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加强早期管理 减少并发症发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防治:加强早期管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

2019年7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中,已将糖尿病的防治列入其中,足见国家对该疾病的重视。

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1.6%,患病人数达1.16亿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对糖尿病防控已迫在眉睫。

为此,本刊专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秋教授,请他谈谈有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经验和思考。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迅速。

关于防控糖尿病,您认为目前面临哪些最紧迫的问题和挑战?
陈秋教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存在,很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特别是糖尿病,最近几年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态势。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呈现患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诊断率低,达标率低的“极高极低”现象,具体而言主要有3点。

患病率高。

有数据显示,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已经已经高达10%以上。

致残、致死率高,给个人和国家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统计,
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医疗花费占全部卫生资源花费的13%。

诊断率低、血糖达标率低,最终导致了大量患者出现了相关并发症,且所患的并发症种类数量越来越多。

总体来说,目前糖尿病诊治情况不容乐观。

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政府部门都在关注这些问题。

请您谈谈常见并发症临床规范诊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秋教授:目前,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管理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加强。

如普通患者,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健康知识普及;对于已经诊断了的糖尿病患者,我们需要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细致的管理,特别是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代谢指标。

此外,除了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外,还要定期筛查患者是否出现了并发症,如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实现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减少因病致残及因治疗不及时产生的巨额医疗花费。

目前,中医中药干预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优势如何?
陈秋教授:中医中药在慢性病的干预、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阻断或者逆转的作用。

在糖尿病并发症的诊疗中,中医药的价值非常突出。

如何既发挥现代医学的优势,同时彰显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团队基地、健康四川的牵组单位在此方面,重任在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目前临床已证实,
使用中医特色膳食、中医运动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在糖尿病预防方面效果突出。

对于已经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我们已研究证实,单纯的中药也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和西医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实现血糖的平稳下降。

如患者已经出现了并发症,此时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最佳时刻。

例如,患者出现糖尿病足,可采用中药浴足缓解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

如糖尿病足患者已经出现了溃疡和坏疽,可以采用中药的外用法和中药内服的方法缓解疾病。

此外,对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注射药物不仅可以选择中药制剂,也可选择维生素B12、甲钴胺等,可对糖尿病足或神经末梢病变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中药在降低患者蛋白尿方面明显优于
ARB/ACEI,效果良好,也是可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地方。

目前,我们的临床实践以证明,单纯的中药治疗、干预在糖尿病治疗并发症治疗方面效果优于西医。

如能将这二者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可以获得1+1>2的效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常用的临床治疗药物涉及哪些?
陈秋教授:糖尿病足的诊治目前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变化进行。

一般来说,糖尿病足可以分为几种情况:(1)出现血管病变,存在血管狭窄或血管闭塞;(2)出现神经性病变,由于机体的循环不良,导致营养跟不上,出现了神经性病变,如痛觉减退,麻木疼痛症状;(3)出现感染,有化脓、坏疽、破溃的表现。

因此在治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阶段、病情变化、创面的处理进行治疗,即中医所说的分期辩证论治。

如处于疾病早期,但已经出现化脓,此时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清创,同时加用一些有祛脓功效的中药,在感染得到控制后,治疗将转变为促进创面的愈合等方面。

整体来看,目前我们采用的治疗多为综合性治疗方案,而不是单一治疗方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那么在疾病的早期、中期、晚期有哪些临床治疗药物?
陈秋教授:糜蛋白酶作为一种蛋白水解酶,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证据,既往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也有较多的诊疗经验。

目前,该药主要用于创面的处理,特别是糖尿病足创面的处理。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或是溃烂的病人,无论是感染还是非感染导致的都可以使用糜蛋白酶。

如果疾病处于早期,且脓性分泌物较多,溃疡面大,在清创的同时可以加用糜蛋白酶使脓液中的蛋白最快速度被液化、水解,方便引流,
达到提脓的作用。

在感染得到控制后,脓液逐渐减少,创面不断愈合,此时应用糜蛋白酶可起到去腐生肌的作用。

如在治疗的后期,肉芽开始生长,此时应用糜蛋白酶可促进肉芽生长及创面的愈合。

总体上看,糜蛋白酶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早期、中期、晚期都有着较大的价值,目前来看其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在糖尿病足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广泛的使用。

在您长期研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代谢综合征的过程中,能否和我们分享临床中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陈秋教授:临床上碰到的很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特别是来住院的一些病人,让我们非常痛惜。

很多患者在疾病刚刚发生时没有的足够,未控制好血糖及一些代谢指标,导致发现并发症时已经到了晚期。

例如,一些患者既往缺少对血糖的控制,因出现水肿而就医。

在进行了相关检查后,患者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就医后有的出现了尿失禁、大便失禁,有的疼痛难忍,甚至彻夜难眠,无法入睡,极为痛苦。

记得有一例糖尿病足患者冬天将脚放在了火炉上取暖,脚部已经被灼伤了却没有感觉,痛觉已经完全丧失。

这些鲜活的事例让我们非常惋惜和痛心。

这些患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既往没有重视疾病,即便是被诊断后,对血糖的控制程度依然不
佳,这导致了疾病最后发展到并发症阶段。

此时,治疗往往已经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仅能改善症状。

您觉得日后在培养糖尿病相关医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陈秋教授:目前来说,糖尿病的专科医生大部分都存在于三级医院,但是基层医院,特别是社区、乡镇卫生院往往缺少专业的糖尿病医生。

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非常匮乏,仅停留在“管住嘴、迈开腿”的层面,缺少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临床上,我们很多的患者特别是一些重病患者往往来自边远农村地区。

因此,糖尿病医生教育工作重在基层,加强对基层糖尿病医生的培养有助于减少患者数量,特别是危重患者数量,减少因病致残、致死人数。

但加强对基层医生糖尿病知识的普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把相关的工作贯彻、落实到实际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较多的工作要进行。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于基层医院诊治较为困难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并加大对其的培训和指导,实现上下联动、分级诊疗。

同时,相关的专业学术组织、医疗机构也应加大侧重于基层医生的培训力度,使基层医生对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病的治疗和管理有所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