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和时间赛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
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是:
1.知识和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2.过程与方法: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
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三、设计思路
(一)紧扣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时间的认识。
“同学们,你对时间有什么理解?”有的学生说:“时间很宝贵。
”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过去了。
”还有的学生说:“时间看不到也摸不着。
”等等一些既生动又理性的感觉。
通过这种谈话方式,我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时间这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林清玄却要与他赛跑,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自读课文,读懂的画一画,不懂的提出来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
”这种教学设计,由题入手,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疏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提出许多散乱的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关于课文内容,我发现学生基本上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提出的:(播放多媒体)①“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②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如何?③通过与时间赛跑,我明白了什么?在教学时,我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紧扣全文。
1.探索中解决问题。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
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当时学生提出疑问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体会的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同时这句话也是全文的难点。
教学时,我借助向学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过完了,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让他们从读中感悟。
又摄取学生生活中的几个镜头,如:美好的童年、快乐的春游日、热闹的游艺会。
然后我问他们:“你们小时候的生活美好吗?你们还可以回到从前吗?”学生回答:“不可以”。
“运动会、春游那么有意思,能无限延长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
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老师不必费心费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
2.实践中感悟真谛。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也来和时间赛跑,好吗?”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感悟。
(播入轻音乐)首先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读一段课文、写几行感受、同桌交流看法等。
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
短暂的一分钟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刚才的一分钟内都做了什么?有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说自己一分钟读了260多个字,有的同学高
举自己的作品,原来他写了50多个字,但也有的同学愁眉苦脸地说还没想好该做什么。
我相机告诉他们如何把握好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感受很深刻。
同学们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与一位特别的朋友赛跑,我竟跑赢了它。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它就是时间。
”“今天的语文课让我深深明白了,假若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我们就能更快、更早地取得成功。
”这些感性的东西也从他们小小心中产生。
3.朗读中品味情感。
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
可采用自由读、范读(借助多媒体)、指读、评读、齐读等。
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三)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文中有很多和时间有关的名句,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学会积累并为自己所用。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时间的名句。
如:鲁迅说的“时间就是生命”。
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如此的宝贵,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名人惜时的故事,和其他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同时还可以自己当回小名人来创编名言,大家共同交流评价。
学生听到自己可以当小名人了,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动笔,如:时间就像一
条泥鳅,你不抓紧它,他就会悄悄地溜走。
”“时间老人不等人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等等。
学生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种教学设计,只为了让学生善于积累,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拓宽学生视野。
最后让学生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
课后,我安排了两个拓展练习(自选)。
积累:继续收集与珍惜时间有关的名人轶事,名言名句或自己创编惜时名言。
练笔:写一写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的随感。
之后安排以“惜时”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