组的结果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大相径庭。

我们小组认真分析这个问题,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调查实践不合适,其一,调查时间与学生放假实践相撞,尤其是大学生,因此,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其二,调查时间与外出打工时间以及去田地干活的时间一致,家中成员少,使数据出现偏差,但是这也间接地体现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步入大学校园,甚至读研考博,而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

这一现象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效.我们小组建议国家继续坚持九年义务教育,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

另外,应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我们这一代人父辈们的知识,这样更利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更好的发展中国。

我们小组在调查中发现宗教信仰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度非常高,结果显示,无宗教信仰者75。

61%,11。

38%的人信仰佛教,13.1%的人信仰其他宗教.结合受教育程度一项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无宗教信仰,而受教育程度低者大多信仰宗教,而且我们还发现宗教信仰者深受长辈或其他亲朋好友影响,信仰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彼此影响,从而使无宗教信仰者潜移默化接受了宗教信仰。

我们认为这一柄双刃剑,我们亦可以通过无宗教信仰者影响宗教信仰者。

对此,我们建议坚持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间接抑制一些有损于国家利益的邪教的发展。

我们小组调查的最后一项是现阶段农村的经济问题,包括农村人
的职业,收入,收入来源等内容,就职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0%是学生,30%是员工或个体户,仅有约10%是农民或无职业者。

(包括外出打工者)从结果上看,除去学生,农村人民的职业变得多样,务农者减少,间接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实力的增长。

但由于调查人数有限,此项调查结果存在偏差.于“家中是否有人外出打工”这项调查中,有68.2%选择无,仅有31。

71%选择有,而且选择家中有外出打工者的人群当中,有一人外出打工的占66.67%。

有两人的占25。

64%,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占7.69%。

我们综合两项调查结果看出,外出务工在农村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外出打工者一个家庭多以一人为主。

据我们小组调查所了解,一般都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在家中务农以及照顾老人、小孩.当然,因为国家政策,现阶段大多数农村人选择留守在家,一般多为个体商户或一边务农一边搞副业。

因为收入来源不同,因而家庭年收入非常不均,调查结果显示小于一万元者13.82%,一万至三万元者26。

23%,三万到五万者17。

07%,五万至十万者23.58%,十万以上者18。

7%。

我们小组将结果分为两个阶段:小于三万元者40.65%,超过三万元者59.35%。

我们小组认为三万元是一个农村家庭生活的基本数目。

但是我们发现仍有40。

65%的人民不够此数据,这说明农村经济仍相对落后,贫富差距十分明显,依据结果我们看到不足一万元及超过十万元的比例分别是13.82%和18.7%,此数据足以说明贫富差距之大。

另外五个等级所占比例大体一致,说明现阶段农村人口收入不均现象显著。

对于以上现象,我们小组讨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收入来源不同,“富
农”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贫农"的收入来源单一,只能依靠务农或外出打工。

2)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覆盖面有限,应保未保现象较普遍。

以及保障标准偏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一年仅二、三千元,远远不足以解决一些问题,致使一些贫困人民的生活、医疗、教育等基本权利难以保障,从而陷入疾病、辍学、失业与贫困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3)受教育程度低,因知识以及一些技术的缺乏,很难致富,另外,因为信息滞后,从而很难把握市场,所以有时会损失惨重。

我们小组对这些问题的建议是国家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更加关注农村“贫农",加强教育投入,丰富农民知识以及技术。

结语:经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更加了解我国的现实情况。

对一些问题,经小组讨论,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建议。

我们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中央的正确政策下,中国会越来越美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1]“3000万光棍"是数据推演发生了错误。

[2]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未来十年年轻劳动力或将减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