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磐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市磐石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很稳定的是()
A . 氧气
B . 氮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2. (2分) (2020九上·宝山期末)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 (2分) (2018九上·扬州月考) 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4. (2分)(2017·宿城模拟) 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⑤⑥
D . ②④⑤
5. (2分)(2017·咸宁模拟)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 .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C . 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D .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6. (2分) (2017九上·南宁月考) 含磷的洗涤剂因含有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下列化合价在Na5P3O10中没有出现的是()
A . -2
B . +4
C . +1
D . +5
7. (2分) (2016九下·巴中期中)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8. (2分) (2017九上·平川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
A .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9. (2分)下列有关双氧水(H2O2)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 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D . 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10. (2分)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氧分子的是()
A . 空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气
D . 液氧
11. (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液体的量取
B . 滴加液体
C . 给液体加热
D . 点燃酒精灯
12. (2分)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B . 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13. (2分)现将1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8克C和4克D,则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比是()
A . 1:1
B . 2:1
C . 4:1
D . 5:1
14. (2分) (2015九上·文昌期末) 如图所示的是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虽年久仍不变色,这是因为墨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
A . 可燃性
B . 稳定性
C . 还原性
D . 氧化性
15. (2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体温表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B . 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
C . “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D . “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黄金不与氧气反应
16. (2分) (2016九上·衡阳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C .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真实质量,无法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8分)
17. (5分) (2016九下·新化开学考) 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铝离子________;一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为+5价________;沼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18. (7分) (2018九上·海珠期末) 认识物质的组成,并从微观的角度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1)从组成的角度看,碳酸钠由________组成。
(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
A . 氯气
B . 石墨
C . 硫酸铜
D . 锌
E . C60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从分子角度来看,这是因为________。
(4)如图表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在 A、B 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________、________。
19. (1分) (2018九下·老河口月考)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氢气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0. (5分)(2017·华蓥模拟) 根据如上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
(2)采用装置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 (选“a”或“b”)进.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
21. (8分) (2017·邯郸模拟) 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1)【探究一】
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______的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
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________,否定了小明的想法。
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_______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2)【探究二】
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
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
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分析、讨论】
①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___法。
(4)【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
A . 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
B . 用干冰灭火
C . 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的火
D . 用水灭火
22. (6分)(2017·夏津模拟) 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利用装置________可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般用________装置收集,该实验在气体收集满后停止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操作是_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如果利用装置D来收集气体,进气口应该是________(填写装置中的“a”或“b”)
四、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23. (6分)(2018·上海) 某涂料添加剂M的成分为银、铝、锌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取一定质量的M 和稀硫酸进行实验。
①银、铝、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②用右图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________(选填“可溶”、“难溶”)于水;仪器Ⅰ的名称是________。
③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铝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在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
________
⑤1.8g样品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mol氢气,则M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8分)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0-2、
20-3、
20-4、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
21-1、
21-2、
21-3、
21-4、
22-1、
22-2、
四、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