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效果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的患者118例,将其
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59例。

对照组患者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
基础上口服参麦养心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脂酸脂类停减药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脂酸脂类停减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
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可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脂酸脂类药物的
服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84-02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
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1]。

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的最主要、最常见病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
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关键在于
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恢复机体正常血供、氧供,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2]。

本文通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
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心肌缺血治
疗的患者118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患
者59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4岁~76岁,平均年龄62.4±5.6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病程10.4±5.1年;试验组患者年龄47岁~73岁,平均年龄64.7±5.2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病程11.7±5.4年.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前
区不适等症状,排除其他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方式,
具体服用方法为:口服0.1g肠溶阿司匹林片,每天服用1次;口服40mg单硝酸
异山梨酯胶囊,每天服用1次。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口服参麦养
心片,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3片。

治疗2周后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

1.3效果评定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患者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经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患者的
临床症状减轻,经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症状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症状未发生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
有效率情况以及硝酸脂类药物停药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
准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统计{n[%]}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2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0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
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的停减药率情况比较{n[%]}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停减药率为8.47%,试验组患者的停减药率为25.42%,两组患者的停减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有研究认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膜粥
样板块不断积累,可引起板块破裂造成血栓,从而导致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发生[3]。

现代医
学认为,冠心病心肌缺血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
心肌缺血疾病。

西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多采用肠溶阿司匹林以及硝酸脂类药物,硝酸
脂类药物可以有效松弛患者的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静脉的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度以及
肌张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4]。

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常用抗凝药物,阿司匹
林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多通过抑制血酶原及血小板等,有效避免血栓烷A2的形成,阻断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因此硝酸脂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可以一定程度
上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本组研究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采用阿司匹林以及硝酸脂类
药物基础上加用参麦养心片,参麦养心片主要组成部分为丹参、毛冬青以及麦冬,丹参可以
有效抑制粥样硬化,延缓已形成的粥样硬化,对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以及增加心肌供血量
有积极作用;毛冬青可促进钙离子内流增加,加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改善心肌缺血情况[5]。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率高,硝酸脂类药物的
停药率较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农安宜.曾少容.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J].广西中医药,2010,8(16):47-48.
[2]宋明辉,于晓萍,田霞,等.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关系[J].中国民康医学,2009,8(6):47-48.
[3]王晓才,农一兵,林谦.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2):5.
[4]陈建军,鲍奇勇,王玉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3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
医内科杂志,2010,6(12):43-44.
[5]王严冬,申春悌.香通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6):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