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总结以及对网文创作的启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篇基础 (3)
一、写作的目的 (3)
二、人物共鸣 (3)
1.应在开头使读者对主角产生共鸣 (3)
2.要保持共鸣的平衡度 (3)
3.共鸣特质 (3)
三、必要的改变 (5)
四、冲突为王 (6)
1.所有的作品都会设置一系列两人畏惧的冲突 (6)
2.冲突的两个层次 (6)
3.构筑有效冲突的基本要素 (6)
第二篇构造人物 (8)
五、人物要素 (8)
5.爱恋对象 (10)
6.导师 (11)
7.伙伴 (11)
8.边界护卫 (12)
9.其他盟友人物 (12)
10.对立人物 (13)
11.氛围人物 (13)
12.人物的类型一旦定下,就绝不能更改 (13)
六、对白 (14)
1.对白不是故事 (14)
2.人物对自己行为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都表明他们的身份 (14)
3.人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是有目的的 (14)
4.对白应推进当下发生的剧情冲突 (14)
5.对白应该充满戏剧张力 (14)
6.一般来说,对白应该每次只表达清楚一个想法 (15)
7.上乘的对白常传递潜台词 (15)
8.描写身体动作 (15)
9.对白应该来自独特人物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15)
10.避免寒暄 (16)
11.对白应当简明扼要 (16)
12.人物应该被呈现,而不是描述 (16)
13.避免历史回溯 (16)
14.不要说教 (17)
第三篇构建故事结构 (18)
七、故事的基本结构 (18)
1.第一幕 (18)
2.第二幕 (18)
3.第三幕 (19)
4.引发事件 (19)
5.惊人意外#1 (19)
6.中间点 (19)
7.第二幕高潮 (21)
8.惊人意外#2 (21)
9.必需场景 (21)
10.结局 (22)
八、人物成长弧 (22)
第四篇英雄目标序列 (23)
九、23个故事链 (23)
十、第一幕:英雄目标段落1~6 (25)
十一、第二幕前半段:英雄目标段落7~12 (28)
十二、第二幕后半段:英雄目标段落13~18 (31)
十三、第三幕解决:英雄目标段落19~23 (35)
第一篇基础
一、写作的目的
1.读者看书的目的是为了体验自己不会经历的冒险
2.优秀的作品应使主人公必须破解看似无解的难题来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3.作品应是关于主角冲破僵化的社会习俗以力图改变它们,或是为了捍卫珍贵的理想而着手保护它们的神话故事。

4.写作的目标是为一个陷入困境的主角从头到尾设计一段引人入胜、意味深长的旅程——这段旅程会带领读者发现一些普世的人类真理和体验强烈的情感洗礼。

二、人物共鸣
1.应在开头使读者对主角产生共鸣
塑造一个令读者关心的主角,并不意味着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反而应使主角不时的陷入困境,暴露出主角的一些问题,这也能使读者更多的看到自己而感到亲切。

2.要保持共鸣的平衡度
主角的缺点和弱点应有所平衡,起码不应招人愤恨。

3.共鸣特质
①勇气。

主角必须要拥有勇气,只有勇敢的人才会采取行动,才能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当主角有想要得到而为之努力的东西时,需要足够的胆识来承担风险。

而勇气最好是在开篇时便塑造出来。

②不公平的伤害。

不公平会引发主角和读者的愤怒,将主角
置于一个不得不出手的境地,使他为了报仇而采取行动。

③能力。

人们都羡慕魅力四射、有所专长或聪明机智的人,这些特质是使得主角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的基础。

④幽默。

人们往往对制造欢乐的人缺乏免疫力,自然会被幽默的人吸引。

真正的智慧是机智和充满人性洞察力的,所以尽可能的赋予主角幽默感,但要避免取笑或者嘲笑主角。

同时,和现实生活一样,开玩笑也要讲究时机,不能让读者因为主角不合时宜的玩笑而感到厌恶。

⑤善良。

人们很容易关心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诚实的人,也欣赏那些善待他人和尊重卑微行业的人,以及保护弱者或维护无助者的人。

但是,主角不应总是把自己摆在最后的位置或是轻视自己、不停地向别人道歉,这只会显得主角缺乏自尊心。

做一个好人不意味着低声下气,只要有朴素的善良就够了。

若是不为主角添加善良的特质,那么应展现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表明这一点,即主角有着什么经历导致他缺乏善良的特质。

⑥身处险境。

当主角出现时就身处险境的话,会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危险意味着即将来临的人身伤害或损失的威胁,读者会期待主角如何来摆脱这些危险。

⑦受人关爱。

若是主角在开篇就受到身边朋友或家人的深爱,同样会使得读者关注主角。

⑧努力。

努力的人有上进的力量推动故事发展。

⑨执着。

执着会使勇敢、身怀绝技并且十分努力的主角认定一个目标,这会一直推动并引发情节,并确保小说不脱离大纲方向,使其推至有力的高潮,但同时要确保这种执着是有价值的。

三、必要的改变
1.人们总是极力的回避改变,甚至害怕改变生活中十分糟糕的部分,因此需要作品中的改变来打破人们庸碌的生活。

作品累计的故事改变是由贯穿整个故事的逐步发生的一系列细小变化构筑而成的,只有每隔一段时间让读者经历一些改变,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

2.任何作品的成功,所需的细微改变都是可量化和恒定的,驱动情节发展的改变也不应是随机的,这些改变就是英雄目标段落。

3.高额的赌注。

当主角即将输掉某些重要的东西后,关注他的读者会急切地想要知道后续发展。

主角会不顾一切的冒险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需求越大赌注越大,那么作品就越吸引人。

4.风险类型。

使主角做出惊心动魄改变的不同风险。

只有生死攸关。

生死危机更能逼迫主角放手一搏,只有最强烈的动机才能推动主角冲破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进而吸引读者。

a字面意义上的生死,主角一旦失手,便会丧失性命。

b隐喻意义上的生死,即精神之死。

主角经历内心巨大的挫败或损失而永远无法复原时,就会成为“心死”的行尸走肉。

5.主角才能触发改变。

改变是故事重要的转折点,引发改变的源头也是重中之重,这必须来源于主角。

为乐成为远胜常人的英雄,主角必须抓住自己的命运,同时主动解决所面临的冲突,没有别人能够替代。

当主角遭遇不公平的磨难而听天由命毫无反击时,读者的兴趣并不能持续。

只有主角通过自身选择和卓绝的努力而打拼成功时,才能吸引读者。

四、冲突为王
1.所有的作品都会设置一系列两人畏惧的冲突
以使得主角在追寻目标的过程里困难重重。

没有冲突,不成故事。

冲突来源于与主角针锋相对的角色,即对手或反派。

包括以合情合理的需求而阻止主角的正牌人物,或是仅仅为了享受杀戮快感的变态凶手。

冲突到来时,主角和对手会产生彼此身体或是轻杆上的猛烈碰撞。

冲突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主角和对手共同追逐同一个目标,但只有一个人笑到最后。

或是各有所求但水火不容以至于互相拆台。

模棱两可的解决是不行的,主角和对手必须分出胜负。

2.冲突的两个层次
①外部世界冲突,即自然世界的风云变幻或者认为行动。

②情感、内心和个人的冲突。

主角挣扎着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时产生的内心纠葛,必须迈过这道坎,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情感冲突的同时也会夹杂着动作冲突,两者交织才能构成好的作品。

3.构筑有效冲突的基本要素
①冲突必须激烈。

这来源于三种情况:a强大的对手——看起来不可战胜。

b主人公无比渴求的目标——对胜利的渴望超越世间其他一切。

c危机重重——赌注完全是字面上或者隐喻上的生死危机。

②冲突必须可见。

强烈的、外部的行动冲突可以确保情节积极且极具吸引力,可以使主角内心的情感挣扎通过他的行为和行
动公开。

③冲突必须凶险。

作者应找到最有可能落到主角身上的最凶险糟糕的事情,并用最骇人的方式使其发生,而非蜻蜓点水般的轻描淡写。

冲突必须增强和持续,但不应是虚弱的反派暴跳如雷或是咆哮不止这种情节,这对剧情没有实质作用。

④冲突必须不断发展和升级,给主角更多挑战。

对抗和冲突必须贯穿构筑在每一个角落,仅有一个冲突场景不足以支撑一个故事。

⑤冲突必须令观众意外。

每一个故事都必须给观众提供一个带有意外反转的有力冲突。

编写大纲前,可以记录下故事下面最可能发生的符合逻辑的事情,当真正开始编写时,就避免按照先前的逻辑走向进行。

⑥冲突必须使人信服。

复杂的情节常常会与可信度产生冲突,当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不符合真实人性,当他们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推动一个扭曲的情节时,作品会变得漏洞百出,读者会出戏。

⑦冲突必须得到解决,且是以有意义的方式。

主角只有面对决定情节主要矛盾的最后决战,故事才会真正富含深意。

主角要么成功,要么就失败,不成功便成仁。

第二篇构造人物
五、人物要素
1.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必须有其存在的理由
或助主角一臂之力,或从中作梗,对情节起效的只能无非是这两种。

2.一个故事通常使用5~7个主要人物
其中有两人分别是主角和对手。

许多次要人物童谣起着细微的支撑主要任务的功能,但所有人物都来源于人物类型,绝不能另辟蹊径。

(以下内容参考《千面英雄》)
3.主角。

他追寻一个由迫在眉睫的危机引发的明显的焦点目标,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主角从平凡走向困境,迫不得已奋起自保或者保护他人,同时也努力追寻个人的内心实现并达成生活的新平衡。

主角是一路冒险闯关和推动故事发展的人,且只有他才能引发力挽狂澜的最后决战。

主角应具备普遍的招人喜爱的个人品质,同时也应是一个有着缺陷、缺点和个人焦虑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除了标准的一身正气的主角,还有以下几种类型,但前者是当前网文创作中的主流,其次便是“搞笑式英雄”。

由于当前情势,“非传统英雄”由于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a非传统英雄。

他并不令人钦佩,但他有胆识、有能力,因此会变得让人同情和认同。

比如凶恶的黑帮老大、职业小偷、温和的连环杀手等。

b悲剧英雄。

主角的勇敢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但他们致命的人物缺点又注定其失败。

比如有罪的黑帮分子、犯罪的警员或是冲动的凶手。

c搞笑式英雄。

这类主角为了揭露伪善和调侃僵化的制度,总是插科打诨。

d 催化剂英雄。

这类主角不会经历人物成长,而是促使他人成长。

(网文从没有过这类主角)
4.对手/反派。

对手执意组织主角达成目标。

他的特质是:
a 相比其他任何人物,对手是主角最强劲的敌人。

b 对手不应该是一队人马或一个概念,而应该是一个个体。

对手会带出故事的核心冲突,因此他必须在最后的高潮时刻与主角生死对决,这要求对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若故事情节要求主角与隐秘组织或者抽象概念对抗,那么此类组织或者概念背后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个体。

c 拥有着看起来无法击败的强大力量。

d 对手深信自己的诉求,并且认为对抗和阻止主角是正确的行为。

他必须偏执的坚信自己的目标,这也有助于给对手披上魅力和思想的外衣。

如果主角发现自己的对手有血有肉,那么对她的冲击会更加强烈。

e 心理学上,对手可以是主角的另一面。

主角的危险和受到抑制的特质可以以对手来表达。

这样一来,从象征意义看,主角最终是同化身于对手的自身缺陷作战。

通常,接近故事高潮时会有这样一个场景,对手指出他和主角之间是何等的相似。

f 对手可能会指示帮凶对抗主角。

故事高潮上,主角必须击退众多恶人的围攻,直到最后能获得与对手决一死战的机会。

g 主角不应成为自己的对手。

任何深陷内心自我斗争的人,内心世界会有纠葛和挣扎,但如果外界没有一种明晰的对抗力量,这样的主角会令人反感。

换言之,主角的问题若总是归咎于他自己,这样的故事会使得读者缺乏代入感。

h 自然灾害不是对手。

在自然灾害中,同时有着人类对手的故事才能吸引人。

i 对手可以戴着朋友或亲人的面具,直到最后才撕掉伪装,
但这并不妨碍他始终作为对手存在。

最具戏剧化的对手特征即是所谓的“变形者”,这类恶人总是戴着无辜的面具,且主角相信变形者也是正义的力量,却没料到他竟想致自己于死地。

变形者露出真面目会是一个绝佳的转折点。

(比如《致命ID》中的小男孩、《非常嫌疑犯》中的瘸子罗杰。


j 对手并不总是一个恶人。

对手是主要的对立力量,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坏人。

有时,出色的对手正是那些迫于情势而不得不站在主角对立面的好人。

k 对手永远不可能成为主角,但有时会在故事中处于支配地位。

也就是说,对手不能代替主角的功能,但有些时候可以喧宾夺主。

塑造一个魅力非凡的对手,在情节构造中点亮反面人物的主导个性。

l 浪漫成为主要情节时,主角的爱恋对象就起着对手的功能。

5.爱恋对象
她必须撑起一系列特定的情节发展功能,可以提供主要情节,或是引出提升任性、突出主旨的次要情节。

爱情想要感人至深,绝不仅仅是依靠热吻和巧克力。

a 爱恋对象带来重要的故事改变。

b 爱恋对象引发性张力。

c 爱恋对象引发主要情节或是求爱的次要情节。

d 爱恋对象迫使主角自省并开始成长。

e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爱恋对象的空间,但爱情总是好用的次要情节。

(当前网文创作者大多数都是直男,而且大多数都难以塑造一个好的女主角。

如果作者本身并没有写好女主角的能力,甚至本身都没有经历过恋爱,建议不要写关于爱情的内容。


6.导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智者、愚人,各色人等,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主角的成长,可能在不经意间,某个人就会传授给主角一些重要技能或者知识,并使得主角在于对手决一胜负前得到重要筹码。

a 导师可以是任何年纪的任何人,只要他向主角传授重要的知识或技能。

b 导师通常会死去。

只有当导师是年迈的智者时,他的离世才不会显得过于意外和不可接受。

会有悲伤,但不至于成为悲剧。

c 故事中可以有不止一个导师。

d 导师常会赠与主角重要的或者能够救命的礼物。

e 导师可以是长于欺诈之人,可以是无德、庸俗、下流、失意或是堕落之人。

7.伙伴
他们提供了另一扇通往主角内心的重要窗口。

伙伴在整个或大部分故事之旅都围绕在主角身边,甘当副手,常常希望主角听信其言,往往作为主角的非爱情内心。

伙伴常直言不讳,或是告诫主角。

作为主角的帮手,伙伴可以告诫,但不能以任何明显的形式进行教授。

通常,伙伴处在不被敬重的位置,或是得不到大多数导师的信任。

a 伙伴和主角有着同样的目标,但不是故事的驱动者。

b 伙伴不拥有和主角一样的能力。

他们的能力有时很是了得,但不会和主角一样厉害。

有时会拥有主角不具备的能力,但不能厉害到盖过主角的光芒。

c 伙伴对主角永远忠诚,值得信赖。

d 伙伴不会死亡。

杀死伙伴意味着破坏了主角承载的对社会未来的主体使命,如果主角不能拯救自己的伙伴,那么他就担不起这份使命。

除非故事讲述的是正统悲剧,否则伙伴不能死亡。

e 伙伴没有经历人物成长,只有主角才可以。

f 伙伴常质疑主角的动机,并因此引发冲突和提供建议。

g 同性伙伴常以自己的喜剧浪漫呼应主角的爱情。

8.边界护卫
主角必须经历考验和磨难,求胜之路上会有一系列想不到的障碍、挫折、灾难或是强大的对立人物。

此时,便捷护卫的存在迫使主角在前进之路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边界护卫最初会阻止主角(无论是自身安逸的内心还是守在小姐闺房门前的妇人),但当主角聪明的排除困难后,边界护卫又会转变成盟友。

9.其他盟友人物
a 对照盟友。

这一角色起初是主角的镜像,但主角冒险改变时,对照盟友仍旧原地踏步。

当主角得到改变后,对照盟友能够清晰的显示他的巨变。

b 喜剧盟友。

更多是作为配角的次要人物,喜剧盟友对于世界抱着的切实态度和曲解观点会使得他们从骨子里散发着喜剧特质,即便他们一本正经的时候也是如此。

他们同样会助主角一臂之力,但也会带来一些喜剧调剂。

c 帮手——追随者盟友。

d 有望成为救星的盟友。

这类盟友承诺会帮助或拯救深陷险境的主角,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救星却不幸遇难,使得主角失去被拯救的希望。

e 助威的盟友。

他们不是主要人物,可以提醒主角和读者,当前遭受的苦难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非一己私利,确保主角在目标之路上不会偏航。

f 身处险境的无辜盟友。

如果主角不去营救,那么这些身处险境的可怜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10.对立人物
a 对手代理人。

他们挡在主角和对手之间,是最终决战来临前,主角必须先击败的力量。

b 独立的麻烦制造者。

主角会经历许多磨难,可能会有多股力量攻击他,但对手只有一个。

因此,除对手以外的敌人都是麻烦制造者,他们可以是重要的次要情节人物,也可以是普通的龙套。

这些任务提供了另一个竞技场,使得主角在此证明自己,但不能压倒或盖过真正对手决战的情感高潮。

c 反派喽啰。

11.氛围人物
类似于道具,诸如商铺的伙计、赶车的马夫、王爷家的丫鬟等等,通常都是中立人物,用来创建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龙套。

12.人物的类型一旦定下,就绝不能更改
不能再次更改以服务于不同的情节目的,一个人物在早期是伙伴,那么他就一直都是伙伴。

若是在后期变成对手,只能是因为他一直都是暗藏的对手。

即便是他的内心动机有所改变,但仍旧不能改变他的人物类型。

六、对白
1.对白不是故事
对白是构筑故事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如果没有好故事,再精彩的对白也颇显苍白。

言谈不能揭示人物的全部,但行为可以。

2.人物对自己行为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都表明他们的身份
远远超过他们所说的一切。

只有被整合进入行为的情感语境时,言语才能传递意图。

3.人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是有目的的
这应该被看作是他想从听者那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尝试,所有的对白都应是如此。

(作者原意是指电影剧本,但我想小说中大概也应是这样,人物的对话不应脱离目的,不然会显得十分无力。


4.对白应推进当下发生的剧情冲突
这意味着对白应当总是正在进行时的戏剧化拉锯战的表达,场景构思应做到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各怀目的,并且每个人都试图通过对话从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5.对白应该充满戏剧张力
剧情冲突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对白中潜在的张力,即便是最简单的场景也需要在台词中内置渴望和焦虑。

6.一般来说,对白应该每次只表达清楚一个想法
对话就像一场抛接球游戏,对手需要抓牢并且抛掷回来。

一段对白中塞进的想法越多,就像同时要扔出越多的球,就越难接住其中任何一个球并把它们抛掷回去。

这样的话,无论是游戏还是对白都很难进行下去。

对白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是一次出击、撤退、佯攻、接口,或索取、和需要回应。

一般来说,台词应该包含一个中心以得到明确的回答,并有助于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7.上乘的对白常传递潜台词
潜台词是对白中隐含着、没有直接阐明的任何意图,作者应该避免平铺直叙,引导读者弄明白台词的本意。

虽然不是每一句对白都蕴含着深意,但应尽量避免太多过于直白的对白。

8.描写身体动作
人物彼此交谈的场景不意味着故事可以忽略视觉表达,即便人们只是在交谈,也应始终确保他们在场景中的身体动作生动和保持动态。

即便是细微的动作,只要涉及场景内的情绪内容和冲突,那就不能省略这些描述。

主角是不是虽然沉着的说话,却焦虑的来回踱步?反派是不是不时的瞥向窗外,似乎急切地等待援兵?
9.对白应该来自独特人物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从主角到最不起眼的龙套,每一个人物都应该有他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

花一些时间真正了解即将发言的人物,他来自何方、教育背景如何、社会/经济地位如何、感情状态、志向、生活经历以及构成有血有肉的所有其他特征。

10.避免寒暄
对白与现实生活不同,要针对性的展开故事目的并创建现实幻境。

人物的言语应简明扼要和目的明确。

应当避免任何日常口语的惯例。

11.对白应当简明扼要
一般来说,对白的一句台词包含一两个短句就足够了。

(其实小说段落也是如此,尽可能的用短句,尽可能的减少每一段落的信息含量。


避免长篇大论,除非是为了推至高潮时刻和解决重要的情节线。

一个场景中,某人对他人动容的长篇独白并不包含任何真正的意愿较量。

此外,喋喋不休通常是想要解释某事,但读者不喜欢被告知,而应该是通过场景让他们去亲身感受。

12.人物应该被呈现,而不是描述
塑造一个人物尽量通过情节来展示其特点,而非别人的描述,真正的特点大多只能通过情节来展现,旁人的描述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戏剧张力。

13.避免历史回溯
阐述是在场景开始前解释在故事背景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对白。

阐述性对白让我们知道人物的前世今生和他曾经遭受的令其痛苦不堪的情感创伤,以及此时正阻碍他追求迫切需要的人物成长。

但读者不喜欢三番五次的被告知,所以要避免人物阐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除非这番对白在文中起到一定作用。

(比如人物将显而易见的事情用颠三倒四的言语描述出来,而使得其他人物对事件产生了误会,进而导致了剧情的发展。


14.不要说教
读者会从一个好的故事中自己体悟一些主旨,但这不应来自于一连串的对白,主角一路剧烈挣扎以克服障碍的过程自然会证明这一点。

第三篇构建故事结构
七、故事的基本结构
小说故事的讲述只能逐句表达,同一时间只能关注一件事情:日出的描写、某人如何端起茶杯,或是一个特定任务彼时的感受。

接着,作者再描写下一个细节。

从书中文字勾勒出每个画面都只能完全通过主观的方式感受。

小说通过被称为内心独白的文学想象来讲故事。

一个人物或叙述者向读者讲述他们记忆中的故事,或是他们的所见所闻。

即便是第三人称旁白(这种角度类似于以神的口吻从高处俯视般描述事情),叙述的方式仍是内心独白。

故事由叙述者的主观视点来传达,由他穿梭于各个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告诉我们人物的所感所想,读者必须相信叙述者的阐述。

小说中的很多主角历经许多情感,但往往很少有所行动。

事实上,当前畅销书(或许网文也应该归于此类?)作家越来越多的采用更接近于电影故事的即时性的散文文体创作小说。

1.第一幕
故事的开头,主角出场,他在正常世界中过着庸俗的生活,随后引出主角所追求的一个总体的切实的故事目标。

这一幕以惊人意外#1结束,使得主角意外的进入下一幕,并且突然把总体目标转变成一个高度明确的目标。

2.第二幕
第二幕是真正的核心,对创作也最具挑战。

主角从不成熟和孤立走向成熟并且融入社会,再次追寻一个明确的、可见的目标,且必然面对来自对手的强烈阻挠。

这一幕会以惊人意外#2结束,并将主角推入第三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