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研读(2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杂病论研读(28)
展开全文
本文为我与微信朋友研读伤寒论条文时讨论的简短记录。

微信群为“方证与临床”及“中医临床实践论坛”;伤寒论条文采用了伤寒论查阅APP里的宋版(赵版)条文。

特此致谢。

太阳中
7
2019-08-05
42、太阳病。

外证未解。

脉浮弱者。

当以汗解。

宜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恶寒。

没有提到汗出否。

就根据脉,就可以用桂枝汤了吗?
脉浮——而弱。

张玉琢:
弱是变弱的意思,要真是弱脉桂枝汤也不能用。

?咋变的呢?或者,这个变,从何谈起?@张员外
表解了一部分,浮紧略松,可看作变弱
本来是个伤寒,发了汗以后,病没有好利索,这个时候叫伤寒叫中风都不合适,就叫太阳病了。

浮脉的紧绷程度代表肌表的关闭程度。

浮脉的大小,代表汗源的储备,脉若是微小“此无阳也”不宜发汗。

是,桂枝汤不属于发汗方吧?
@毛延生治外就是发汗方,治内就是扶正方。

霍伟:
这条有的学者还有一种看法:
说这条扩大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不再强调太阳中风、有汗。

可备一说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的下之,我认为,这个“下”,是为了排除阳明腹实症的。

因为“喘”。

故需要排除“阳明腹实症”。

伤寒论条文,很多的“下之后”。

大多是为了讲。

排除阳明腹
实症;而不是有那么多的蠢医生。

就是排除法,高明。

杨帆:
太阳病为什么要下之,误治?
我的意思,是排除阳明腹实。

不一定,用下法。

是为了讲课的方便。

排除了腹实症,就行。

张玉琢
@毛延生排除阳明腑实有什么用?
@毛延生也就是说现在这个病人有便秘呗?
喘,是不是阳明腹实症,也可能引起呢?
额,您是这样理解的。

林行健:
大承气汤证可见喘,腹满而喘,应该可以鉴别。

鉴别的意义是指导用药。

腹满包括主观与客观,都属于承气汤的用药指征。

张玉琢:
这个鉴别没什么意义。

而是,讲,临床的鉴别方法。

就是见到喘证,要排除了腹实症,
那是,怀疑,就用排除法。

下,只是提醒医生,而已。

张玉琢:
这些“下后”都是犯逆的,都是“随证治之”的方子。

排除,排除阳明腑,实要在“下前”。

那时候是有便秘的。

34、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促一作纵。

这个也是下后,也有喘,也要排出阳明腑实?
七月老虎:
太阳病,下之后,邪陷于胸,出现喘证,在这用桂枝加厚朴。

邪陷入里,就可能是葛芩连。

还有其它下之后的证,分别对照条文,随证治之。

下之,有误冶的,有饮食不当的,有没什么原因就是下了的。

霍伟:
这个“下之”灵活看就行了。

张玉琢:
说到排除,还有一个问题,怎么把它排除的?
可以展开讨论
霍伟: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如果用过的会感觉到,还是会泄泻的。

厚朴本身就行气消积。

应该是这个患者本事有一些便秘,还有表证和喘,应该先解表,或者表里同治,但是医生误治用了下法。

@霍伟先下那就是不当治法;所以说误治
至于这个喘是下后误治有的,还是下之前就跟表证一起,其实不重要。

至于这个喘是下后误治有的,还是下之前就跟表证一起存在喘,这个从条文无法判断。

我理解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是表里两解之法。

杨帆:
@霍伟桂枝加厚朴杏子很好用,我用过两次
@杨帆,发现会轻微泄泻吗?
有轻微的拉。

霍伟:
对了,跟我的体会一致
所以我理解这个方子也是表里两解法。

只不过主要方向是解表
杨帆:
@霍伟吃完一天三次大便
张玉琢:
这个方子有泻下作用,那么排除阳明腑实之说,更不可取了。

不是说不是阳明腑实吗?那你用泻下的方子干什么?
这不是排除,是采纳
关键是那个桂枝汤把表解了,表解大便自然就下来了。

能说桂枝汤是有泻下作用吗?
就是原来有便秘用了下法呗。

与霍伟@霍伟的思路殊路同归吗。

霍伟:
我理解是这个地方的下,是单纯的用了下法。

应该是先解表后下,后者表里双解。

44、太阳病。

外证未解。

不可下也。

下之为逆。

欲解外者。

宜桂枝汤。

44条,是不是刚才探讨的就是呢?
杨帆:44条只说欲解外宜桂枝汤
是,强调了。

治疗的顺序。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

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

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

今脉浮。

故在外。

当须解外则愈。

宜桂枝汤。

脉浮,为病在外。

宜桂枝汤。

桂枝汤都是反复治疗后用的。

这几条,都是在讨论桂枝汤。

44,是讲。

太阳病不解,一直治太阳。

脉浮,为太阳。

也有,恶寒为表的。

45.是强调“脉浮”为太阳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