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 第 5 卷第 7 期2018 Vol.5 No.7
2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苏海珍,高敬云*
(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 探究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NT-proBNP 、LVESV 和LVESD 均有所降低,LVEF 升高,但是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和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剂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结论 在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应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极大的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注射液;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7.2.02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rapidil and Nitroglycerin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SU Hai-zhen,GAO Jing-yun*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Baotou Steel Hospital in Inner Mongolia,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la, merger with nitroglycerin injection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efficacy and safety.Methods In May 2015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hypertension complicating acute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nitroglycerin injection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o ulla injection treatment,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NT - proBNP,LVESV and LVESD are reduced,LVEF increased,but the lower amplitude and ris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osag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the application of ulla injection therapy in a certain extent, help to greatly enhanc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Urapidil;Nitroglycerin Injection;Hypertension;Acute heart failure;Efficacy;Safety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选择我院就诊的15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患者,以其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
观察组男48例、27例,年龄68~84岁,平均(70.1±11.2)岁;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67~83岁,平均(69.7±12.6)岁。
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对照组:静脉注射10 mg 硝酸甘油和0.9%氯化钠注射液,总量为50 mL ;观察组给予100 mg 乌拉地尔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总量为50 mL ;滴速严格按照的患者的
临床情况,6小时小剂量和最大要逐渐滴至目标剂量5或者 10 μg/min 、20 μg/min [1]。
在总给药时间的48小时以内,药物浓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治疗期间,其他血管扩张剂不允许使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各项指标、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脏各项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脏的各项指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NT-proBNP 、LVESV 和LVESD 均有所降低,LVEF 升高,但是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和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用药情况观察组的用药剂量明显大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患者在药物减量、药物停用和合并用药方面的概率差异不大,
通讯作者:高敬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7 期
2018 Vol.5 No.73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脏各项指标的比较(x±s)
组别
NT-proBNP(ng/L)LVEF(%)LVESV(mL)LVESD(m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
(n=75)
6210.43±7764.056143.58±7768.3450.94±8.9056.74±11.4875.23±42.696769±39.11150.27±54.80140.93±53.10对照组
(n=75)
2615.37±4787.802686.34±5377.6449.79±10.9552.51±12.5680.83±42.7980.36±43.74152.27±54.60145.44±47.61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的比较 [(x±s)、(n,%)]
组别药物使用剂量(kg·min)药物减量概率(%)药物停用的概率(%)合并用药额概率(%)观察组(n=75)99.77±73.9915(20.00)3(4.00)45(60.00)对照组(n=75)10.18±5.358(10.67)2(2.67)43(57.33)t---15.0111
P<0.05--<0.05
3 讨 论
硝酸甘油作为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主要血管扩张剂,可以在前列腺和平滑肌硝酸酯受体上直接起作用,心脏前负荷可以迅速降低,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基于自身的副作用,如耐药性和头痛等,对其应用产生抑制。
乌拉地尔作为尿嘧啶衍生物,属于选择性al受体阻滞剂的一种,本身所具备的作用机制具有双重性,通过将交感神经突触后膜受体的阻断,可以促进外周血管的扩张与阻力的降低,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将中枢5HT-1受体激活,对延髓心血管运动中枢所具备的交感反馈调节产生有效抑制,进而有助于血压的降低,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情况的出现。
综上所述,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助于极大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玉玲.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急性心力
衰竭发作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5): 1814-1817.
[2] 夏立斌.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采用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注
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5(20):47+50.
本文编辑:赵小龙
最小的为0.362。
计算后对应的权重值为6、5、5和1,因而高危评分模型为Y=6×导管尖端位置+5×糖尿病+5×化疗史+1×血浆-4二聚体,经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 讨 论
明确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依靠护理干预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在明确高危因素同时还应建立模型对不同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
本文结合我院PICC患者,研究表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8%,影响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多因素回顾分析表明独立高危因素主要有导管尖端位置、糖尿病、化疗史以及血浆-D二聚体,根据不同高危因素的影响程度建立评分模型,也就是Y=6×导管尖端位置+5×糖尿病+5×化疗史+1×血浆-4二聚体,分值越高,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4]。
综上所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较多,通过危险因素建立高危评分模型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预测,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 刘芬,刘德军,徐月,等.老年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
静脉置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02):142-146.
[2] 张银萍,崔焱,钱志慧,等.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
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4):434-437. [3] 李春燕,李锐.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临床医
学,2012,38(4):311-313.
[4] 姚志英,袁润香.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7):2421-2422.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