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经营业绩对股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经营业
绩对股价的影响
【摘要】多元化战略,
是发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指
展战略。
本文特色化以海尔的多元化发展为案例,通过对其多元化发
展进程与公司经营业绩可以预见变化的比较,对海尔的多元化发展进
行分析。
本文结构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海尔多元化以及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
海尔非相关多元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阐述;第三部分,结合对海尔多元化整个过程的分析,对我国企业多元化与反之亦然专
业化道路选择做出总结。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财务指标
多元化战略,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在其
所著的《公司战略》中提出,是公司经营的四大两大基本战略之一。
对于上市公司多元化是否能减低企业价值,理论界一直不确。
一种观
点认为多元化多元可以规避风险、共享资源实现原业务良好进一步发
展以及帮助企业向前景的的新兴我行业转移;而另一种则一种认为多
元化会酿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增加管理难度,降低企业效率。
转型而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如何通过的选择在行业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大部分企业面临中小企业的问题。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通
过分析其演变过程多元化演化过程以及成效,对我国企业多元化、专
业化战略选择做出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海尔的多元化案例分析
(一)海尔多元化进程
根据海尔的多元化涉足行业与主业相关机构程度,可以将海
尔的多元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相关多元化阶段,在该阶
段内海尔的多元化涉足行业紧紧围绕小家电领域,通过以制冷技术为
核心的同心多元向白色家电领域全面扩张,之后第三阶段以白色家电
为突破口实现经营范围的全面覆盖。
第二阶段,非相关机构多元化阶段,该阶段海尔通过向与主业关联度很低的其他产业扩张,实现海尔
集团在各个领域的涉足。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海尔相关财务指标系统分析
1.财务指标
推广应用虽然海尔的多元化产业化扩张主要集中在1996-2005年,但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跨度较长,且经济环境以及发展状况在不断
变化当中,因此为充分了解海尔多元化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选
择1996-2011年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其多元化的不断推断出推进,海尔
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十分显著,股本不断扩大。
而相比之下,海尔
的净利润大幅波动及每股收益却呈现出明显的分段波动的状态,1992-2001年呈现出较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而2002年开始却巷口下滑,直至2006年跌至最低点,而2007年开始又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盈利
能力水平提高显著。
同时,虽然海尔规模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但是从图1中可以看出海尔看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2002之后剧烈
下滑,直至2007年之后逐渐恢复,并在此之后获得了高增长非常迅速
的高速增长。
图1 海尔1996-2011年多半财务指标变化折线图
2.指标分析
通过上述指标技术指标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海
尔的确做大的了披萨自己的企业蛋糕,扩大了企业规模。
然而净利润、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的表现却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表现为小幅
增长后进入下跌通道,尤其是2007年之前,逐年下降几乎跌回10年
前的水平。
但2007年之后,各指数表现呈现逐年好转态势。
其变化呈
现该种趋势原因主要有:
第一、通过多元化进军上新行业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增加企
业的销售量与收入,但是随着新或进行业风险风险因素的出现、竞争
的加剧、行业利润的摊薄以及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规模效益的逐渐
减弱,企业的利润反而呈现出减少的态势。
第二、相比2001年之前的多元化而言,此后海尔所进驻的行
业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程度较低,虽然这些非相关产业产业从总体上扩
大了企业的企业名称,但是由于行业跨度过大、经营管理成本较高,
这些的开展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反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
减损。
第三、海尔在2003-2005年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适度通过调整,并通过海尔电器的在港上市为企业建立多元化了海外融资平台,
且随着投资回报周期的到来以及2007年初经济环境的整体繁荣,海尔
在2007年之后资金流相对宽裕,各项业务发展指标有所好转。
综上可知,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海尔的规模规模扩张
明显,整体劳动生产率不断攀升,且跨国公司从总体上来看多元化战
略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但是在其非相
关的集中进行阶段即1996-2005年,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指标表现不
尽如人意,甚至一度回落至初期水平,且尽管2007年之后指标逐渐回落,但是较其规模缩减扩大幅度而言增幅较低。
同时,根据海尔在报
表中所列示的收入来源可以涉足虽然海尔发现多个医药行业但是利润
其主要收入仍是靠电风扇与洗衣机,由此可见,较之相关多元化的的
非相关多元化并未给企业带来预期海尔利润流入。
二、但非相关多元失败原因
(一)原先优势未能持续
1.生产模式优势不了持续
就已经建立起的加工模式而言,海尔已经具备的模式与其新
进驻显得格格不入。
以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快速电脑行业为例,电脑
公司普遍采用了“接单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家电产品采用的大
规模流水作业和将难以适应。
传统的流水线规模化生产方式通过大面
积生产有效地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和采购成本,但提高了仓储费用和管
理费用。
2.广告主忠诚度无法持续
就客户忠诚而言,海尔给顾客的感觉更多是那种家电制造商,其以“组装商”身份进入更多归于高科技产品的米色家电就显得尴尬。
巨大的行业利韦农使海尔在家电业做出的成绩积累的信誉很难荫蔽跨
度涉足行业。
因为消费者不会因为单纯的认为海尔冰箱做得好,海尔
手机就一定做得好。
3.人力资源优势无法持续
就人力资源而言,由于行业跨度太大,已具备的管理模式以
及人力资源难以应对完全陌生的产业环境。
特别是对于金融、医药、
电脑这样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企业的行业,海尔几乎成了门外汉。
(二)未能在新产业领域内形成新的竞争力
波特的《竞争优势》告诉我们,进入新市场,企业要具有可
持久的竞争优势,如低成本或者特异性优势。
而事实表明,由于行业跨度过大,戈特之前积累的经验在之
内新产业领域内无法发挥作用,然而海尔也未能在新领域创造出新的
适应该行业发展的新的闪光点。
单纯想凭借自己做白色家电建立起的
行业龙头地位在其他专业领域一举夺魁,无异于痴人说梦。
三、总结及建议
方太的例子告诉我们,企业踏进进入非相关行业的风险是很
大的,神秘色彩失败的多元不仅不会提高企业收藏价值,反而会侵蚀
企业已经能够积累的宝贵财富,因此企业在做决策时应当谨慎再说而行。
当然,企业是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并没有定论。
毕竟,“黑
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就家电业来看,海尔与美的走了多元化,虽然有众多问题,不断扩大但是给企业带来的规模的扩大收入的提高
是不可忽视的。
而相较之下,心无旁骛走专业化的格力,虽然面临着“空调做不好便全盘皆输”的风险,但其发展却也健康发展同样可喜。
多元还是专业,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可能出现关乎国运企业
存亡的问题,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做这道选择题。
成功的多元化
一定是建立在已经形成具有运营大规模并且发展较状况良好的主业的
基础之上的,唯有在某一方面先做强,为之后的扩张直接提供充足的
现金流,企业的多元发展终于有可能成功,否则多元化发展不仅不会
带来的提升,反而会引发价值的毁损,且这种钳制往往是致命的。
因此,企业重新考虑在做决定时应当打破常规,因为唯有适合的才是最
佳的,唯有能带来企业价值增长的终于是有益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蒋颖.多元化是陷阱还是馅饼—论企业非相关机构多元化
战略[J].商业现代化,2008(12).
[2]倪宁军.从海尔和春兰的比较看企业的多元化战略[J].南
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3]孔宁宁.公司投资战略的多元化与归核化选择—青岛海尔
多元化战略解读[J].财会月刊,2009(26).
[4]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管理业务企业资产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1997(03).
[5]严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M].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
社,2002.
[6]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郑胡阳(1990-),女,河南省新乡市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财务
管理。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