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回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回顾
国内外文献表明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上缺少量质相结合,研究缺乏系统性。

标签: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现状
自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的影响,性别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身份认同逐渐成为国外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

然而在教育领域展开对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只是近10 多年的事情。

随着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深入,教师身份认同也开始被我国学者接纳和研究。

二、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
在知网中以教师和身份认同为搜索词,在CSSCI中检索到相关文献共173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资料检索,目前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研究
“身份认同”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关注却又众说纷纭的概念。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无一不从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开始。

有学者认为,教师身份认同包括自我认同、他者认同、群体认同三方面内容,自我认同是对“我”即教师的概念和意象的认同,是主观的理解,是内部生成的;他者认同,是身份的主体间性的特质,当教师的身份与他者眼中的身份一致时,教师身份认同才能形成;群体认同,是教师个体的我与教师群体之间的归属关系,是否与群体成员具有同一性[1]。

二、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包括课程政策变化和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首先,就课程政策方面,戴依指出,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家课程、国家考试、学校评定的标准等都受到了政府的干预,这种干预使得教师缺乏自主性,不利于教师的身份认同[2]。

其次,对教师而言,学校是教师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学校因素包括制度保障、组织文化、同事间的信任、师生关系等。

二是微观层面,教师身份认同是不断发展的,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经验、情绪、教育信念、社会关系等。

李茂森认为,在教师个体层面,教师的个体实践性知识、教师情绪与态度、教育价值观念是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3] 。

三、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一)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现状的研究。

教师身份认同水平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师范生来看,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发现,目前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总体水平不高,师范生从纯粹的学生向教师转变需要适应。

这一过程对师范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冲击,使他们很容易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从教师群体来看,乡村教师面临十分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由于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乡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冲突。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也十分严重。

由于外语教学“社会转向”的影响,例如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公布和英语教师边缘化的影响[4],大学英语教师也同样面临身份认同问题。

(二)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研究。

影响教师身份认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

对于师范生群体,身份认同的危机主要是是因为其对教师身份的不确定性,还有其缺少教学实践经历。

在宏观层面,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主要受到政府的影响,如国家课程、考试改革等相关政策的变化。

[5]在微观层面,教师的个人情绪和态度,对教育价值认可度等都会对教师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三)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对策研究。

一是就师范生群体而言。

国家应该为他们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

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教育管理部门应致力于改善师范生就业的环境,降低其对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

二是就在职教师群体而言,应该增加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应包括对教师责任感的培训。

三、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反思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涉及了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虽然上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任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第一,理论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主要从教育学或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教师的身份认同,我们的研究视角应更加多样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第二,应坚持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往研究多采用质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待替身。

第三,以往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已有研究仅是对某一类型的教师群体进行研究,缺乏对整个教师群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43-47
[2] hristopher Day .S chool reform and t ransition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identity[ J] .Int 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 ional Research ,2004 ,37(8):677 -692
[3] 李茂森. 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9(6):45-46
[4] 杨春洪,吴慧平. 他者与自我视界中的大学教师身份认同[J]. 教师德育论坛,2013,(10)
[5] 杨宏丽. 基于实践课程的实习教师身份认同考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8):33-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