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包含答案解析)(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
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
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
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是运动的
C.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是静止的
D.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3.在《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句“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飘荡,任凭船随水漂去。
从物理学角度,若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诗人自己B.空中飞鸟C.岸边青山D.天上云朵
4.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
4
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
3
4
路程的平均速度
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m/s B.1.5m/s C.1.6m/s D.2m/s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 B.4:3 C.1:1 D.1:3
6.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7.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
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
C.列车在飞速奔驰
D.飞机在蓝天翱翔
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9.观察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卡车和轿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 .两车都运动
D .两车都静止
10.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
v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 .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 .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 .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1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2v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2
21
v v v -
B .钢轨的长度为
1221
v v t
v v - C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1
21
v v v - D .钢轨的长度为(v 2-v 1)t
1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 .来来往往的行人 B .迎面而来的车辆 C .他所骑的电动车
D .街道两边的房屋
二、填空题
13.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
14.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丰南最快需要______h。
如图乙所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______,这样的速度行驶
40km,需要时间_______。
15.如图所示,动物们都赶去参加动物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小蚂蚁超过了自己,关心地嘱咐小蚂蚁要抓稳了……。
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______(选填“向前”或“向后”)运动。
16.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
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
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
假设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我们是_____的(填“运动”或者“静止”)。
17.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18.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若以船上坐着的人为参照物,船是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9.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厘米,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
20.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
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_______m/s.
三、解答题
21.长沙南湖路隧道全长6000m。
在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左图所示。
(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多分钟?
22.有一段铁路与公路并行且平直。
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
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23.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
如表为G1204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站名南京徐州泰安济南北京
到站时间11∶2311∶4213∶15
发车时间9∶1511∶2511∶45
路程/km3305586171024
(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多少?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多少?24.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G101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图。
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北京南——上海虹桥运行距离
G101次
06:36开车 12:40到达
1318km
25.如图小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小明家,期一半路程骑,一半路程步行,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求:
(1)小华在AB 段的平均速度; (2)小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3)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
26.某人在100米短跑的跑道上步行,要用80秒由起跑点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 (1)他的步行速度为多少?
(2)如果他在最初30米以1米/秒做匀速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秒,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他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1s 内速度10m/s v =,处于静止状态,故①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②正确;根据图像,物体在第4~6s 内速度3 1.2m/s v =,由s
v t
=
可得通过的路程 333 1.2m/s 2s 2.4m s v t ==⨯=
故③正确;物体在第1~4s 内速度20.6m/s v =,由s
v t
=
可得通过的路程 2220.6m/s 3s 1.8m s v t ==⨯=
物体在0~6s 的总路程
23 1.8m 2.4m 4.2m s s s =+=+=
总时间6s t =,物体在0~6s 的平均速度
4.2m 0.7m/s 6s
s v t =
== 故④正确。
故选D 。
2.B
解析:B 【详解】
A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变化,该龙舟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 .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河岸相对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B 正确;
C .以龙舟为参照物,河岸相对龙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河岸是运动的,故C 错误;
D .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龙舟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B 。
3.A
解析:A 【详解】
A .诗人乘坐着船随江水漂去,诗人与船是相对静止,故船相对于诗人是静止的,故A 选项正确;
B .若以空中的飞鸟为参照物,则船与鸟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B 选项错误;
C .若以岸边的青山,则船与鸟青山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C 选项错误;
D .若以天上云朵,则船与鸟青山的距离在变化,故船是运动的,D 选项错误。
故选A 。
4.C
解析:C
可以设总路程为s ,算出前14路程用的时间t 1,后3
4
路程用的时间t 2,则总时间为t =t 1+t 2,用公式s
v t
=计算出平均速度。
【详解】 设总路程为s ,则前
14的路程为4s ,后34的路程为34s ,前1
4
路程用的时间为 11141m/s 4m/s
s s s
t v =
==⨯ 后
3
4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2223342m/s 8m/s
s s s t v =
==⨯
物体全程时间为
12354m/s 8m/s 8m/s
s s s
t t t =+=
+= 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1.6m/s 58m/s
s s v s t
=
== 故选C 。
5.B
解析:B 【详解】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根据s
v t
=可得它们的速度之比为4:3,故选B 。
6.B
解析:B
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经过的距离是雷达到目标距离的两倍,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尖形波间隔为4个小格,即全程的时间就是4×10-4s ,单程的距离为2×10-4s 乘以光速就是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
【详解】
由图可知电磁波发射通过的总时间为4×10-4s ,单程的距离的时间为2×10-4s ,由速度公式
s
v t
=可知
844310m/s 210s 610m s vt -==⨯⨯⨯=⨯
故选B 。
7.B
解析:B 【详解】
A .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运动员相对于跑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属于思想的活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 符合题意;
C .列车在飞速奔驰,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
D .飞机在蓝天翱翔,相对于天空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A
解析:A 【详解】
A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10.6s
0.3s 2
t =
=,距测速仪
11340m/s 0.3s 102m s v t ⨯波===;故A 错;
B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2 1.8s 1.4s
0.2s 2
t -=
=,距测速仪 22340m/s 0.2s 68m s v t 波===⨯;故B 正确;
C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12102m 68m 34m s s s =﹣=﹣=,经过时间 1.6s 0.3s 1.3s t =﹣=,汽车的速度34m
26.15m/s 1.3s
s v t =
==≈,故C 、D 正确. 故选A .
9.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卡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卡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由图可知,以站牌为参照物,轿车与站牌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轿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D
解析:D 【详解】 A .根据=s
v t
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 错误; B .根据=
s
v t
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故B 错误; C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1.B
解析:B 【详解】
因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即
21v v >
设钢轨的长度为s ,则声音在钢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22
s t v =
,11s t v =
由题意知
2121
s s t t t v v -=
-= 解得
1221
v v t
v v s =
-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22221211
21
s t v v t
v v
v v v v v t -=-== 故选B 。
12.C
解析:C 【详解】
A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
D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瞬时速度222【详解】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 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 半小时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解析:瞬时速度 22.2 【详解】
[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 ,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 ,半小时行驶的路程
13601km -13561km=40km s =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40km =80km/h 22.2m/s 0.5h
s v t =
=≈ 14.汽车0280km/h05h 【详解】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只要是以该汽车上的任何物体都是静止的2到丰南所需的时间为到丰南所需的时间为02h3由于是交
通工具故其标志是80km/h4所需的时间为故所需的时
解析:汽车 0.2 80km/h 0.5h 【详解】
[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只要是以该汽车上的任何物体都是静止的。
[2]到丰南所需的时间为
12km =0.2h 60km/h
s v t == 到丰南所需的时间为0.2h 。
[3]由于是交通工具,故其标志是80km/h 。
[4]所需的时间为
40km =0.5h 80km/h
s v t == 故所需的时间为0.5h 。
15.静止向后【详解】1乌龟和小蚂蚁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静止的;2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和小蚂蚁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且距离变大所以以小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向后移动的
解析:静止 向后
【详解】
[1]乌龟和小蚂蚁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静止的;
[2]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和小蚂蚁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且距离变大,所以以小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向后移动的
16.橡皮艇运动【详解】1游客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为静止状态故参照物为橡皮艇2游客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变化为运动状态故填运动 解析:橡皮艇 运动
【详解】
[1]游客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为静止状态,故参照物为橡皮艇。
[2]游客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变化,为运动状态,故填运动。
17.B3152775【详解】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2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对齐右侧在处所以物体
解析:B 3.15 277.5
【详解】
[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
[2]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 对齐,右侧在5.15cm 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5.15cm-2.00cm=3.15cm L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 ,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 ,指针在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4min37.5s=277.5s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一些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属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
即可。
18.船静止【详解】1两岸青山相对出是指青山在运动这时以船为参照物青山和船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2若以船上坐着的人为参照物船与人之间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船是静止的
解析:船 静止
【详解】
[1]“两岸青山相对出”是指青山在运动,这时以船为参照物,青山和船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
[2]若以船上坐着的人为参照物,船与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船是静止的。
19.126【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 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01cm ;2木块左端放在1000cm 刻度值处末端放在刻度值为1260cm 处则木块的长度为1260cm −1000cm=260cm
解析:1 2.6
【详解】
[1]图示刻度尺1cm 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0.1cm ;
[2]木块左端放在10.00cm 刻度值处,末端放在刻度值为12.60cm 处,则木块的长度为
12.60cm−10.00cm=2.60cm 。
20.1【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
05m 则他总走了2他步行的速度是
解析:1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明此次步行总共走的步数是6000步,步长是0.5 m ,则他总走了
0.5m 60003000m s =⨯=
[2]他步行的速度是
3000m 1m/s 3000s
s v t === 三、解答题
21.(1)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9min
(1)在公路旁这个标志表示最大速度,单位是km/h ;
(2)知道路程和速度,求出时间。
【详解】
解:(1)这个标志牌表示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
(2)根据s v t
=可知,车通过隧道需要的最少时间是 6km 0.15h 9min 40km/h
s t v ==== 答:(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车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9min 。
22.90km/h
【详解】
由题意知,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 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 。
则路程为
1160km/h 0.5h=30km s v t ==⨯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 。
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
230km 30km ==90km/h 2020min h 60
s v t =
=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为90km/h 。
23.(1)287km ;(2)256km/h ;(3)10∶30
【详解】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 1617km-330km 287km s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南京到北京的时间为
1315-9154h t ==∶∶
南京到北京的速度为
1024km 256km/h 4h
s v t =
== (3)南京到徐州的时间为 222330km 1n .25h 264km h /h
115mi s t v =
=== 故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 39151h15min 1030t +==∶∶
答:(1)徐州和济南的距离为287km 。
(2)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
(3)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 ,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是10∶30。
24.6h4min ;217km/h
【详解】
(1) 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到上海虹桥所用的时间是
12:40-06:36=6h4min
(2)它的平均速度为
1318km ==217km/h 6h4min
s v t = 答:(1)北京南到上海虹桥所用的时间是6h4min ;
(2)它的平均速度为217km/h 。
25.(1)1.5m/s ;(2)6m/s ;(3)2.4m/s
【详解】
解:(1)由图可知小华在AB 段的时间
t AB =25min-5m i n=20min=20×60s=1200s
小华在AB 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3600m 1800m 1200s
1.5m/s s v t =-== (2)由图可知小华在OA 段的时间
t OA =5×60s=300s 小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OA OA OA 1800m 300s
6m/s s v t ==
= (3)小华全程所需的时间 t OB =25min=25×60s=1500s
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
OB OB OB 3600m 1500s
2.4m/s s v t === 答:(1)小华在AB 段的平均速度是1.5m/s ;
(2)小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6m/s ;
(3)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2.4m/s 。
26.25m/s 1.4m/s
(1)已知步行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公式s v t
=可求他的步行速度. (2)已知最初30m 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最初30m 所用的时间;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最初30m 所用的时间;剩余路程等于总路程减去最初30m ;余下路程的速度根据公式s v t =
可求. 【详解】
(1)走过的路程为100m ,用时80s ,根据s v t
=得步行速度为: 100m 1.25m/s 80s
s v t ===. (2)最初30m 以1米/秒做匀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11130m 30s 1m/s
s t v ===;
剩余路程所用的时间
2180s30s50s
t t t
=-=-=;
剩余路程
21100m30m70m
s s s
=-=-=;余下路程的速度为;
2 2
270m
1.4m/s 50s
s
v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