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得分训练四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信仰是个性心灵深层的隐密,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一个不易交流的话题。

然而,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却备受人们的关注。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的,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

诚如康德所言:“信仰是客观的不确定而主观上确定。

”以此看来,信仰是一种价值预设,是信仰者相信其正确或有意义,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黎巴嫩诗人哈·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信仰是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

从认知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正确和认同;从情感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敬畏和尊重;从意志角度看,信仰表现为坚守和追求。

人的信仰具有多样性,如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被信奉、被坚守的信仰突然被人们普遍质疑或放弃时,则表明信仰危机的出现。

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在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

信仰危机固然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至少说明人不盲从迷信,而且在危机中还会孕育出新的信仰。

罗曼·罗兰说得好:“怀疑和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

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我们应当坚信,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

多元的、充满理性光芒的信仰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于人类来说,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

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从哲学层面看,信仰关乎人的价值追求。

人不会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

人来自于物,人原本就是物,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了尊严,升华了境界;人是有限的生命存在,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确立使人超越了死亡,满足了追求永恒的愿望;人生是不断寻求价值和意义的,信仰的确立使人获得价值目标和生活信念。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仰源于人的精神需要。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信仰无疑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基础:信仰使人有了精神寄托,从而满足了归宿感;信仰使人的精神有了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安全感;信仰克服了灾难和死亡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从而获得了平和与慰藉感。

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

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圣洁的信仰星空,愿我们每个人对心中的信仰都能保持一种深深的虔敬!
(选自xx年第21期《记者观察》中的《话说信仰》,有删节)1.有关信仰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信仰具有相当的抽象性和神秘色彩,是不易交流的话题,它备受人们的关注。

B.信仰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人们对其信仰的对象是极其相信和尊重的。

C.信仰的多样性,必然决定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的多元性。

D.信仰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情感、意志等角度看,表现各有不同。

2.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需要信仰”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人不满足于既有的生命状态,向往崇高与尊严,期待延续与永恒,追求价值与意义。

B.信仰问题是普遍而永恒的,人们需要信仰且能够具有信仰,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条件。

C.信仰能使人有精神寄托,使人精神有了确定性,克服灾难和死亡带来的紧张和恐惧。

D.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会产生诸多心理需要,而信仰使人们有了归宿感和安全感。

3.有关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是永远走不到的”,是说信仰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或能否实现。

B.信仰危机会给人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不是一件坏事,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思想根源。

C.信仰的发展自有其内在机理,社会能瓦解人的信仰,必能帮助人确立新的信仰,信仰危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D.信仰关乎人类生活的根本,赋予人生以意义,为生命赢得了尊严,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仰。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寝不报。

窦氏大恨。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有改动)[注]①生口:指俘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竟从安议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寝:搁置
C.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拦阻
D.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诛:诛杀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②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③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

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

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

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

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3分)
译文: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3分)
译文:
(3)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8.题为《初到黄州》,诗中哪一联紧扣“初到”题意?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四题任选三题)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2)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的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做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最先做的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

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

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

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

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

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

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

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

”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

”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

他是个哑巴。

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

”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

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

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

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

”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6分)
(3).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6分)
(4).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草根"欲自办山寨版春晚学者:何必叫板央视
"人民春晚人民办,人民春晚为人民!"家住朝阳区华严北里的施孟奇与朋友构思的"山寨版春晚"正在筹划。

他说,"山寨版春晚"将通过网络与央视春晚同时播出,为民间高手提供舞台,与百姓互动是"山寨版春晚"的宗旨。

创意民间"卧虎藏龙"激发创意
在京工作6年的施孟奇今年36岁,从事计算机工作。

一个多月前,产生了办"山寨版春晚"的想法,并称要"叫板央视"。

"近年央视春晚新意不多,观众抱怨越来越不好看。

"施孟奇认为,民间有绝活的高人、原创艺人特别多,为什么不请他们。

他说,"山寨版春晚"将通过网络直播,与央视春晚同时播出。

昨日(29日),开着写有"山寨版春晚"的面包车,施孟奇来到位于立水桥的"山寨版春晚组委会"办公地点。

施孟奇说,观众主要面向老百姓,特别是不能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和大学生。

人员组委会将选百名志愿者
目前,"山寨版春晚"筹备团队现已成立,成员约十名,分别负责网络技术、节目策划、节目质量审核、拉赞助、定场地等。

丁先生是"山寨版春晚"筹备者之一。

"我有这方面的资源。

"丁先生说,他的支持和鼓励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演员和歌手,丁先生在团队中担任节目审核。

"关键要有新意,央视春晚中没有的,我们要有。

"他说,自己将在数百件参选作品中"海选"。

另一成员周女士负责招募人员。

她说,目前已有三百多人报名志愿者。

"邮箱里很多邮件还没看,QQ也挤爆了。

"周女士表示,将挑选至少一百名志愿者,从事场务、接待等。

资金企业赞助多以实物体现
关于"山寨版春晚"的资金,施孟奇表示,原本预算50万,邀请观众300名,演员百人。

但以现在的火爆情况,成本会超。

"'山寨版春晚'全部费用通过拉赞助解决。

"施孟奇解释,赞助以实物体现,尽量不收现金。

目前,已联系6家企业,由其提供彩排及演出场地、舞台用品、饮料等。

此外,他们与一家网络公司商谈服务器问题。

晚会直播时将打赞助商名字。

施孟奇表示,演员自愿参加,无薪水,但演出的交通费、食宿费将由组委会负责。

参与海外游子欲献歌《故乡》
目前,已有多位民间爱好者向"山寨版春晚"提交节目。

报名者之一,山东的王先生是一名业余小品作者,目前已创作53部作品。

"我支持施孟奇。

"王先生表示,他准备了两部小品,讲述的是农民过年的故事,正在当地排练,希望入选。

另一位参与者、美籍华人谷先生刚回国。

"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参加。

"谷先生说,"山寨版春晚"如果办好了,能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但特别应注意艺术要和健康思想相结合。

谷先生准备将自己创作的歌曲《故乡》提供给筹备组。

他说,该作品表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曾获团中央、文化部等部门主办的"青春中华"---首届青年文化周活动主题歌征集比赛一等奖。

点评百姓自娱自乐何必叫板央视
北大教授夏学銮认为"山寨版春晚"可丰富节日文化。

昨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百姓自办"山寨版春晚"在活跃春节文化生活上是有意义的,体现了多元化的节日特征。

但夏学銮指出,"山寨版春晚"创办者不应提出"要与央视春晚叫板"之类的宣传口号。

央视春晚所代表的是主流文化,百姓自娱自乐如果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可能面临的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其合法性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

1.下列对这则通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山寨版春晚的组织者一开始就估计到报名演员会十分火爆,所以组委会只负责演员的交通费、食宿费,而不支出演出薪水。

B. 从收到的节目看,"山寨版春晚"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有的报名节目质量相当高。

C. 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春晚极可能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有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D. 北大教授的意见引起我们对山寨版春晚的多方面思考,有利于大家全面辩证地看待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的影响。

E. 这篇通讯及时报道了山寨版春晚的筹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读者对山寨版春晚的关注和期待。

2.施孟奇的山寨版春晚要办出什么特点?他们试图通过哪些办法来办这台春晚?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施孟奇称他的"山寨版春晚"要"叫板央视",而有的学者"山寨版春晚"创办者不应提出"要与央视春晚叫板"之类的宣传口号。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3分)
A.诚实本分是人们存在的普遍状态,但不代表没有好恶,即使你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大好人,看了衣冠楚楚
....的人,你会禁不住有人性本恶的怀疑。

B.由于对农村问题有这极为深入的研究,所以他能够见仁见智
....,写出了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C.针对屡禁不止的渣土车不良运营状况,大庆城管部门连发4条新规,加大对“三车”违规的执法力度,对
渣土车监管从敲边鼓
...变成了动真格。

D.为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瞻前顾后
....,统筹兼顾,在假期里加班加点,紧锣密鼓地做好了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B.海选时,她唱歌没有注意到气息的运用,发音的位置也不对,这次复赛,经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练习,她的歌声变得格外亲切而动人多了。

C.如今,如“阿Q”“小D”一类的“字母词”已几乎遍布全世界所有的汉字文化圈内,它们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D.书,本无所谓必读书或闲书,只是我们人为地设置了太多的框架,将自己绑定在一棵树上,结果文科生不识霍金,理科生文不通顺。

15.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句子,语序连贯、自然的一项是(3分)()
赛尚夫人最后的一张肖像是热闹鲜明的。

她坐在阳光照射下的花园,花花草草与白色的路上腾起春夏的烟尘。

穿着礼拜天最考究的衣裙,鲸鱼骨束腰带紧匝着她,她恢复了少妇的体格,两只手伸出来也有着结实可爱的手腕。

⑥然而背后的春夏与她无关。

②画家的环境渐渐好了,③苦日子已经成了过去,①可苦日子里熬炼出来的她反觉过不惯。

④她脸上的愉快是没有内容的愉快。

⑤去掉那鲜丽的前景,人脸上的愉快就变得出奇地空洞。

A.④⑤②③①⑥B.②③①⑥④⑤
C.⑥④③①⑤②D.⑥②③①④⑤
16、阅读下面一则通告,完成相关问题。

(5分)
①我处②决定对长江江口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至梅龙镇小李庄村段进行整治③工作,发现此段内有私自搭建的房屋④建筑,根据《安徽省河道管理条例》中关于“清除河堤内非法建筑物”的规定,⑤因此,⑥勒令房主于2010年9月30日前一律将房屋⑦拆除,⑧逾期不拆除的将按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处
(1)从简明的角度看,应删除的三处是:。

(3分)
(2)从得体的角度看,应改的一处是:应改为。

(2分)
17.阅读下面一则消息,请用简短的语言对文中的女子行为进行评论。

要求:以基本整齐的句式写两句话,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一列动车上,一名女子一人买了三张票在座位上躺着,同车厢的一名持站票老者的儿子希望给父亲借个座,被女主角冷漠拒绝,随后男女主角发生激烈的舌战。

“不行!这三个座位全被我买下了,我有三张车票……”男子多次要求借座,可女子仍坚持“座位都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最后,无奈的男子只能带着老父亲怏怏离去。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 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


材料二: 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楼观江景。

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


材料三: 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辄说道:“我算看透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