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建设创新型学校的“撑杆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篇•学校管理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学校风景:教师虽平凡,但其情感和心灵深处充盈着爱心、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学生虽单纯天真,但随时有争论,有顿悟与发现,有深入与延伸;课内课外是实验场、创造场、生命栖居室,一种适宜的温度氤氲于其间……这样的风景其实就是创新型学校的基本风貌。

痴迷并浸泡在如此“风景”中的师生,其创新能力必定在一步步蓄积、提高、延伸。

那么,如何建设创新型学校呢?其核心因素又是什么呢?
一、魅力教师:创新型学校的灵魂
朱永新说:“教育就是一种人类最高潜能的实现:为一个原本陌生的人,倾注我们的生命。

”话说得好,但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正能量”传递给“陌生人”,则需要教师有一颗卓越的心、有一张自信的笑脸,有一双坚定的眼睛,有一种创新的意识。

教师要处理好“近”和“远”“实”和“虚”“细”和“略”等关系,以此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创新自己。

1.“近”和“远”
“近”,即既“零距离”接触学生,也侧面触摸学生的心灵,看清教学或学生成长中的生机、“岔路口”“转弯处”,看清“远方”的事物,看清那些险些忘却的东西;“远”,从教学相长的高度看待师生关系,将触角伸展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中,完成精神和心灵上的成长,重构自己明晰透亮的教育哲学。

也许,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都隐含在这种师生关系的重建中。

2.“实”和“虚”
“实”的一面:读书、思考、行动。

“虚”的一面:上网、旅游、公益活动。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多角度参与博客、参与志愿者活动、触摸社会、触摸人性,如此才有资格引导学生去创新,方能收获沉甸甸的“馥郁”。

3.“细”和“略”
“细”,即读书、教学前的规划、教育细节的把握要“细”,深入文本的核心地带,重新审视教学历程中的幽微细节,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

“略”,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粗略”一点,不能讲透讲完。

教育,30%是启发,70%是等待,教育应该是留白的艺术。

空白处包含着生机和生成,给学生以无限探究和创新的可能。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自身硬”,必须与古往今来、寰宇四海的先哲“通上电”。

对于成长中的教师来说,真正的成长和创新,就是让他的根在阅读中扎得更深、更广,并保持强大的吸水和固水能力。

二、活力学生:创新型学校的主体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原本是一个粗略的草稿。

后来,那种与内里勃郁而出的活泛与张力才被激发出来。

从“草稿”到“精品”,教育是作为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参与了他们的光合作用,还是成为一种“逆环境”阻滞着他们咔嚓作响的生命拔节?教师的视角和坚守将决定其走向。

与其说是教师的视角,不如说是站在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孩子们。

这其中,“儿童视角”不可或缺。

庞永力有一句话很有意思,
较好地诠释了“儿童视角”的意义:“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门,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地踹,都不如里面自己轻轻一拨”。

很多情况下,“轻轻一拨”的关键在于师生开放的心态,需要心灵的敞开、接纳、对话与沟通,需要学生的自主。

所谓“自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追求和基于生命自由的信仰,比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2)应该在传统文化习俗与孩子生命天性之间的“缓冲带”中历练、实践和创新,既能够体认这些传统,又能够有资格对这些传统加以审视与反思;(3)应该以民主的方式生成自己的游戏规则,比如自由交流意见及发言;(4)应该向教师质疑甚至发难,打破教师的“一言堂”或“一问堂”。

三、助力评价:创新型学校的内驱力
创新型学校的评价体系必须走出量化的“误区”。

在注重评价的反馈、引领与激励等功能的前提下,从细节的改进入手,在评价中融入更多的真情。

1.手写的奖状
在印刷品泛滥的时代,一张用钢笔写就的奖状一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体温”和关切,更能从中收获到感动和激励。

而且,奖状上的内容也会因人而异,绝不是那种“某某某表现出色、特发此状,以资鼓励”的格式化字样。

例如,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曾经给学生写过这样的手写奖状:“那天,我们听到几位同学欢呼:‘哇,我们小组终于得了满分!’原来是你带领全组同学互相帮助呢!你还告诉老师,‘自己努力,大家也要一起努力!’为这样的清华少年自豪!”
2.“有故事”的评语
“百度评语”“概念评语”“简单美化的评语”等,是这些年学生评语改革的怪物,以致连学生也知道,尽管老师在评语里写满了“你真棒”,但并不等于老师真的认为他很棒。

因此,要倡导“有故事”的评语,要求教师不说空话、假话。

评语要有细节、有情节,并且“不刻意回避缺点”。

当然,想写出这样“有故事”的评语,教师平时就要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

别吝啬你的发现和赞美。

魅力教师、活力学生、助力评价,这三者也许还不是打造“创新型学校”的全部元素,但是应该可以成为建设创新型学校的“撑杆跳”。

这其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所谓的“起跳者”和“仰冲者”将决定“撑杆跳”的高度和质量。

比如:善待和珍视教学中的“节外生枝”,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体验,追求多维度的教学对话,构建开放自由的教学机制。

如此,在收获知识技能教育硕果的同时,也在创新教育的百花园中收获着沉甸甸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白茹明.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型校园[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2]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编辑薛直艳
“三力”:建设创新型学校的“撑杆跳”
吴春萍
(甘肃省景泰县第六中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