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之牛的来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生肖之牛的来历
1、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要排十二生肖,定下了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猫。

玉皇大帝让他们第二天来排名次。

那时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猫对老鼠说:“明天你要早点喊醒我,我是十二生肖之一,明天我要上天排名次。

”老鼠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老鼠早就醒了,他没有喊醒猫,而是自己上天了。

那时刚好到排名次的时候,玉皇大帝按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猫的顺序排了十二生肖。


皇大帝问动物们有没有意见,惟有老鼠提出了异议:“我认为不应该选猫,他一点也不尊
重您。

您瞧,他现在还在睡觉呢,根本不把您要排十二生肖的事放在眼里。

”玉皇大帝一看,猫果真在睡觉!他勃然大怒,一气之下,他决定永远不允许猫再上天。

同时,他让老
鼠顶替猫的位置。

老鼠又说话了:“我一定要排在第一位!”“为什么?难道你的贡献比牛
还大吗!”“人们都认为我比牛大多了。

”玉皇大帝没有办法,只好让人们来评判。

于是
老鼠就来到街上,从大街上跑过去,看见老鼠的人都大叫着:“大打老鼠啊,大打老鼠啊..”上帝听了,就把老鼠放在了第一位。

2、有人指出,十二生肖首先发生于记时。

一昼夜就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
昼夜分成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
认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出处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于丑时。

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出来夜读喂食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

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于卯时。

天刚亮,兔子出来窝,讨厌喝具有鸿雁的青草,故为
“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

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
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于巳时。

大雾贫回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来洞捕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

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
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于未时。

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来坡”,意思就是放牛的不好
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

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于酉时。

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落,故称“酉鸡”。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

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

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于亥时。

夜深人静,能够听到猪拱形槽的声音,于是称为“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作纪年,就发生了十二生肖。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或比喻吝啬
【九牛二虎】喻很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庖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介绍透澈,处事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傲慢,自关在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
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快乐子女之情。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

贵州的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

这一天,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

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

那一天,人们不再让
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别挂在两个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影子,
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

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祈祷耕牛平安
健壮。

火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俗中,就是一个比较盛大的项目,其仪式就是转回戛,而转戛
仪式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捅牛。

将近人董振藻在《黔中苗乘》中存有这样的记述:"亲
死,选牛一头或数头,亲戚朋友偕同鸡去祭典,即为拖牛而奠之据说前亲死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

奠毕,屠牛分食而贫。

"盛行于云南中部、丽江山区的纳西族在火葬时存有
跳耗牛的风俗。

老人死后,火化挑骨,主人在院内点燃火堆,来客围站在四周,冲火葬歌舞,领舞者唱着颂歌。

歌舞许,众人依次向骨灰叩头。

随后拖去一头牛,提出诉讼牛耳,
将一碗牛奶堆积起来。

如果乏牛扬蹄挥动,即为不好兆;如果不冲,再烧一碗,则指出亡
灵不要此牛,就要科刺皮一头再烧,然后绑住此牛的四蹄,恳请父母双全的强壮男子宰牛。

通常先取牛心,再去皮分肉,将牛心、牛肉献于骨灰袋前,表示"生祭"。

肉蒸熟后再祭典
一次,称作"甜祭典",祀祖长眠排钱。

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

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公用
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


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
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苗族存有抢夺牛牛尾的婚姻风俗,盛行贵州西北一带。

男女结婚后,女方必须喂食一
头黄牛,等待婚礼那天将牛骑到现场,用两根绳索蹉跎牛腿。

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
新郎可以立刻上去争抢牛尾,若能够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下牛尾,便可以立即结婚,否
则婚姻无疾而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