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2-096-01
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努力探索并力求在办学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上课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讲授式,这样学生是被动式学习,
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处于次要的地位。

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这样一种教学
方式不仅没有注意到职业教育学科的实用性、系统性,而且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
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性的技术人材。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要想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必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以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主线,提高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1.用先进的职教理念引导实用教育
一流的职教并不在于资历、也不在于拥有多大的规模,而是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先
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上。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便是
实用、而这正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所以教的都是最新的、一流的,学的都是实用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学
习实用技术,成为社会、企业受欢迎的实用技术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是强调的是人重于物,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当然是以学生为本,同以前的老师为本变为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也由以前的教为主变为以
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大家知道,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差、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差,自
觉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讲解得再好,如果学生被动,学习不思进取,那效果也是白搭。

但是,老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学会学习,鼓励和引导他
们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则学生那种自主学习的劲头将大幅度提高,积极性也会提高。

3..突出实用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实践性教学。


立与理论教学相渗透、相互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要根据职业技术学校的要求制订实践教学计
划规范实验、实习和实训,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实施专项技能测试和综合体系考试。

职业
技术学院应当聘请企业专家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兼职老师和实践指导老师,职业技术学
校要在企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企业中与技术直接接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创业能力,掌握企业一线的技术。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同时,开展职业能力的培训、职业
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彻底改变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

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拥有学历证
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适应国家就业制度,使学生进一步顺利就业。

4.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就业部门通过学习开展与毕业生有关的市场调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
系的调整提出决策、参考。

并且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科学过程中,在学科中渗透,结合专
项职业指导,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与未来的就业方向,逐步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要有所创新,要有突破,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
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二、创新职业教学体系
1.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师人人参与课程教学改革。

①进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


先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和行家确定各专业的岗位群分布,再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制定各专
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

切实围绕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设置课程,进行工作过
程系统化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课程内
涵建设水平和实践教学的"含金量"。

②教师人人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教师每人通过一
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

以突出课程整体的能力
目标和课程单元的能力目标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完成任务为能力训练过程,把工作过程
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来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课程教学
的单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程度进行评价;突出能力培养
目标,即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标,使学
生在较高的学习兴趣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

2.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师"双师"队伍建设。

①以职业教师五种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院教师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教师教育教
学理论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提高学历层次能力等五种能力
的培养,限期达标,全面提高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②加大精品
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

精品课程、教学
名师和教学团队是学院教学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奖罚力度;定期检查阶
段建设成果;定期开展报告会、研讨会和公开课。

3.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以学生为本。

①贯彻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理念,实
行学分制管理。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
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贯彻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原则。

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深化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考分离"。

教考分离课程的试卷按课程标准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命题,注重考察学
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增强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制定新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手册,实现顶岗实习
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控。

顶岗实习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是对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
力的必经阶段。

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确保顶岗实习取得良好
效果,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手册,为每个学生制定分阶段培养方案。

三、结语
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