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岩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1. (6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
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已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二)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三、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四、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
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
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
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
从新闻业的发展来
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可以优化新闻的信息环境。
B . 能够批判性地解读信息是受众重要的新闻素养。
C . 只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就能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D . 受众新闻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当今新闻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提出要提高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的观点,在第二三段则着重论述了怎样提高解读新闻能力的问题。
B . 第四段对现实中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进行了阐述,不仅论述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还指出了其表现。
C . 第五段在前一段基础上继续论证受众寻求真相的意愿,着眼于剖析真相与常识的关系,提出对常识保持警惕的忠告。
D . 第六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与前文关于受众能力和意愿的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的状况。
B . 受众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应该考虑报道来源、内容完整性、事件证据,最主要的是要关注发布者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C . 如果受众对新闻具有辨别能力,同时又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那么就可以净化新闻环境,保障新闻业良性发展。
D . 当今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比解读新闻和追求真相更紧迫。
2. (9分) (2018高二上·铅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计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C .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D .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B .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 .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D . 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
3. (12分) (2018高一上·湖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美国)凯瑟琳·福伯斯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
“这是付给房东的。
”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
”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
”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
”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
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
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我们都引以为荣。
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
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
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
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
”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
妈妈说:“好吧。
”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
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
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
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
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
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
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
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
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
“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好。
”妈妈说。
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
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罢工期,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
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
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
老板说那里的发酸牛奶可以随便拿。
妈妈把酸了的牛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了。
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了。
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
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
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
”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
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
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
(1)小说中妈妈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
(2)文中为什么要提到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遭遇?
(3)文章最后,“妈妈”说她从来没有在银行里存过款,小说以此收尾,有何作用?
(4)关于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人主张译为“美丽的谎言”,你认为哪一个更恰当?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20高二下·黄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
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
服除,为晋州刺史。
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
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不纳。
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
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明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
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
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
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
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 “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 .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称“追赠”。
D . “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
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 . 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
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 . 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
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将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D . 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
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在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②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20高二上·中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柳
(清)王士祯①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②。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③ ,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注释】①诗人生于1634年,清初杰出的文学家。
②白下门:即白门,古代指南京,这里指柳树。
③黄骢曲:指黄骢叠,曲调名,相传唐太宗爱马死后,命人谱成此曲。
(1)请把颔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有人评价“这首诗有凭吊明亡的意味,但写得非常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理由。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6. (3分)(2020·哈尔滨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善于用典。
在《春江花月夜》中,“ ________, __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6分)
7. (6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____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
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地推销自己,力求卖个好价钱。
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
”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种种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
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
恒的秘密”。
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侃侃而谈大张旗鼓不堪入目先声夺人
B . 侃侃而谈兴师动众俗不可耐先发制人
C . 夸夸其谈兴师动众不堪入目先发制人
D . 夸夸其谈大张旗鼓俗不可耐先声夺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 .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 .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 .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B .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 . 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 . 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8. (5分) (2017高一下·木里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格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①________。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②________。
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③________。
9. (5分) (2019高三上·运城期中) 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
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