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务员考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录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三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钢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B.钢铁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C.钢铁是一种反映物质生活水平的金属
D.钢铁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
解答:正确答案为A.
请开始答题:
1.从理论上说,以东周元年为起点,加上西周积年就是克商之年。
但是文献中提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只有古本《竹书纪年》的257年和今本《竹书纪年》的281年。
依古本《竹书纪年》之说,则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可惜与《尚书》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大多不合。
今本《竹书纪年》的年代体系袭自唐一行的《大衍历议》,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使用。
文献学家研究了《左传》、《孟子》等文献,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
这段话谈论的中心意思是()。
A。
指出求得武王克商之年的方法是,以东周元年为起点,加上西周的积年
B. 介绍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两个文献
C. 说明今本《竹书纪年》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作用的原因
D. 说明专家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
2.作为理学家,朱熹一直名闻遐迩,他在儒士中的影响力一度仅次于孔孟,而且学说远播日韩,至今在海外仍有一定影响。
对于普通老百姓,其复杂的学说并没有多少人系统学习过,只知道“存天理,灭人欲”这句混账话是他说的,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压迫了多少人,造就了多少人性悲剧。
显然,无论统治阶级如何宣传,“存天理,灭人欲”并没有深入人心。
处于弱势地位的小民无力抗衡强大的国家机器,于是只能用类似谣言的传说去发泄他们的不满,道貌岸然的朱夫子便成了绯闻缠身的伪君子.
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A。
朱熹的作风问题B。
朱熹的学术研究
C。
对朱熹理论的批判 D. 朱熹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3。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
“这庙荒废必是和尚不虔。
"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
”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
”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
但是,后因三人争功闹了个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所有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
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C.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
D.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十分重要
4。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医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
这使妻母不解。
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
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致死过人的先生,不惧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
”
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死和活是对立统一的.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两种可能
B、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有救不活的时候
C、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D、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
5.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同"。
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若能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秒钟做标准,你就会生活的很好。
无论你是独自处于非洲沙漠的烈日之下,或者和朋友一起待在舒适的冷气房里,每一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你整个的生命.
有一年蔡志忠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写什么呢?”我问“写崎岖的道路。
”“那是什么?”“你得成功史.写你如何达到今日的成功之境。
”“我不能写。
因为我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很好的.”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大道上,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尝。
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宽窄都是路
B、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C、走自己的路,不论崎岖与否
D、一但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区别
6。
某大学物理系的讲师,精通工程力学.有一次他讲到如果从楼上掉下东西来,千万不要去接,因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耐受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是致命的.这时,他听到一声惊呼,他六岁的儿子正站在三楼的栏杆上,摇摇欲坠。
儿子失足开始下落,他一个箭步赶上去将儿子稳稳接住,大压力下,他双腿着地成为粉碎性骨折. 对以上文字的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情感常常将理智摧残B.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
C.情感有时候是会战胜理智的 D.情与理之间的抉择
7。
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孕育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
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开水不响,响水不开B。
欲成事者必须严以律已
C.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D。
解释的多余和尴尬
8。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
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
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充满希望"的一代B。
“80后"的由来
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9. 就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的现象,有分析认为,中国地产引擎可能重新启动。
果真如此的话,这将在外需出现困难的背景下引领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对比1986年日本的情况,如果政府引导得当,中国经济将可能因为地产业的重新启动而率先走出困局。
当然,基于美国当年的经验,经济重新启动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表示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交量的提升给地产市场甚至中国经济带来了回暖希望
B、随着地产业的重新启动和振兴,中国经济将率先走出低谷
C、地产业能否重新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取决于政府的引导
D、如果地产业不能重新启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则需较长时间
10。
面向未来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所决定了的一种内在特征,它具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总是要表现出一种为未来社会服务的职能;第二种含义是说,在特定的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为了能在服务于未来社会需要的意义上最大程度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育活动有必要也应当首先对于相应未来社会的状况及其需要进行一番尽可能全面与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本段旨在阐述( )。
A. 教育面向未来的必要性
B. 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性
C。
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性D. 教育面向未来的紧迫性
11. 青年时代的生涯,注定是烦闷的。
无论是动,是静,是欢乐,是无聊,总觉得背后有烦闷跟着。
到底为什么?是月儿晶莹,是雨儿阴沉,是一望的远山无际,是半池的微波粼粼?这也只是一刹那顷的自然现象。
是神妙,是温柔,对于人生有什么烦闷的影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丧掉生命的,不能得着生命。
”以众生的痛苦为痛苦,所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他们奋斗的生涯里,注定的是永远烦闷!
下列陈述,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A. 作者说“青年时代的生涯,注定是烦闷的”,虽然没有明说“注定”的理由,但却体现了她对这一人生现象所具有的极其敏感的把握,同时也蕴含着她相当的文学修养
B. 作者试图寻找青年烦闷心理的形成原因,“月儿"、“雨儿”、“远山”、“微波”等等正是作者从大自然的角度作了十分形象的解释,所谓“望月兴叹"、“听雨起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C。
作者引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的名句,虽然并不表示有多么浓厚的宗教感情,但对他们做为奋斗者的烦闷,她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D。
作品的主旨是探求情中之理,而行文曼妙舒展,形象错落有致,在很短小的篇幅中包蕴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显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12.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确保农民享有土地上的“恒产”,我国民法学者很早就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问题。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将其明确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没有将承包权明确为物权,《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确定为物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 ).
A.物权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法
B.我国现有法律使农民的土地权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C.我国现有法律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仍有棘手的问题
D。
我国现有法律难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物权法》可弥补其不足
13.应当说,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新闻发言人制度未来大势所趋。
然而,纵观现实,尽管问责风暴愈演愈烈,但公众叫好之后又心存疑虑。
黑砖窑撤职官员复出,瓮安撤职官员也复出,复职原因语焉不详;各地出台的领导问责办法,标准不统一,理由千差万别,面临
着“有法却似无法"的尴尬;在操作层面,民众对官员是否问责以及问责力度的评判,缺乏应有的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有学者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无理、无据、无程序,那么问责制度本身可能就需要被问责。
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A。
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是大势所趋
B.新闻发布工作需要建立对称责任制
C.公众对问责制度心存疑虑
D.建立新闻发布工作问责制需要规范程序
14.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
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
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
"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
这段文字表明()。
A。
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做事就容易成功
B. 甲秀才的观点错误,乙秀才的观点正确
C。
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D。
不应该相信迷信
15.月亮贪图什么好处,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药,又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首1500字的《天问》里,诗人屈原竟然一口气问了170多个问题,集中反映出2300年前的天文学知识。
1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对》来回应《天问》,“无极之极,莽弥非垠”,“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并揭示出“无中无旁”的宇宙因为没有边界、也就不存在所谓“中心"的科学道理。
这段话意思是在强调()。
A。
严谨的科学和奔放的艺术永远是浪漫的交响
B。
伴随着艺术的畅想,科学思维同样火花四溅
C. 月亮成为艺术世界中永不干涸的灵感源泉
D。
科学与艺术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妹
16。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只要占领了这片沃野,他们就能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
如果他们失去了这片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
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阴山以南地区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B.阴山以南的沃野是游牧民族生存的依据
C.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D.阴山以南的沃野对游牧民族和汉族都是极为重要的
17。
学校党支部书记激动得眼睛闪着泪花,他说,他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了,文革中被逼得吃鼠药走绝路,自己教的学生见了都躲着走,怕沾“臭老九"的边。
如今,社会风气大变了。
素不相识的农民摆酒席慰问教师,县委领导作陪,这在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学校党支部书记因为农民摆酒席慰问教师而激动
B.社会上尊师重教已成为一种风气
C.教师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D.学校党支部书记回顾他从教30年来的经验,感到今天素不相识的农民摆酒席慰问教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8. 这部小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以及有关诞异的历史等等,因此显得结构松散,加上主要人物几易姓名(这一点到最后才交代),因此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是因为小说的结构松散
B.小说在最后才交代此书的结构松散
C.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及有关诞异的历史导致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D.主要人物几易姓名的事情在最后才交代
19.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人们对充满这大千世界的色彩、形象所构成的画面习以为常,对到了手的东西往往漠不关心
B.一般人对身边的事物只看到特别触目的部分,有的人比别的人看到的多一些,然而能把视觉范围内的事物全部都看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C.翻开《红楼梦》的任何一个篇章,往往都能使人流连忘返,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红楼梦》创造了各种各样引人人胜的艺术境界
D.中原的战火也造成了南粤大乱,冼夫人只得自己跨上马背,为了民生,为了民族间的和睦.她几十年一直指挥若定,恩威并施,成了南粤地区最有威望的统治者
20.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B。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C.《兰亭序》对后人的影响很大,被视为历代珍品,各朝各代都有人模仿。
D.研究显示中文能表达极为抽象的别的文字难以表现的思想.
【答案】A
21.也许我妈说的没错,不管你干什么,关键要干得_____;不管你说什么,说得对还是错,关键要说得_____。
我妈是这样教导我的,也是这样_____去做的。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声有色义正辞严事必躬亲B。
风生水起理直气壮事必躬亲
C。
风生水起义正辞严身体力行D。
有声有色理直气壮身体力行
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___,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红楼梦》) (2)这地方一到夜晚,___,热闹非凡。
(3)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___,共同进退。
A. 兰桂齐芳灯红酒绿沆瀣一气
B. 兰因絮果灯红酒绿沆瀣一气
C. 兰桂齐芳花天酒地同心同德
D。
兰桂齐芳灯红酒绿同心同德
23.下列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1)黄老师的教学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常常逗得大家.
(2)安全检查工作非常重要,要,不应麻痹大意,一旦出了事故,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A、破涕为笑,防患未然
B、破涕为笑,防微杜渐
C、捧腹大笑,防微杜渐
D、捧腹大笑,防患未然
24.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巴勒斯坦人民___和平的愿望何时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2)我们要努力学习布局谋篇的___,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3)___真诚,它帮助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A. 乞求技巧严守B。
乞求技能恪守
C. 祈求技巧恪守
D. 祈求技能严守
2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___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2)我一直__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不断地显现出它崭新的远景。
(3)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___的水分。
A。
观察沉迷充足B。
观看沉醉充沛
C. 观察沉醉充足
D. 观看沉迷充沛
26。
为了研究和预报空间天气灾变规律,_____或减轻灾害性空间天气可能给人类活动带来的灾害和损失,一门把空间天气的监测、研究、模式、预报、效应、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以综合形成的新学科______。
A.消除水到渠成
B.消除脱颖而出
C.避免浮出水面D。
避免应运而生
2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乔榛、丁建华应邀______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②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_____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③____________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以空前的速度,几乎无时空阻隔的迅速扩散。
A。
作客仍然由于 B.做客仍然由于
C。
作客始终因为 D.做客始终因为
28. 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说五四时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是艰辛的,___当代青年则是幸运的,___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___使我们创造了过去十年的辉煌,也将使我们在新世纪里继续创造辉煌。
A. 尽管那么因此不但B。
如果那么因为不仅
C。
如果所以既然不仅D。
尽管但是既然不但
29.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中国15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再次___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审议中国人权记录的企图,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投票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对美国提案“不采取行动”动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在投票前的发言中严厉___了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___指责,坚决反对美国提出的反华提案。
沙祖康指出,美国以所谓的“人权卫士”自居,___点评他国的人权状况,但对自己恶劣的人权记录却只字不提。
A. 挫败驳斥无端随意
B. 挫败批评无理随便
C。
击败指责随意无端D。
击退批驳无谓任意
30。
当然,她并不是完全怨恨孙红军的_____,其实她主要是不想再当着众人的面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疤,_____,这些年孙红军这个人的确已经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她甚至已经忘却了她跟孙红军的那段感情,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扪心自问B。
不期而至扪心自问
C。
不期而至反躬自省D。
突如其来反躬自省
31。
那天下班回到出租屋,李枫又来了,我_____地说:“刘晓娜说她喜欢你?"他愣了一下,然后_____地看着我说:“开什么玩笑?”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门见山不可置信 B.开门见山一脸讶异
C.直言不讳一脸讶异
D.直言不讳不可置信
32。
在他们的老观念里,女人是不能太漂亮的,过于漂亮的女人是会给男人带来厄运的。
而他们的儿子_____和不顾一切地为娶孙惠珍这个女人,大把大把花钱办喜事,更让两个老人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意孤行铭心镂骨
B.自以为是铭心镂骨
C.自以为是耿耿于怀
D.一意孤行耿耿于怀
33。
在乡下,在那个山清水媚的地方,在那个她生活了几十年有着无法_____的牵念的故土,她穿梭在屋前屋后屋里屋外,行走于三姑六婆家,每分钟都填得满满的,每分钟都是_____,斗志昂扬,说话可以大着嗓门,走路能够无所顾忌。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忘怀英姿飒爽B.割舍英姿飒爽
C。
割舍意气风发D.忘怀意气风发
34。
时间,无聊的人感其_____,忙碌的人感其_____,年轻人感其伊始,老年人则感其将尽。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漫飞逝
B.悠悠飞逝
C.悠悠匆匆
D.漫漫匆匆
35.开始看到她泪光点点、泪水涟涟或泪雨滂沱的时候,我是非常心疼的,请相信我是个男人,没几个男人看到女人流泪会_____,况且是与自己相爱过的女孩子,但就在她哭过几次或十几次,也就是我正面侧面假装真装明示暗示必须与她分手之后,我逐渐对她的眼泪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动于衷视若无睹B。
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C。
麻木不仁视而不见D。
麻木不仁视若无睹
第一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共10题。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3,5,7,9,()。
A.7B.8C.11D.未给出
解答:正确答案是11。
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请开始答题:
36。
6,12,20,30,42,().
A. 48
B. 56
C. 60
D. 72
37.117/26,126/28,180/40,(),513/114.
A。
27/4 B。
225/56 C. 1224/272 D. 216/72
38.11,21,15,18,19,15,23,()。
A.11
B.12 C。
13 D。
14
39. 2 ,1 ,,( ), 。
A。
B。
C. D.
40.2, 5, 13,38, ( )
A.121
B. 116 C。
106 D. 91
41. 12 14 20 38()
A。
46 B.38 C。
64 D.92
42.6 7 8 13 15 21 ()36
A。
27 B.28 C.31 D。
35
43.
A.8 B.9 C.10 D.11
44. ,3,2 ,,( )
A. B. C. D.
45。
257,178,259,173,261,168,263,( )
A。
275 B.279 C.164 D.163
二、数学运算:共15题。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道算术式,或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B.4C.5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
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
46。
有a、b、c三个数,已知a×b=24,a×c=36,b×c=54,求a+b+c=()
A。
23 B.21 C。
19 D.17
47.(100+99)(100-99)+(99+98)(99—98)+(98+97)(98—97)+…+(2+1)(2—1)的值是:
A. 10100 B。
9999 C。
10000 D。
5050
48。
甲车以每小时160千米的速度,乙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在长为210千米的环形公路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每当甲车追上乙车一次,甲车减速1/3 ,而乙车则增速1/3 。
问:在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的时刻,它们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A.1250
B.940 C。
760 D.1310
49。
某项工程,可由若干台机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增加2台机器,则只需用规定时间的7/8 就可做完;如果减少2台机器,那么就要推迟2/3小时做完,现问:由一台机器去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
A.60 B。
56 C.48 D.39
50.甲种酒精4升,乙种酒精6升,混合成的酒精含纯酒精62%;如果两种酒精溶液一样多,混合成的酒精溶液含酒精61%,乙种酒精溶液含有纯酒精百分之几?()
A. 56%B。
66% C. 58%D。
64%
51。
老虎去追在它前方50米奔跑的兔子,老虎跑7步的路程兔子要跑5步,但是兔子动作快,它跑4步的时间老虎只能跑3步,老虎要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A。
400 B. 360 C. 330 D.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