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少好处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油少好处多
作者:暂无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2年第8期
文/本刊记者秦筠
都说“油多不坏菜”,炒菜要舍得放油菜才会炒得香。

可是现在营养学家一直强调,油吃
多了对健康却是一个危害。

吃油太多对身体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肥胖,小至青春痘,大到癌症,都可能与“油大”脱不了干系。

吃油多的危害
导致肥胖:在所有的食品中,油脂的单位热量最高。

吃油多极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


果一个人每天比正常需求量多进食1 5克的油,一年就可能会增加体重近1 0公斤。

一胖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富贵病就会随之而来。

易患心脏病、脑中风:吃油多,可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多。

而这些过多胆固醇和脂肪酸会附着沉积在血管上,造成动脉硬化,最终还会形成血栓,一旦阻塞心血管,就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阻塞脑血管,就可能导致脑中风。

引生癌症:有些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都与“油大” 有着直接或间
接的联系。

吃进胃里的油脂过多,胆汁也会相应增加分泌。

当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进入结肠后,结肠中的一些有害菌可将其中的胆汁分解转化为某种致癌物,从而增加患结肠癌的机会。

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就高。

油脂吃得过多易致肥胖,而肥胖的妇
女体内雌性激素的水平普遍较体瘦妇女高。

把握吃油的总量
吃油多了会有这么多危害,那是不是说少吃油甚至不吃油最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提倡
少油烹调并非鼓励无油饮食,适量的油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促进人体吸收脂溶性
维生素,还能软化食物纤维,减少食物体积,提供饱腹感,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就算我们
要减肥节食,每天也需要至少2 0克膳食脂肪酸才能维持胆汁正常排出,脂肪酸不足可是会
破坏皮肤健康的。

那吃油总量如何把握?吃油的总量是指每日烹调所放的油量。

一般的,血脂、体重正常
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3 0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基本上各占一半。

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油量也以不超过2 5克( 2汤勺半)为宜。

而对于一些老年人、超
重或肥胖者、高脂血症患者等,每日食用油量不超过20克(2汤勺)。

少吃油的诀窍
1 . 用平底锅做菜。

圆底炒锅由于锅体受热不均,极易产生焦糊粘锅的现象,为防止粘锅,人们往往会大量用油。

平底锅受热均匀,避免了人们因为圆底锅受热不均,多放油防治焦糊粘锅的现象。

平底锅还大量减少了油烟的产生,使每滴油都用得恰到好处;
2 .食物可以先汆再炒。

肉类汆烫可去脂肪。

不易熟或易吸油的食材事先汆烫,再放入其
他食材同煮或煎炒,可减少汤汁或油脂的吸入;
3 . 以全家为单位控制用油加以控制,5升一桶的油,三口之家至少要食用两个月;
4 . 多用煮、炖、蒸、拌、卤等少油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
5 . 用各种调味品代替油脂,即获得美味,又赢得健康。

譬如可以在菜七成熟的时候先
放入醋。

因为醋不仅能促进消化、提高食欲,减少维生素的损失,不会让人觉得菜肴清淡无味;
6.少吃奶油类食物;
7 . 少到餐馆饭店用餐,因为餐馆饭店的饭菜都用油量大;
8 . 多使用不黏锅、微波炉等,这样可少用一些润锅油,从而减少用油量。

把握好吃油的种类
我们平时吃饭炒菜加的油,其实就是以脂肪酸为基本单位的脂肪。

由于结构的不同,脂
肪酸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人们只强调吃油的量并不全面。

近年来,国外很多营养学家提出了每日膳食脂肪的脂肪酸构成比,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在原来强调“ 均衡” (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1 : 1 : 1 ) 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单不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血脂和血糖的重要意义。

为此,强调在限制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热比由以往的1 0 % 提高到15%。

营养学家于康说,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推荐每周进食3 次( 即相当于隔日1 次) 橄榄油。

每周可有3 次晚餐采用橄榄油烹调,以凉拌菜为主,浇上1 0克橄榄油不失为一种好的烹调
习惯。

此外,多种植物油交替食用也是重要原则。

因为任何一种植物油均有其营养优势,有的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如橄榄油、茶油等) ,有的富含必需脂肪酸( 如亚麻子油等) ,有的耐高温的能力更强( 如花生油等)。

交替食用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可避免长期单一食用某种油
脂带来的营养失衡的潜在隐患。

高温油及“看不见的油”
有人为强调菜肴口味,采用大火高温长时间烹调的做法,其结果以牺牲油脂的营养为代
价换来单纯的口味的满足,实在得不偿失。

以橄榄油为例,在1 9 0 ℃ 下,可保持稳定。

但高于此温度,则可能造成不饱和键被破坏,单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油温越高,烹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营养成分流失也越多。

因此,控制烹饪温度,以不超过3成热油温(90℃)的方式烹调才是科学的烹调方式。

这样做,将会使因烹调导致油脂变性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所谓“ 看得见的油” ,是指从人们感官上就知道含油多的食品,如动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以及动物外皮,如鸡皮、鸭皮等食物,很容易就避免过多摄入;而“ 看不见的油” ,是指不容易为人所注意的“ 隐藏” 在食品中的油,如硬果类食物,包括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均含有较多量的油,如果过多食入也会造成油脂超标。

好油采购贴士
色泽:品质好的豆油为深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

气味:用手指沾一点油,抹在手掌心,搓后闻其气味,品质好的油,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应有其他的异味。

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

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 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放入嘴里,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

当然,鉴别时也要“ 因油而异” 。

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鞋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麻油则是橙黄或棕色。

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极有可能是变质了,再便宜也不能买。

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