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奇妙的伞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用。
活动准备:
1、故事:爱画画的公主。
故事中的图片四幅。
2、蚂蚁、小鸟、等动物的图片,小船、鸟窝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爱画画的公主〉。
---教师讲述故事
有一位公主不爱讲话……要仆人去找画上的东西。
(出示第一幅图)
我们也来比划一下,猜猜看是什么?要顺着数字来连。
(幼儿回答)
(出示第一个仆人的图片)
原来仆人拿的是什么?可是公主看了蘑菇却摇摇头,又画了一幅画。
(出示第二幅图)
我们也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公主画的是什么?
(幼儿回答)
(出示第二个仆人的图片)
仆人拿来了公主最爱吃的棒棒糖,公主看了棒棒糖,叹了口气,咬了咬笔杆又画了一幅画。
(出示第三幅画)
我们再来用手比划一下,猜猜看公主画的是什么?
(幼儿回答)
(出示第三个仆人的图片)
这次胖仆人拿来的是一棵松树。
公主看见仆人扛了一棵树来,气得脸都红了。
她掏出一支笔,仔仔细细的又画了一幅画。
(出示第四幅画)
我们再来比划一下,猜猜公主画了什么?
(幼儿回答)
(出示第四个仆人的图片)
这次,瘦仆人买来的是一把伞。
公主站在伞下觉得凉快多了。
公主笑了,仆人也笑了。
提问: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蘑菇呢?蘑菇什么地方像伞?
穿红裙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棒棒糖呢?棒棒糖什么地方像伞?
胖仆人为什么会砍小松树呢?小松树什么地方也像伞呢?
二、讲述伞的用途
师:(出示准备好的伞)问:“公主用伞来干什么?”
(教师撑开一把伞)---(把伞倒挂在手上)
师:伞除了可以撑外,还可以做什么?
(幼儿回答问题)
师:原来伞有这么多用途,它可真奇妙啊!
中班语言活动《奇妙的伞》教学反思
本次中班语言活动《奇妙的伞》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讨论,引导幼儿们探索伞的多种功能和奇妙之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奇妙的伞》这一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通过讲述不同种类的伞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孩子们对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同时,通过讨论伞的奇妙之处,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孩子对于伞的功能和用途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可能只关注到了伞的基本功能——遮雨遮阳,而忽略了伞的其他用途和潜在价值。
这可能与我在活动中的引导不够充分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孩子们思维的启发,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伞的用途和价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全面的认知。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故事讲述、图片展示、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通过故事讲述和图片展示,孩子们能够直观地了解伞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通过提问讨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伞的功能和用途。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在提问讨论环节表现得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这可能与我在提问时的方式不够恰当,或者没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和引导性,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
此外,我还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他们能够根据故事的启发,想象出各种奇妙的伞,有的伞能够飞翔,有的伞能够变形,甚至有的伞还具有神奇的魔法。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评价教学效果时,我意识到仅凭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效果是不够的。
我还需要关注孩子们在活动后的反思和收获,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伞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对孩子们的后续观察和交流,以更全面地评估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中班语言活动《奇妙的伞》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