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综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山中学2018届高二上期10月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
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该抗花叶病植株是由隐性突变造成的,让该植株自交后代抗病的占1/4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通过诱发大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产生基因突变。

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在二次免疫中,抗原可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D.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完作用后一般要被相应的酶降解或灭活。

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可能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4.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
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
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
5.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 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
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
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a为下丘脑,b为垂体,c可以为胰岛细胞,该图可以表示血糖调节过程。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
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6.在炎热夏季,我们从室外进入空调屋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冷觉感受器兴奋②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兴奋③皮肤血管舒张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⑥机体耗氧量降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C.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D.煤燃烧是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8.一定量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氢气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为()
A.加压 B.加CuCl2固体 C.加NaCl溶
液 D.加醋酸钠固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C(s) + O2(g)===2CO(g) ΔH=-221 kJ·mol-1,则C(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B. 在101KPa下氢气的燃烧热△H=-285.5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
+ O2(g)△H=+285.5 kJ·mol-1
C.已知中和热Δ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
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热量28.7 kJ,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 CH3COOH(aq)===CH3COONa(aq) +
H2O(l) ΔH=-57.4 kJ·mol-1
10.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绝热是指体系与环境不存在热量交换),存在可逆反应mA(g)+ nB (g)
pC(g)+qQ(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m mol A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②③④⑥ B.③④⑥⑦
C.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1.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D中纵坐标为气体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
12.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将H2和N2充入一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B、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 mol/(L min)
C、从曲线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25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分离出0.1mol
的氨气
D、在25 min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NH3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比
原来小
13.不同温度下,向V L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NO和0.5 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
N2(g)+CO2(g)△H=﹣Q kJ·mol-1(Q>0),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n(C)/mol n(CO2)/mol
T1 0.15
T2 0.37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
增大
C.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增大
D.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可以不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摩擦起电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15.A、B两带电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用绝缘不可伸长的细线如图悬挂,静止时A、B两球处于相
同高度.若B对A及A对B的静电力分别为FA、F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A<FB
B.mA=3mB
C.细线AC对A的拉力TA=
D.细线OC的拉力TC>(mA+mB)g
16.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5中虚线所示,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不计粒
子所受重力,则()
A.粒子带正电荷
B.粒子加速度逐渐增大
C.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B点的速度
D.粒子的初速度可以为零
17.下图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
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中央的两侧。

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
确的有()
A.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
B.电场力对矿粉均做正功
C.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
D.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
18.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
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可知()A.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在Q点时的速度大小
B.带电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大
C.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时的小,比在P点时的大D.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1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Q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
场中,P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重力不计),则从射入
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
A.它们运动的时间tQ>tP
B.它们运动的加速度aQ<aP
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qP∶qQ=1∶2
D.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kP∶ΔEkQ=1∶4
20.等量异号点电荷的连线和中垂线如图1所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的a点沿直线移
动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则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
()
A.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不变
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
C.电势能一直减小
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
21.带正电的微粒放在电场中,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带电微粒只在电场力的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粒做往复运动
B.微粒将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C.微粒在第1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相同
D.微粒在0~1 s内的加速度与1~2 s内的加速度相同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22.(6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极板A接地,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B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 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