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十二讲 分散系 胶体 溶解度学案+课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十二讲 分散系 胶体 溶解度学案+
课时作业
一、考试说明:
1、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2、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 。
(2)
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分为: , , ①淀粉溶液 ②食盐水 ③烟水晶 ④云 ⑤牛奶 ⑥碘酒 A 、 ①② B 、 ②⑥ C 、①③④⑤ D 、⑤⑥ 2.胶体
(1)概念: 。
(2)胶体的分类
气溶胶——举例: 按分散剂状态分 液溶胶——如: 胶体 固溶胶——如:
按分散质分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3)胶体的制备
常用的方法有:A.如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硅酸胶体的制备。
B.溶解法如
C.研磨法如碳素墨水等;Fe(OH)3胶体的制备:,发生主要反
,胶体的提纯基本方法:。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胶体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D、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
(4)胶体的性质
布朗运动③电泳现象④胶体聚沉
例题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
A、2mol/L的H2SO4溶液
B、2mol/L的NaOH溶液
C、2mol/L的MgSO4溶液
D、硅酸溶胶
(二)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一定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的溶液。
溶液是否饱和是相对的,改变、、等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2、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里形成时所溶解溶质的。
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单位为。
(气体溶解度如何?)
思考与交流3:(1)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很小,如;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升高而;随温度升高而。
3、溶解度曲线: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溶液所处的状态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状态。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相等。
4、计算:必需掌握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计算公式外,还必需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ω、物质的量浓度c之间的换算关系:
45 g 该CuSO4溶液,加入25 g胆矾,完全溶解后溶液亦恰好饱和。
60℃时CuSO4的溶解度为
A. 62.5 g
B. 51.6 g
C. 40.0 g
D. 29.6 g
三、感悟高考:
(03上海)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 g H2O,析出晶体5 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 g H2O,析出晶体10 g。
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
B、15%
C、20%
D、25%
教学反思:
分散系胶体溶解度(课时作业)
溶液A 溶液B 溶液C 蒸发10g 水无晶体析出 蒸发10g 水析出5g 晶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 .O 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 是一种混合物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 nm ~100 nm 之间
B .能透过半透膜
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 .呈红褐色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光束穿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胶体粒子大小在1 nm~100 nm 之间
C.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4、.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溶解该溶液是
A .2 mol·L -1 H 2SO 4溶液
B .2 mol·L -1
NaOH 溶液
C.2 mol·L -1
MgSO 4溶液 D.硅酸溶胶
5、右图是M 、N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N 比M 的溶解度大
B .温度从t 1℃升高到t 3℃时,N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C .M 比N 的溶解度大
D .N 中含有少量M 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N
6、在一定温度下,b g 固体A 能完全溶于水形成(a +b ) g 溶液(固体A 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则该温度下,固体A 的溶解度肯定不可能是
A.g
B.g
C.g
D.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同温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8、在相同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钠溶液a(300 mL)和b (200 mL)各蒸发掉20 g 水后所得两溶液的关系为
A.a 溶液浓度一定等于b 溶液浓度
B.a 溶液浓度一定小于b 溶液浓度
C.a 溶液浓度一定大于b 溶液浓度
D.a 溶液浓度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b 溶液浓度 9、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 4(s)Ba 2+(aq)+SO 42-
(aq)的平衡常数 K sp =c (Ba 2+)·c (SO 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应的K sp 大于c 点对应的K sp
10、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A 经过以下变化;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
B 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B 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C一定是饱和溶液 D.将溶液C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是5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先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12、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鉴别。
★13、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5)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2=+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